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污水的处理方法,包括将污水经格栅除污水中的粗大固体杂物,然后将污水送入沉砂池中进行沉淀处理,再将污水进行厌氧、好氧以及缺氧区进行处理,然后进行除磷以及絮凝处理,其工艺简单,效果好,脱色率,COD、BOD去除率,磷去除率高,且成本低廉,适合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污水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污水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工业污水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工业发展,产生了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影响越来越来明显。其中排放的高难度污水,如化工污水、石化污水、焦化污水、垃圾渗滤液、制药污水、电镀含氰污水、研磨污水等,这些污水中含有很多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和生物毒性物质,有机物成分复杂,化学需氧量COD浓度高,此类污水非常难处理。近年来,我国在高难度污水治理领域有了很多研究和技术开发,但相应的环保任务仍然很艰巨。目前针对高难度污水处理方法有芬顿法、催化臭氧氧化法、微波法、电解催化法、焚烧法、活性污泥法、膜处理法、其他生物法等。研究和实验采用较多的是芬顿法,是在酸性条件下,以亚铁离子Fe2+为催化剂用过氧化氢H202进行化学氧化的污水处理方法。由亚铁离子与过氧化氢组成的体系,也称芬顿试剂,它能生成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在水溶液中与难降解有机物生成有机自由基使之结构破坏,最终氧化分解,同时,反应生成的Fe (OH) 3胶体具有絮凝、吸附功能,吸附去除水中部分有机物。但芬顿法装置占地面积大,加药接管复杂,耗药量大,药剂成本高,反应后需回调PH和沉淀,易产生较多污泥危废,运行中药剂投放比例要求高,反应条件要求多,处理效果不稳定,限制了工业化规模化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方法简单,处理效果好以及成本低廉的的工业污水处理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方法是:一种工业污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的步骤:(1)采用污水泵将污水经格栅除污水中的粗大固体杂物,然后将污水送入沉砂池中进行沉淀处理;(2)在沉淀池中加入聚丙烯酰胺进行沉淀,其中聚丙烯酰胺的添加包括三次,每次添加的时间间隔4-6小时,三次聚丙烯酰胺的用量分别为I吨污水3-5g,l吨污水2-2.5g,1.5-1.8g;(3)将沉砂池中的经沉降污水排至厌氧水解池进行厌氧处理,在厌氧区内,添加含碳营养液,污水中的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还原成氮气排出;(4)将经厌氧处理过的污水送入缺氧区进行缺氧处理;(5)将经缺氧区处理过的污水送入好氧区进行处理,并在好氧区增加曝气装置进行曝气处理,在好氧区段,污水中的微生物吸收磷,并形成含磷高的污泥;(6)经缺氧区处理后的水流入二沉池,通过沉淀去除厌氧水解、生化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获得澄清的处理水;(7)经过二次沉淀后的处理水,流入添加混凝剂的混凝池,在混凝池内停留6-12min; (8)絮凝与消毒:在絮凝反应池添加絮凝剂,经过混凝除磷后的处理水进入絮凝反应池,停留12-20min,通过搅拌机搅拌,使处理水中的所有胶体颗粒完成絮凝;(9)去除悬浮固体和磷:经过絮凝的处理水通过纤维转盘滤池的纤维滤料过滤。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聚丙烯酰胺为阴离子聚丙烯胺。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絮凝剂的成分为:5-10重量份的氢氧化铝,10-15重量份的偏招酸钠,5-10重量份的朽1檬酸铁,5-10重量份的聚合硫酸铁,3-5重量份的高铁酸钠;5-10重量份的聚合氯化铝,10-15重量份的聚丙烯酰胺,20-25重量份的淀粉,及3_5重量份的絮凝剂活化组分。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絮凝剂活化组分选自多孔珍珠岩微粉和粉煤灰微粉和膨润土粉的组合,所述多孔珍珠岩微粉的粒度为350-400目。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絮凝剂活化组分为所述多孔珍珠岩微粉和粉煤灰微粉的组合,多孔珍珠岩微粉和粉煤灰微粉的重量比值5:3:1。 有益效果:通过沉淀预处理、水解酸化、微氧化、好氧厌氧耦合工艺,以及絮凝处理等步骤的相结合,其工艺简单,效果好,脱色率,COD、BOD去除率,磷去除率高,固体残余量小,且成本低廉,适合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实施例1:一种工业污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的步骤:(1)采用污水泵将污水经格栅除污水中的粗大固体杂物,然后将污水送入沉砂池中进行沉淀处理;(2)在沉淀池中加入聚丙烯酰胺进行沉淀,其中聚丙烯酰胺的添加包括三次,其中聚丙烯酰胺为阴离子聚丙烯胺,每次添加的时间间隔4小时,三次聚丙烯酰胺的用量分别为I吨污水3g,I吨污水2g,1.5g ;(3)将沉砂池中的经沉降污水排至厌氧水解池进行厌氧处理,在厌氧区内,添加含碳营养液,污水中的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还原成氮气排出;(4)将经厌氧处理过的污水送入缺氧区进行缺氧处理;(5)将经缺氧区处理过的污水送入好氧区进行处理,并在好氧区增加曝气装置进行曝气处理,在好氧区段,污水中的微生物吸收磷,并形成含磷高的污泥;(6)经缺氧区处理后的水流入二沉池,通过沉淀去除厌氧水解、生化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获得澄清的处理水;(7)经过二次沉淀后的处理水,流入添加混凝剂的混凝池,混凝剂为普通的市售混凝齐U,在混凝池内停留6min ;(8)絮凝与消毒:在絮凝反应池添加絮凝剂,絮凝剂的添加量为0.3g/l,经过混凝除磷后的处理水进入絮凝反应池,停留12min,通过搅拌机搅拌,使处理水中的所有胶体颗粒完成絮凝;(9)去除悬浮固体和磷:经过絮凝的处理水通过纤维转盘滤池的纤维滤料过滤。 在步骤(8)中的絮凝剂的成分为:5重量份的氢氧化铝,10重量份的偏铝酸钠,5重量份的柠檬酸铁,5重量份的聚合硫酸铁,3重量份的高铁酸钠;5重量份的聚合氯化铝,10重量份的聚丙烯酰胺,20重量份的淀粉,及3重量份的多孔珍珠岩微粉和粉煤灰微粉和膨润土粉的组合,多孔珍珠岩微粉和粉煤灰微粉的重量比值5:3:1,所述多孔珍珠岩微粉的粒度为350目。 经过该方法处理过的污水,脱色率为93.2%, COD去除率85.2%, BOD去除率为82%,总磷去除率95.8%,总氨去除率47.5%,20微米固形物残留率23.7%,絮凝剂残留率8.5%。 实施例2:一种工业污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的步骤:(1)采用污水泵将污水经格栅除污水中的粗大固体杂物,然后将污水送入沉砂池中进行沉淀处理;(2)在沉淀池中加入聚丙烯酰胺进行沉淀,其中聚丙烯酰胺的添加包括三次,聚丙烯酰胺为阴离子聚丙烯胺,每次添加的时间间隔5小时,三次聚丙烯酰胺的用量分别为I吨污水 4g,I 吨污水 2.3g, 1.6g;(3)将沉砂池中的经沉降污水排至厌氧水解池进行厌氧处理,在厌氧区内,添加含碳营养液,污水中的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还原成氮气排出;(4)将经厌氧处理过的污水送入缺氧区进行缺氧处理;(5)将经缺氧区处理过的污水送入好氧区进行处理,并在好氧区增加曝气装置进行曝气处理,在好氧区段,污水中的微生物吸收磷,并形成含磷高的污泥;(6)经缺氧区处理后的水流入二沉池,通过沉淀去除厌氧水解、生化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获得澄清的处理水;(7)经过二次沉淀后的处理水,流入添加混凝剂的混凝池,在混凝池内停留1min以上;(8)絮凝与消毒:在絮凝反应池添加絮凝剂,絮凝剂的添加量为0.35g/l,经过混凝除磷后的处理水进入絮凝反应池,停留18min,通过搅拌机搅拌,使处理水中的所有胶体颗粒完成絮凝;(9)去除悬浮固体和磷:经过絮凝的处理水通过纤维转盘滤池的纤维滤料过滤。 本实施例中絮凝剂的成分为:8重量份的氢氧化铝,12重量份的偏铝酸钠,7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业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的步骤:(1)采用污水泵将污水经格栅除污水中的粗大固体杂物,然后将污水送入沉砂池中进行沉淀处理;(2)在沉淀池中加入聚丙烯酰胺进行沉淀,其中聚丙烯酰胺的添加包括三次,每次添加的时间间隔4‑6小时,三次聚丙烯酰胺的用量分别为1吨污水3‑5g,1吨污水2‑2.5g,1.5‑1.8g;(3)将沉砂池中的经沉降污水排至厌氧水解池进行厌氧处理,在厌氧区内,添加含碳营养液,污水中的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还原成氮气排出;(4)将经厌氧处理过的污水送入缺氧区进行缺氧处理;(5)将经缺氧区处理过的污水送入好氧区进行处理,并在好氧区增加曝气装置进行曝气处理,在好氧区段,污水中的微生物吸收磷,并形成含磷高的污泥;(6)经缺氧区处理后的水流入二沉池,通过沉淀去除厌氧水解、生化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获得澄清的处理水;(7)经过二次沉淀后的处理水,流入添加混凝剂的混凝池,在混凝池内停留6‑12min;(8)絮凝与消毒:在絮凝反应池添加絮凝剂,经过混凝除磷后的处理水进入絮凝反应池,停留12‑20min以上,通过搅拌机搅拌,使处理水中的所有胶体颗粒完成絮凝;(9)去除悬浮固体和磷:经过絮凝的处理水通过纤维转盘滤池的纤维滤料过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的步骤: (1)采用污水泵将污水经格栅除污水中的粗大固体杂物,然后将污水送入沉砂池中进行沉淀处理; (2)在沉淀池中加入聚丙烯酰胺进行沉淀,其中聚丙烯酰胺的添加包括三次,每次添加的时间间隔4-6小时,三次聚丙烯酰胺的用量分别为I吨污水3-5g,I吨污水2-2.5g,1.5-1.8g; (3)将沉砂池中的经沉降污水排至厌氧水解池进行厌氧处理,在厌氧区内,添加含碳营养液,污水中的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还原成氮气排出; (4)将经厌氧处理过的污水送入缺氧区进行缺氧处理; (5)将经缺氧区处理过的污水送入好氧区进行处理,并在好氧区增加曝气装置进行曝气处理,在好氧区段,污水中的微生物吸收磷,并形成含磷高的污泥; (6)经缺氧区处理后的水流入二沉池,通过沉淀去除厌氧水解、生化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获得澄清的处理水; (7)经过二次沉淀后的处理水,流入添加混凝剂的混凝池,在混凝池内停留6-12min; (8)絮凝与消毒:在絮凝反应池添加絮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球,刘健,何晓春,杨长春,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友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