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管道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22623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1 1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管道(2)的连接装置(1),所述连接装置具有连接体(6),所述连接体具有容纳孔口(4)和保持元件,所述容纳孔口用于借助导管端部(2a)待插入的管道(2),所述保持元件支承在容纳孔口(4)内并且用来锁紧插入的导管端部(2a)以防止拔出。保持元件构成为弹簧弹性的齿环(8),所述齿环具有外部的圆周区域(8a)并且具有多个分散地设置在圆周上的、径向地朝内且斜向于管子-插入方向(X)倾斜延伸的、力配合和/或形状配合地对导管端部(2a)起作用的止动齿部(8b)。齿环(8)借助其外圆周区域(8a)以轴向的运动间隙支承在连接体(6)的内部,所述运动间隙是通过两侧的顶靠部段(12、14)来限定。所述齿环(8)在外圆周区域(8a)和止动齿部(8b)之间的过渡部位(15)上这样与设置在连接体(6)内部的、沿圆周的倾翻边缘(16)共同作用,使得在导管端部(2a)插入时由于它顶靠在止动齿部(8b)上,所述齿环(8)首先能从借助齿环的外圆周区域(8a)沿插入方向(X)压向第一下方的顶靠部段(12)的位置开始跷跷板状地围绕着倾翻边缘(16)摆动,直到外部的圆周区域(8a)实现支撑的顶靠在第二、轴向地相对而置的上方的顶靠部段(14)上,其中径向朝内地突出于倾翻边缘(16)的止动齿部(8b)能够弹性地折弯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管道的连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12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管道的连接装置,其中连接体具有容纳孔口和保持元件,所述容纳孔口用于待与导管端部插入的管道,所述保持元件支承在容纳孔口内并且借助径向指向内部的保持力对导管端部起作用而用来锁紧插入的导管端部以防止拔出,其中所述保持元件尤其构成为弹簧弹性的齿环,所述齿环具有外部的圆周区域并且具有多个分散地设置在圆周上的、径向地朝内且斜向于管子-插入方向倾斜延伸的并由此力配合(kraftschliissig)和/或形状配合(formschlussig)地对导管端部起作用的止动齿部。
技术介绍
这种连接装置由文献EP O 616 161 BI已知。构成为齿环的保持元件具有许多径向的、齿状的保持臂,它们通过周边的连接部段彼此连接。在该已知的实施方式中规定,所述齿环借助其外部的圆周区域可自由活动地支承在连接体的内部,使得周边的连接部段能够弹性地变形,因此每个齿部自身不会在导管端部插入时变形,而是能够围绕着这两个相邻的周边的连接部段中的每一个进行摆动。因此这种实施方式引起了齿环在其外部圆周区域中的活动支承,所述支承确保了自由的运动间隙。但这种自由活动性的缺点是,待插入的导管端部必须在端侧精确地切割成直角,因此在插入时齿环出现在圆周上均匀的接触和变形。倾斜切割的管子由于未限定的运动间隙可能会使齿环翘曲,并因此在管道端部插入时引起问题。 公开文献EP O 160 559 BI还描述了一种类似的管子-连接装置,其中齿环或锯齿形环同样能自由活动地支承在其外部圆周区域中。 其它文献EP I 199 506 Al同样描述了这种连接装置,但与上述公开文献相比所述保持元件借助其外部圆周区域相对于连接体轴向地基本上保持无间隙(在管道端部的插接轴线的方向上看),因此在导管端部插接或松开时只在止动齿部的范围内出现弹性变形。保持元件的外圆周区域的无间隙保持在实践中需要相当高的制造成本。 此外所有前面提到的已知实施方式的缺点是,它们只适合用于稳固的管道,这些管道由于其自身的形状稳定性能够经受径向出现的保持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子-连接装置,它在构造和制造简单的情况下还具有更好的使用性能。 根据本专利技术,此目的的第一解决方案通过在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得以实现。权利要求12在其独立列出的文本中包含用于前述目的第二备选方案。有利的结构特征包含在在各从属权利要求以及后继的说明书中。 此外应强调,分别在权利要求1和12中定义的内容能够可选地或备选地或者可相互组合地设定。 据此,根据权利要求1根据本专利技术规定,齿环借助其外圆周区域以一轴向的运动间隙支承在连接体的内部,所述运动间隙是通过位于连接体内部的、两侧的、轴向相对而置的顶靠部段来限定,其中所述齿环在外圆周区域和止动齿部之间的过渡部位上这样与设置在连接体内部的、沿圆周的倾翻边缘共同作用,使得在导管端部插入时由于它顶靠在止动齿部上,所述齿环从借助其外部圆周区域沿插入方向对下方的第一顶靠部段挤压的位置开始跷跷板状地围绕着倾翻边缘摆动,直到外部的圆周区域在略微弹性变形的情况下从外侧逆着插入方向支撑地顶靠抵达轴向相对而置的上方第二顶靠部段上,随后在径向朝内地突出于倾翻边缘的止动齿部的区域中实现弹性的折弯变形。通过这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措施,齿环能够在插接过程中进行特定的变形。在导管端部插入时,齿环首先沿插入方向借助其外部的圆周区域对连接体内部的第一下方顶靠部段挤压,所述齿环在轴向上以受限的间隙可移动地支承着。然后齿环的外圆周区域平行地位于顶靠部段上,所述顶靠部段由径向地与插接轴线垂直的表面构成并且径向地朝内以倾翻边缘结束。然后在导管端部进一步插入时,在第一阶段中通过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倾翻边缘上的倾翻实际上在齿环的外部直至中间环形区域中出现弹性的扭转变形,然后在随后的第二阶段中只在止动齿部(其径向朝内地突出于倾翻边缘)的区域中出现弹性的变形,因为外圆周区域实际上通过双重的顶靠夹紧,即一方面从外面在第二顶靠部段上,另一方面在朝向止动齿部的过渡部位上顶靠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倾翻边缘上。因此,径向朝内通过倾翻边缘突出的止动齿部还能变形。总的说来,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措施实现了更好的、对不可避免的公差来说几乎不敏感的插接特性。此外,齿环还可通过定义的间隙自动地朝导管端部定中心。最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还相对于倾斜切割的管道端部也是相对不敏感的。 涉及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2的第二专利技术方面是,设置有支撑套筒,其这样同轴地设置在连接体的容纳孔口的内部,即导管端部在插入时能够推到支撑套筒的圆柱形外表面上,其中支撑套筒在保持元件的作用范围内具有支撑部段,所述支撑部段的壁厚设计为径向地支撑导管端部以抵抗径向的保持力,其中支撑套筒轴向地至少单侧地(但尤其在支撑部段的两侧分别)具有套筒部段,所述套筒部段具有缩小的壁厚以扩大有效的内部流动横截面。支撑套筒的专门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造方案一方面确保了导管端部的良好的径向支撑,还防止保持元件的更高的径向保持力。因此,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也适用于这类管道亦或软管,它们自身构造得形状没那么稳定。另一方面,尽管具有支撑套筒仍然能够确保良好的流动特性,为此尤其有利的是,支撑套筒的内圆周整体上在长度上按文氏管的方式构成。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在附图中示出的优选实施例详细地进一步地阐述了本专利技术。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的轴向剖面图,该连接装置具有插入的管道端部; 图2a至2d分别示出了在导管端部插入时在不同进程状态下图1的区域II的局部扩大视图; 图3示出了比图1缩小的侧面拆分视图,其中分别在半边轴向剖面图中示出了单个的组成部分; 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的几个组成部分的立体拆分视图,但局部不是以相同的比例示出;以及 图5是与图1类似的视图,其示出了构成为角形连接器的备选构造方案,并且没有导管端部。 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构件总是设置有相同的参考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以下的描述需强调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也不是局限于所述的特征组合的所有特征或多个特征,而是所述/每个实施例单个子特征都能够与其它在上下文中描述的子特征分开,并且也能与其它实施例的任意特征组合起来,而具有专利技术的意义,并且还与这些特征组合以及权利要求的追溯无关。 根据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用于通过把导管端部2a简单地插入连接体6的容纳孔口 4中,来快速且优选还可松脱地连接管道2。插入方向在图1和图2中分别用箭头X表示。因为由此不存在用来插上管道2的连接销钉,所以也可称为“无销钉-插接系统”。为了锁紧插入的导管端部2a以防止脱落,在容纳孔口 4中设置保持元件,所述保持元件构成为弹簧弹性的齿环8 (尤其见图3和图4的视图),所述齿环具有外部的圆周区域8a并具有多个分散地设置在圆周上的、关于纵轴线Y径向地朝内且斜向于插入方向X倾斜延伸的并由此倒钩状地力配合和/或形状配合地对导管端部2a的外圆周表面起作用的止动齿部Sb。此外,为了朝外密封插入的管道2,在连接体6的内部设置至少一个圆周密封件10,所述圆周密封件朝外地密封环形间隙,该环形间隙径向朝向纵轴线Y并且构成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管道(2)的连接装置(1),所述连接装置具有连接体(6),所述连接体具有容纳孔口(4)和保持元件,所述容纳孔口用于借助导管端部(2a)待插入的管道(2),所述保持元件支承在容纳孔口(4)内并且用来锁紧插入的导管端部(2a)以防止拔出,其中所述保持元件构成为弹簧弹性的齿环(8),所述齿环具有外部的圆周区域(8a)并且具有多个分散地设置在圆周上的、径向地朝内且斜向于管子‑插入方向(X)倾斜延伸的、力配合和/或形状配合地对导管端部(2a)起作用的止动齿部(8b),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环(8)借助其外圆周区域(8a)以轴向的运动间隙支承在连接体(6)的内部,所述运动间隙是通过两侧的顶靠部段(12、14)来限定,即通过在插入方向上看第一下方的顶靠部段(12)以及轴向地相对而置的第二上方的顶靠部段(14)来限定,其中所述齿环(8)在外圆周区域(8a)和止动齿部(8b)之间的过渡部位(15)上这样与设置在连接体(6)内部的、沿圆周的倾翻边缘(16)共同作用,从而在导管端部(2a)插入时,由于其顶靠在止动齿部(8b)上,所述齿环(8)首先能从借助齿环的外圆周区域(8a)沿插入方向(X)压向第一下方的顶靠部段(12)的位置开始跷跷板状地围绕着倾翻边缘(16)摆动,直到外部的圆周区域(8a)达到支撑地顶靠在第二、轴向地相对而置的上方的顶靠部段(14)上,其中径向朝内地突出于倾翻边缘(16)的止动齿部(8b)能够弹性地折弯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6.26 DE 202012102342.31.一种用于管道(2)的连接装置(I),所述连接装置具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具有容纳孔口⑷和保持元件,所述容纳孔口用于借助导管端部(2a)待插入的管道(2),所述保持元件支承在容纳孔口(4)内并且用来锁紧插入的导管端部(2a)以防止拔出,其中所述保持元件构成为弹簧弹性的齿环(8),所述齿环具有外部的圆周区域(8a)并且具有多个分散地设置在圆周上的、径向地朝内且斜向于管子-插入方向(X)倾斜延伸的、力配合和/或形状配合地对导管端部(2a)起作用的止动齿部(Sb), 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环(8)借助其外圆周区域(8a)以轴向的运动间隙支承在连接体(6)的内部,所述运动间隙是通过两侧的顶靠部段(12、14)来限定,即通过在插入方向上看第一下方的顶靠部段(12)以及轴向地相对而置的第二上方的顶靠部段(14)来限定,其中所述齿环(8)在外圆周区域(8a)和止动齿部(Sb)之间的过渡部位(15)上这样与设置在连接体(6)内部的、沿圆周的倾翻边缘(16)共同作用,从而在导管端部(2a)插入时,由于其顶靠在止动齿部(8b)上,所述齿环(8)首先能从借助齿环的外圆周区域(8a)沿插入方向(X)压向第一下方的顶靠部段(12)的位置开始跷跷板状地围绕着倾翻边缘(16)摆动,直到外部的圆周区域(8a)达到支撑地顶靠在第二、轴向地相对而置的上方的顶靠部段(14)上,其中径向朝内地突出于倾翻边缘(16)的止动齿部(Sb)能够弹性地折弯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6)具有轴向地划分为两部分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指向插入方向的第一壳体部件(42)和具有容纳孔口(4)的入口侦U、套筒状的第二壳体部件(44),其中这两个壳体部件(42、44)优选通过沿圆周的止动连接器(46)彼此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齿环(8)的倾翻边缘(16)设置在压环(54)上,所述压环优选还具有第一顶靠部段(12),其形式是径向朝外地与倾翻边缘(16)相邻的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54)在连接体¢)的内部借助指向插接方向的端面(58)与连接体(6)的齿面(60) —起限定用于管子-圆周密封件(10)的密封腔(62),所述齿面与所述端面轴向地相对而置。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齿环(8)的外圆周区域(8a)的第二顶靠部段(14)设置在环状的插入元件¢4)上,所述插入元件在连接体(6)的内部在管子松开方向上支撑在径向朝内伸出的保持环接块¢6)上。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筒状的、可这样轴向推移地嵌入连接体¢)中的松脱元件(70),即通过松脱元件(70)的推入,使齿环(8)能弹性地变形,从而松开导管端部(2a)。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松脱元件(70)通过制动器(74)保持在连接体(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哈拉尔德·哈根阿德里安·克莱尔约赫姆安德烈亚斯·黑布
申请(专利权)人:福士汽车配套部件责任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