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车间制造过程的实时生成性能主动感知与异常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33048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2 0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向车间制造过程的实时生成性能主动感知与异常分析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方法实用性差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通过应用物联技术于关键制造资源,形成多源制造信息的实时感知,并建立关键生产性能与各分散实时制造数据之间的关系;针对生产过程的异常建立异常评价规则库,进而当感知到制造过程的关键生产性能时,基于决策树方法进行增值处理,以更好地辅助生产管理者及时、精确地获取生产异常信息并快速地做出最优的决策,缩短优化时间。该方法在生产异常来临时,快速地获取生产异常状态及异常原因,及时将异常信息发布给生产管理者,节省了异常排查时间,减少异常发生对生产过程的影响,保障生产过程稳定可靠地运行,实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面向车间制造过程的实时生成性能主动感知与异常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过程规模的日益复杂与大型化和生产环境因素的随机多变,导致现代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呈现多源且海量的特征,然而,由于缺乏对实时多源信息有效的获取方法和处理方法,导致制造信息在获取时存在采集费时而不增值、滞后严重、易出错等现象,使得企业上层管理系统难于及时把握制造场所的实时多源制造信息,难于及时、精确感知生产异常,进而导致制造企业经常面临生产订单频变、生产计划与制造执行脱节严重、实时响应生产异常慢等问题,致使制造执行系统的整体效率低下。随着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的迅猛发展,实时采集制造资源的状态信息逐渐变的容易。物联网技术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达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与管理,为多源制造信息的主动感知与传输,异常的快速预警及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近年来,在制造过程实时生产性能的主动感知和异常诊断方面的研究主要有:香港大学制造系统及工程系George Huang教授等提出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面向车间制造过程的实时生成性能主动感知与异常分析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向车间制造过程的实时生成性能主动感知与异常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基于现有的物联传感技术,构建可感知其周围环境变化和自身运行状态的智能制造资源,并向上层管理系统传递制造资源的实时状态,具体包括:步骤1.1:依据关键生产性能信息,选择要采集信息的关键制造资源,包括生产人员、关键物料和关键零部件,托盘、制造设备;步骤1.2:为制造资源配置所需的物联传感设备,使得制造资源具有逻辑行为能力,能主动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同时,能够基于传感网向信息系统传递自身的实时运行状态和环境变化数据;步骤1.3:依据XML的信息描述方法,构建信息描述模板,根据实时采集的制造资源动态信息种类及时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车间制造过程的实时生成性能主动感知与异常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现有的物联传感技术,构建可感知其周围环境变化和自身运行状态
的智能制造资源,并向上层管理系统传递制造资源的实时状态,具体包括:
步骤1.1:依据关键生产性能信息,选择要采集信息的关键制造资源,包括生产人
员、关键物料和关键零部件,托盘、制造设备;
步骤1.2:为制造资源配置所需的物联传感设备,使得制造资源具有逻辑行为能力,
能主动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同时,能够基于传感网向信息系统传递自身的实时运行
状态和环境变化数据;
步骤1.3:依据XML的信息描述方法,构建信息描述模板,根据实时采集的制造
资源动态信息种类及时更新XML信息节点的属性,实现数据的高效传递;
步骤2:对步骤1采集而来的原始离散数据进行分析,主动获取制造过程关键生
产性能,具体包括:
步骤2.1:依据生产管理关心的关键生产性能和产品的加工工艺信息,对产品生产
性能的组成进行建模,建立针对关键生产性能的多层次事件模型,并分析事件之间的
层级、时序及逻辑约束关系;
步骤2.2:依据多层次事件模型和Petri网技术,建立与多层次事件模型相对应的
分层Petri网模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映锋王文波刘思超司书宾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