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用于十二指肠镜下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中引导鼻胆管经鼻腔导出体外的引导装置。
技术介绍
当今医疗“内镜外科”和“微创手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內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自1975年成功应用于临床以来,作为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胆道引流方式,不仅能充分引流胆汁,而且能冲洗胆管、反复进行胆管造影,对减轻胆道压力、消除黄疸、控制炎症和改善患者全身情况有重要作用。国内1983年于中麟、鲁焕章等首先开展此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梗阻性黄疸、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胆道、胰腺疾病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技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是当今进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的必备条件之一。传统的鼻胆管引管的引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器械准备:1、鼻胆引流管:长约250cm,直径分为2.0mm、2.3mm、2.7mm三种,一般常用为2.3mm;2、市售的吸氧管或导尿管;3、引导钢丝:长约40—50cm,一般截用旧的斑马导丝,其直径约0.7mm。二、操作方法当鼻胆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鼻胆引流管引导装置,包括鼻引导管和摄取棒,其特征在于,鼻引导管(2)是由医用硅胶管制成的前、后开口的中空结构,鼻引导管(2)一端的口部上套装有金属头(1),金属头(1)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结构,金属头(1)的上端伸出鼻引导管的口部端面,伸出的长度小于伸出部分金属头外径的1.5倍,摄取棒的一端装有高性磁铁(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鼻胆引流管引导装置,包括鼻引导管和摄取棒,其特征在于,鼻引导管(2)是由医用硅胶管制成的前、后开口的中空结构,鼻引导管(2)一端的口部上套装有金属头(1),金属头(1)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结构,金属头(1)的上端伸出鼻引导管的口部端面,伸出的长度小于伸出部分金属头外径的1.5倍,摄取棒的一端装有高性磁铁(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鼻胆引流管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头(1)是由插入段(1b)和伸出段(1a)相连在一起构成的上、下开口的管状一体结构,金属头的内径d的取值范围为:2.7mm ≦d<2.8mm或2mm <d<2.1mm;伸出段(1a)外径D1的取值范围为:4.5mm ≦D1<5mm,插入段(1b)外径D2的取值范围为:D2=3.5mm或2.8mm <D2≦3mm;伸出段(1a)的长度为5-6mm,插入段(1b)的长度为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鼻胆引流管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鼻引导管(2)的外径为4mm,内径为2mm或1.8mm,长度为380mm-420mm,鼻引导管(2)的外壁上有均布的第一刻度(2a)。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会军,赵鹏飞,赵洁,王杰,杜莹,孙红英,曾燕,孙晓丽,
申请(专利权)人:陈会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