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记录煤矿采掘工作面工况的无线收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25948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1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记录煤矿采掘工作面工况的无线收发装置的设计,该装置由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发射部分由操作模块、计时模块、发射信号调理模块、供电模块和发射模块组成;接收部分由接收模块、接收信号调理模块、供电模块、信号输出端口和数据存储模块组成。根据不同工况对发射部分进行按键操作,计时模块开始计时,经过编码电路处理并输出高平控制信号,工作信号灯亮,信号经载波振荡电路后通过耦合电路和调制放大电路发射出去;接收模块接收信号后,通过解调电路、耦合电路和内部放大电路处理后输出控制信号,控制信号经放大电路和信号转换电路后由输出端口输出,并由数据存储模块存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采掘工作面不同工况的记录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记录煤矿采掘工作面工况的无线收发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记录不同工况的无线收发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记录煤矿采掘工作面工况的无线收发装置。
技术介绍
煤炭是世界上存储量最多的化石燃料,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70%,在目前以及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其仍将在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现阶段煤矿正朝着“采掘机械化、运输直通化、矿井自动化、矿井信息化”四个方向发展,这对煤矿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国内很多煤矿和科研单位对煤矿大型生产设备的检测与监测进行了研宄,也根据研制出的各种仪器获得了机械的状态参数和振动等多种信号,并且根据所获信号对煤矿井下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了监测和分析。但是对于各种工况的记录,目前对此还不够重视。工况记录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I)采掘工况的多样性 I)夹矸:夹在煤层之中的其他岩层。夹矸多为泥质岩、粘土岩、高岭石粘土岩、炭质泥岩或砂岩。夹矸常成层状、似层状或凸镜状。夹矸的存在使煤层结构复杂化,给开采带来一定困难,并使煤的灰分增高,降低煤的质量。 2)断层: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它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断层附近地质条件比较复杂,附近瓦斯极有可能异常,另外断层还使得水断层附近压力很大。这些都增大了煤的开采难度和危险系数。 3)割顶:在生产过程中,采、掘设备截割壁上行,截割工作区域的上层顶板。为了保证煤质,不能割顶;在综掘全煤巷道时,为了保证安全,也严禁割顶。 4)割底:在生产过程中,采、掘设备截割壁下行,截割工作区域的下层底板。同样的,为了保证煤质,不能割底;在综掘全煤巷道时,为了保证安全,也严禁割底。 (2)当前基于各种检测,诸如振动信号、速度信号和加速度信号等的分析并未联系工况。现阶段的分析与机械所处的井下工况存在一定的脱节。原因在于: I)没有成型的装置设备对井下工况进行准确详细的记录和存储; 2)煤矿井下复杂特殊的环境制约了工况记录仪器的发展; 3)相关研宄人员没有对不同工况下的状态参数进行隔离分析,重视程度还不够。 综上所述,煤矿井下恶劣的生产条件和环境,使得工况多种多样,并且复杂多变。现在的检测仪器对矿井设备进行检测、分析,但是并没有联系工况。同一种设备在不同工况的影响下得到的检测参数和信号之间有什么差异和联系,处于不同工况之间的设备如何运行才能达到最优的工作状态。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以工况记录为基础。因此,煤矿急需对煤矿采掘工作面工况进行记录的装置,本专利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想法。 本技术设计一种记录煤矿采掘工作面工况的无线收发装置,对井下多种多样的工况进行记录,为其他信号的获取提供了可靠的工况分割点。在不同工况范围内,为其他信号,诸如振动信号、加速度信号等的获取提供了工况分析点,分时进行分析,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对照性,为实现煤矿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本技术的意义主要有: (I)对煤矿采掘工作面工作时的工况进行记录。对每个工况的范围在时间和工作面纵深长度上有明确的划分; (2)为以后的工作面工作状况分析提供更加可行的工况分割点。通过工况的记录,划分工作面内各工况的组成区域,便于互相比较; (3)将工况条件转化为数字量进行存储,节省存储空间,同时利于进行自动化控制; (4)为提高煤矿运输系统和采掘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供重要数据支持,为井下机械设备的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记录煤矿采掘工作面工况的无线收发装置,记录井下复杂多变的工况并输出对应的二进制代码进行存储,为后续分析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I) 一种记录煤矿采掘工作面工况的无线收发装置,包括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采用无线通讯;发射部分由操作模块、计时模块、发射信号调理模块和发射模块依次连接组成;接收部分由接收模块、接收信号调理模块、信号输出端口和数据存储模块依次连接组成;供电模块为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供电; 所述发射信号调理模块由编码电路、载波振荡电路、耦合电路、调制放大电路和耦合电路组成; 所述接收信号调理模块由解调编码电路、耦合电路、内部放大电路、放大电路和信号转换电路组成; 所述供电模块由电池和电池保护模块,其中电池为能满足煤矿井下适用条件的镍氢电池组成。 (2)所述一种记录煤矿采掘工作面工况的无线收发装置,特征在于根据不同的工况对发射部分的操作模块进行按键操作,计时模块开始计时,信号经过编码电路和载波振荡电路处理后,依次通过耦合电路、调制放大电路和耦合电路,最后由发射模块发射出去;信号经接收部分的接收模块接收后,依次经过解调电路、耦合电路、内部放大电路、放大电路和信号转换电路处理后由信号输出端口输出到数据存储模块进行存储,同时计时模块停止一次计时周期。 本技术解决了煤矿设备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记录问题,并进行存储。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I)本技术能够在煤矿井下对采掘等设备遇到的不同工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能够在时间上进行区分,达到分时分工况的目的; (2)本技术的发射模块和接受模块之间能够实现20米之内的无线通讯功能,能够完成工况的无线记录存储功能; (2)本技术将不同的工况的记录,转变成输出为不同的二进制代码,减小了数据存储空间,增大了存储总量;二进制代码易于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易于实现智能化和机械化; (3)本技术由各种模块组成,连接实现后体积小,便于与设备连接。 【附图说明】 [0031 ]图1是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发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接收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发射部分2:接收部分 3:操作模块4:计时模块 5:供电模块6:电池 7:电池保护模块8:发射信号调理模块 9:编码电路10:高平控制电路 11:工作信号灯12:载波振荡电路 13:晶体管14:晶体振汤器 15:耦合电路16:调制放大电路 17:耦合电路18:发射模块 19:接收模块20:接收信号调理模块 21:解调编码电路22:耦合电路 23:内部放大电路24:控制信号 25:放大电路26:信号转换电路 27:信号输出端口28:数据存储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记录煤矿采掘工作面工况的无线收发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示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可对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 如图1所示的本技术的一种记录煤矿采掘工作面工况的无线收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通过无线传输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记录煤矿采掘工作面工况的无线收发装置,包括发射部分(1)和接收部分(2),其特征在于:发射部分(1)和接收部分(2)采用无线通讯;发射部分(1)由操作模块(3)、计时模块(4)、发射信号调理模块(8)和发射模块(18)依次连接组成;接收部分(2)由接收模块(19)、接收信号调理模块(20)、信号输出端口(27)和数据存储模块(28)依次连接组成;供电模块(5)为发射部分(1)和接收部分(2)供电;所述发射信号调理模块(8)由编码电路(9)、载波振荡电路(12)、耦合电路(15)、调制放大电路(16)和耦合电路(17)组成;所述接收信号调理模块(20)由解调编码电路(21)、耦合电路(22)、内部放大电路(23)、放大电路(25)和信号转换电路(26)组成;所述供电模块(5)由电池(6)和电池保护模块(7)组成,其中电池(6)为能满足煤矿井下适用条件的镍氢电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记录煤矿采掘工作面工况的无线收发装置,包括发射部分(I)和接收部分(2),其特征在于:发射部分(I)和接收部分(2)采用无线通讯;发射部分(I)由操作模块(3)、计时模块(4)、发射信号调理模块(8)和发射模块(18)依次连接组成;接收部分(2)由接收模块(19)、接收信号调理模块(20)、信号输出端口(27)和数据存储模块(28)依次连接组成;供电模块(5 )为发射部分(I)和接收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淼周游吕一鸣张金涛刘志民刘希高刘亚运李一鸣李旭杨杰吉晓冬杜毅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