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高压电栅的杀虫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28466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1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高压电栅的杀虫灯,灯帽和集虫盘者之间有引虫灯,引虫灯采用黑光灯管或LED灯,引虫灯外围均布有竖直杆,竖直杆的上下端与对应的灯帽和集虫盘固定;相邻两根竖直杆之间设有两片第一防退出片,这两片第一防退出片外端分别与对应的一根竖直杆固定,而两片第一防退出片的内端悬空;集虫盘下方设有两片第二退出片,这两片第二退出片的下端悬空,两片第二退出片上端与集虫盘固定;第二退出片和档片位于集虫瓶上部的开口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取消了传统杀虫灯中的高压电栅,可以先将害虫收集起来,后续再将害虫杀虫,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耗电,不存在触电危险和安装输电线的问题,同时杀虫效率高,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无高压电栅的杀虫灯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林领域,涉及一种无高压电栅的杀虫灯。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生态农业的广泛关注,不采用农药来清除害虫越来越受到重视,杀虫灯就是一种广泛采用的设备。现有的杀虫灯包括灯帽和集虫盘,这两者之间固定有引虫灯和高压电栅,其中引虫灯采用常规的LED灯管或黑光灯管,且引虫灯的外围设有所述高压电栅,且高压电栅在有电状态下一直保持高压状态。使用时,由引虫灯发出光线,并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吸引害虫;当害虫害虫碰到高压电栅的电栅后,电栅瞬间产生强大的电流,从而将害虫击毙。 由于现有的杀虫灯通过高压电栅来击毙害虫,这样就带来如下几个缺陷:1、高压栅电状态下一直保持高压状态从而带来一定安全隐患,容易发生触电的事故;2、需要耗电,这样不仅会提高使用成本,而且在偏远山区解决供电问题也是个棘手的问题;3、由于害虫体内具有蛋白质,害虫死后会因为蛋白质而附着在电栅上,这样就会降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4、对于一些体积较大的害虫而言,现有的高压电栅往往只会将其击晕,而不会击毙,这样就达不到杀虫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高压电栅的杀虫灯,包括灯帽(1)和集虫盘(2),这两者之间竖直固定有一个引虫灯(3),该引虫灯(3)采用黑光灯管或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虫灯(3)外围沿周向均布有一组透明的竖直杆(4),这些竖直杆分布在同一个圆周上,且竖直杆(4)的上、下端分别与对应的灯帽(1)和集虫盘(2)固定;相邻两根所述竖直杆(4)之间竖直设有两片透明的第一防退出片(5),这两片第一防退出片的外端分别与对应的一根竖直杆(4)固定,第一防退出片(5)的高度与竖直杆(4)的高度一致,而两片第一防退出片(5)的内端悬空,并相接触,且这两片第一防退出片(5)形成一个“V”字形结构;所述集虫盘(2)下方设有两片第二退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高压电栅的杀虫灯,包括灯帽(I)和集虫盘(2),这两者之间竖直固定有一个引虫灯(3),该引虫灯(3)采用黑光灯管或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虫灯(3)外围沿周向均布有一组透明的竖直杆(4),这些竖直杆分布在同一个圆周上,且竖直杆(4)的上、下端分别与对应的灯帽⑴和集虫盘⑵固定;相邻两根所述竖直杆⑷之间竖直设有两片透明的第一防退出片(5),这两片第一防退出片的外端分别与对应的一根竖直杆(4)固定,第一防退出片(5)的高度与竖直杆(4)的高度一致,而两片第一防退出片(5)的内端悬空,并相接触,且这两片第一防退出片(5)形成一个“V”字形结构; 所述集虫盘(2)下方设有两片第二退出片(6),这两片第二退出片的下端悬空,两片第二退出片的上端与集虫盘(2)固定,而这两片第二退出片(6)形成一个“V”字形结构,所述集虫盘(2)上对应该“V”字形的开口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恒翔朱国军喻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利贞元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