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砂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47002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5 01:18
一种排水砂管,包含至少一排水装置。该排水装置自地表向下设置,并包括一由高孔隙率填充物所组成的呈柱状的透水单元、及一包覆该透水单元且可透水的包覆层。经由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改变了地表径流水与土壤接触流通的方式,从传统的水平分布改变为以柱形表面积向地下延伸扩散,可以大量节省该排水砂管在地表所占的使用面积,并创造出比原来多出数十倍至上百倍的排水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还通过该包覆层的设计,有效延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还能引导地表径流水涵养成地下水源供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水管,特别是涉及一种排水砂管
技术介绍
人类居住的环境中,必须有淡水的供应才足以维持基本的生存、及满足其他人类活动的所需。地表上最大的淡水来源来自降雨或降雪溶解后的雪水,经汇集成流而为河川,或隐入地下而成为地下水,最后蓄积而成为人类生活可利用的淡水。随着人口密度的升高,地表的开发情况越趋严重。在人口居住密度较高的都市地区,因为居民活动的需要,必须使用大量的土地进行各种活动,例如商业、交通、社交、运动等。所以大量的土地都被铺上了人工敷面(Paving),例如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等,以提供人类活动所需。这些不透水或渗透度极低的人工敷面下方土壤大多使用夯实夯压施作,以便能承载更大的荷重量或使土壤更加稳定,这也形成地表土壤透水性大量降低的情形。因此,每当大雨来袭,水资源不但无法储存,还会产生洪灾或淹水,使生活环境及品质更加降低。为了因应此一现象,现代社会大部分都于居住处铺设大量的排水系统,将降落于道路或土地上的降雨直接排入道路的侧沟、集中水沟,或于广大空地建造的排水沟(不论为明沟、暗渠或地下管道的方式),再排入其他更下游的排水设施或排水干管或河川中。然而,使用此一方式,大部分的降雨不但无法渗进土壤中为土地所吸收利用并涵养成地下水资源,反而直接排入人工或自然的排水沟渠中,形成珍贵水资源的浪费,这对水资源日益缺乏的现代环境,实在是一大损失。参见图1,为中国台湾公告第I292792号“具有扩大排水功能之地下工法及其装置”专利所揭露的一排水装置1。该排水装置1包含多个设置于地面下方的净水槽11、多个分别填充于所述净水槽11中的填充材料12、及多个过滤单元13。该排水装置1虽同样具有向下延伸的排水功效,但由于净水槽11与地下土壤间并无分隔保护,地下土壤容易随着水流或地下水流动而流入净水槽11,而填塞于净水槽11内所含的填充材料12的空隙(Pore Spaces)中,逐渐使填充材料12的排水效果降低或丧失,致使该该排水装置1使用年限无法持久,并容易造成土壤结构崩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兼顾环境维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且可延长使用年限的排水砂管。本技术排水砂管,包含至少一排水装置。该排水装置自地表向下设置,并包括一由高孔隙率填充物所组成的呈柱状的透水单元、及一包覆该透水单元且可透水的包覆层。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较佳地,前述排水砂管还包含一个自地表向下插设且呈中空的导流管,该透水单元穿设于该导流管中而向下设置,且该包覆层及该透水单元的长度超过该导流管的长度,使该排水装置区分为一个被该导流管环绕的导流区、及一个未被该导流管环绕且远离地表的排水区。较佳地,前述排水砂管还包含一个设置在该包覆层外的多孔性套筒,该导流管部分环设于该多孔性套筒外侧或内侧。较佳地,前述排水砂管还包含一个设置于该排水装置上方的顶盖,该顶盖包括一个盖体,该盖体具有至少一个使该透水单元与地表相连通的流孔。较佳地,该顶盖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盖体中且具有多个通口的格栅件、一个自该盖体周缘向外延伸的突出部、多个穿设于该突出部中的钢丝网、及一个锚定于该突出部中用以固定该格栅件的钢筋。较佳地,前述排水砂管包含多个彼此相连通的排水装置。较佳地,前述排水砂管还包含多个形成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连通装置,每一个连通装置分别连结于相邻的排水装置间,使所述排水装置形成相互连通的排水网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经由上述设计,除了可以排除地表径流水或积水以改善环境外,尚能因此有效提高降雨水资源的利用,为我们生存环境的环保尽一份心力,还可以创造出数十倍至数百倍以上的排水面积,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中国台湾公告第I292792号“具有扩大排水功能之地下工法及其装置”专利所揭露的一排水装置。图2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本技术排水砂管的第一实施例。图3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一顶盖。图4是一局部放大图,用以辅助说明图2。图5是一示意图,用以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使用态样。图6是一示意图,用以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图7是一示意图,用以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图8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本技术排水砂管的第二实施例。图9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本技术排水砂管的第三实施例。图10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本技术排水砂管的第四实施例。图11是一俯视图,用以辅助说明图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2,本技术排水砂管2的第一实施例自一地表99向下设置于土壤中,包含一设置于该地表99的顶盖21、一自该顶盖21向下延伸一段距离的导流管22、及一穿设于该导流管22中的排水装置23。参阅图3,该顶盖21包括一具有一个流孔299的盖体211、及一设置于该盖体211中且具有多个通口288的格栅件212。在本实施例中,该顶盖21使用比土壤更高强度的材质,以提供较大的承载力。但若本技术设置在地表99(见图2)活动载重或频率不高的区域,也可使用高孔隙率的透水砖作为该顶盖21的材质,该盖体21中也可以不须设置该格栅件212,甚至不设置该顶盖21亦可。但如同本技术般直接在该顶盖21上开设该流孔299及所述通口288使地表径流水能自由流入,会是一种有效且兼顾耐受性的实施方式。需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盖体211也可以使用混凝土材料制成,除了因为混凝土的重量重,可以增加本技术的稳定性外,加上其造价成本低,也不易有被偷走盗卖的风险。当然,该盖体211也可以直接设计成该格栅件212的态样,不以图式中所揭露的方式为限。参阅图2,该导流管22呈中空状且自该顶盖21向下延伸,该排水装置23则是自地表99穿设过该导流管22而向下设置,并与该流孔299及所述通口288相连通。该排水装置23包括一由高孔隙率填充物所组成的呈柱状的透水单元231、及一包覆该透水单元231且可透水的包覆层232。该包覆层232及该透水单元231的长度超过该导流管22的长度,使该排水装置23区分为一被该导流管22环绕的导流区233、及一未被该导流管22环绕且远离地表99的排水区234。在本实施例中,该包覆层232是以具有透水性的包覆膜作为说明,该包覆层232可稳定该透水单元231的高孔隙率填充物,以维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水砂管,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个排水装置,该排水装置自地表向下设置,并包括一个由高孔隙率填充物所组成且呈柱状的透水单元、及一个包覆该透水单元且能透水的包覆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砂管,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个排水装置,该排水装置自
地表向下设置,并包括一个由高孔隙率填充物所组成且呈柱状的透水单元、
及一个包覆该透水单元且能透水的包覆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砂管,其特征在于,该排水砂管还包含一
个自地表向下插设且呈中空的导流管,该透水单元穿设于该导流管中而向下
设置,且该包覆层及该透水单元的长度超过该导流管的长度,使该排水装置
区分为一个被该导流管环绕的导流区、及一个未被该导流管环绕且远离地表
的排水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砂管,其特征在于,该排水砂管还包含一
个设置在该包覆层外的多孔性套筒,该导流管部分环设于该多孔性套筒外侧
或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砂管,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韦庆
申请(专利权)人:德翰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