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46336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3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循环装置,包括池体、综合处理箱、水泵、混合过滤器、紫外灭菌器;所述综合处理箱从上至下分割为第一隔层、第二隔层和第三隔层;第一隔层为蛋白分离层,第二隔层为生物过滤层,第三隔层为第一滤料层;所述池体、第一滤料层、水泵、混合过滤器、紫外灭菌器、蛋白分离层、生物过滤层顺次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生物过滤层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池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产养殖循环装置设备集成化高,水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可靠,安全高效,占地面积小,造价低,显著降低水产养殖的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安装调试方便、操作简单、维护维修简单,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养殖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水产养殖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都很大,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养殖过程中水产动物如鱼虾等产生的大量排泄物与残余饲料在养殖池内累积,不但会引起养殖池内水质的恶化,还会严重降低水产养殖产品的品质和产量。目前,大多数的水产养殖均将这些养殖废水直接排放而不加以回收,通常只有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才对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循环利用。而现有的循环处理装置虽然具有节水、环保、水质可控、生产不受气候条件影响等优点,但是大部分需要另外新修地下土建,工程量大、输水管道的管径大、成本高、占地多,建设周期长、造价高,不节能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循环装置,具有设备集成化高,水处理效率高,效果好,运行稳定可靠,占地面积小,造价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产养殖循环装置,包括池体、综合处理箱、水泵、混合过滤器、紫外灭菌器;所述综合处理箱从上至下分割为第一隔层、第二隔层和第三隔层;第一隔层为蛋白分离层,第二隔层为生物过滤层,第三隔层为第一滤料层;所述池体、第一滤料层、水泵、混合过滤器、紫外灭菌器、蛋白分离层、生物过滤层顺次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生物过滤层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池体连接。本技术所述综合处理箱的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由相应管路连通,而第二隔层和第三隔层相互独立不连通。所述混合过滤器内设有砂滤层及设于砂滤层上的第二滤料层,待过滤的水从混合过滤器上方的进水口流入,依次经过第二滤料层和砂滤层,然后从混合过滤器下方的出水口流出。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滤料层为由粒径为6~10 mm的陶粒滤料组成的滤料层,对养殖废水进行第一道粗过滤和吸附等物理处理。第一滤料层选用粒径较大的滤料,可以减少阻力,减少堵塞发生的可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滤料层为由粒径为4~6 mm的陶粒滤料组成的滤料层。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砂滤层为由粒径为2~4 mm沙粒滤料组成的砂滤层。优选地,所述混合过滤器设于紫外灭菌器上方,所述紫外灭菌器设于综合处理箱上方,便于使经过混合过滤器过滤的水可以通过自身重力依次自流入紫外灭菌器和综合处理箱的蛋白分离层中。优选地,所述池体的出水口设于池体的底部,便于抽取池体内底部的废水,提高水循环的处理效率。优选地,所述池体为圆形池,直径为6~7米,高度为0.8~1米。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池体内装有体积为22~30立方米的水;控制养殖密度为9~10公斤/立方米,水的循环量为4~5立方米/小时,这样养殖效果更优。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池体内的水先通过自身重力流入综合处理器的第一滤料层,再通过水泵将水抽至混合过滤器中,依次经过第二滤料层和砂滤层,接着再依次自流入紫外灭菌器、综合处理箱的蛋白分离层和生物过滤层,最后再流回池体中。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水产养殖循环装置设备集成化高,水处理效率高,效果好,运行稳定可靠,占地面积小,造价低,显著降低水产养殖的成本。同时本技术的装置安装调试方便、操作简单、维护维修简单,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 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池体; 2为综合处理箱;3为水泵;4为混合过滤器;5为紫外灭菌器;21为蛋白分离层;22为生物过滤层;23为第一滤料层;41为第二滤料层;42为砂滤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循环装置,包括池体1、综合处理箱2、水泵3、混合过滤器4、紫外灭菌器5;所述综合处理箱2从上至下分割为第一隔层、第二隔层和第三隔层;第一隔层为蛋白分离层21,第二隔层为生物过滤层22,第三隔层为第一滤料层23;所述池体1、第一滤料层23、水泵3、混合过滤器4、紫外灭菌器5、蛋白分离层21、生物过滤层22顺次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生物过滤层22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池体1连接。所述混合过滤器4内设有砂滤层42及设于砂滤层上的第二滤料层41,待过滤的水从混合过滤器4上方的进水口流入,依次经过第二滤料层41和砂滤层42,然后从混合过滤器4下方的出水口流出;所述第一滤料层23为由粒径为6~10 mm的陶粒滤料组成的滤料层,所述第二滤料层41为由粒径为4~6 mm的陶粒滤料组成的滤料层,所述砂滤层42为由粒径为2~4 mm沙粒滤料组成的砂滤层;所述混合过滤器4设于紫外灭菌器5上方,所述紫外灭菌器5设于综合处理箱2上方;所述池体1的出水口设于池体1的底部,所述池体1为圆形池,直径为6米,高度为1米。使用时的工作原理是:池体1内的水通过自身重力流入综合处理器2的第一滤料层23中进行粗过滤和吸附,除去较大的悬浮物和大颗粒,再通过水泵3将过滤后的水抽至混合过滤器4中,依次经过第二滤料层41和砂滤层42,对水体做进一步过滤纯化,接着自流入紫外灭菌器5中灭菌,灭菌后的水再依次自流入综合处理箱2的蛋白分离层21和生物过滤层22进一步纯化处理,脱除可溶性蛋白等杂质,降解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最后再流回池体1中。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循环水养殖装置用于鱼的养殖,水泥池内装有体积为24立方米的水,控制养殖密度为10公斤/立方米,水的循环量为5立方米/小时。本技术所采用的仪器均为本领域常规仪器,如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具体仪器为水泵(VLR4-20AT)、蛋白分离层直接使用蛋白分离器(520II)、生物过滤层直接使用生物移动床(SD-15)和紫外灭菌器(YLC-150)。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产养殖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综合处理箱、水泵、混合过滤器、紫外灭菌器;所述综合处理箱从上至下分割为第一隔层、第二隔层和第三隔层;第一隔层为蛋白分离层,第二隔层为生物过滤层,第三隔层为第一滤料层;所述池体、第一滤料层、水泵、混合过滤器、紫外灭菌器、蛋白分离层、生物过滤层顺次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生物过滤层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池体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产养殖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过滤器内设有砂滤层及设于砂滤层上的第二滤料层。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产养殖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料层为由粒径为6~10 mm的陶粒滤料组成的滤料层。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水产养殖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料层为由粒径为4~6 mm的陶粒滤料组成的滤料层。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水产养殖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滤层为由粒径为2~4 mm沙粒滤料组成的砂滤层。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产养殖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过滤器设于紫外灭菌器上方,所述紫外灭菌器设于综合处理箱上方。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产养殖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的出水口设于池体的底部。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产养殖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为圆形池,直径为6~7米,高度为0.8~1米。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产养殖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装有体积为22~30立方米的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养殖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综合处理箱、水泵、混合过滤器、紫外灭菌器;所述综合处理箱从上至下分割为第一隔层、第二隔层和第三隔层;第一隔层为蛋白分离层,第二隔层为生物过滤层,第三隔层为第一滤料层;所述池体、第一滤料层、水泵、混合过滤器、紫外灭菌器、蛋白分离层、生物过滤层顺次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生物过滤层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池体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产养殖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过滤器内设有砂滤层及设于砂滤层上的第二滤料层。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产养殖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料层为由粒径为6~10 mm的陶粒滤料组成的滤料层。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水产养殖循环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国山王文娟袁观同黄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湛江国联饲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