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加热轮胎硫化外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14469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5 1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轮胎硫化外模具,属于轮胎生产设备领域。其特征在于:由上半模,周向模和下半模组成;抛弃传统的弓形座传动,由额外的油缸为花纹块提供动力。上半模、周向模、下半模形成一个完整的成品轮胎外轮廓,保证了中模套到花纹块的传热路径全为金属且路径相同,保证了热量在传递过程中路径一致性,使得传热均匀,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对轮胎硫化外模具加热,无需耗费蒸汽,且加热速度快,大大减少了热损失,热效率大幅提高,采用电磁感应加热,使得对于模具的温控实现数字化,多次实验可以得出硫化加热的最优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轮胎硫化外模具。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进入90年代后,轮胎结构逐渐向子午化方向发展且活络模技术日趋成熟,热板式硫化机得到广泛普及。相比于上一代蒸锅式硫化机,热板式硫化机具有蒸汽耗量少、传热效率高等特点。但该结构类型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轮胎硫化工序中长期存在的弊端,蒸汽的大部分热量仍在管路循环过程中被耗散,能源浪费严重,上下热板的蒸汽热量需经缓慢的传导过程才能到达侧板及钢圈等部位。中模套部分存在同样的传热效率低的问题。中模套传热部分由于外模具径向空气、金属所占比例不同,对传热的均匀性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新更换模具的预热过程需要3~5个小时,传热效率非常低,由于汽室的存在,也使得外模具的加工制造成本升高,外模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容易被蒸汽腐蚀,使用寿命受到影响。目前,具有加热速度快、加热均匀等特点的电磁感应加热技术迅速兴起、发展,已渐渐应用到轮胎硫化生产过程中,但都局限于在旧热板硫化机模具基础上进行改进,由于汽室等遗留下来不必要结构的存在阻碍了电磁加热技术在轮胎硫化方面的应用与发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轮胎硫化外模具,其特征在于:由上半模,周向模和下半模和加热装置组成,其中上半模包括上板、上侧板、上钢圈,周向模包括上板支撑环、中模套、花纹块、滑块、油缸,下半模包括下钢圈,下侧板,底板;其中,上钢圈通过螺钉与上侧板固连,上侧板通过螺钉与上板固连,上板呈阶梯圆台状,上板支撑环位于上板阶梯面之下,上板支撑环用螺钉固定在中模套的内壁上半部分,中模套内壁上半部分呈圆柱面,内壁下半部分呈一定角度的锥面,内壁下角具有光滑圆弧面,与花纹块外壁上角的光滑圆弧面相配合;n块花纹块内壁在硫化阶段形成一个完整的轮胎花纹内壁,滑块与花纹块通过螺钉连接,滑块安装在下半模底板上的T型槽中,滑块由油缸进行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轮胎硫化外模具,其特征在于:由上半模,周向模和下半模和加热装置组成,其中上半模包括上板、上侧板、上钢圈,周向模包括上板支撑环、中模套、花纹块、滑块、油缸,下半模包括下钢圈,下侧板,底板;其中,上钢圈通过螺钉与上侧板固连,上侧板通过螺钉与上板固连,上板呈阶梯圆台状,上板支撑环位于上板阶梯面之下,上板支撑环用螺钉固定在中模套的内壁上半部分,中模套内壁上半部分呈圆柱面,内壁下半部分呈一定角度的锥面,内壁下角具有光滑圆弧面,与花纹块外壁上角的光滑圆弧面相配合;n块花纹块内壁在硫化阶段形成一个完整的轮胎花纹内壁,滑块与花纹块通过螺钉连接,滑块安装在下半模底板上的T型槽中,滑块由油缸进行驱动;下板上开有与周向模中滑块相同数量的T型导轨槽,下钢圈与下侧板通过螺钉固连,下侧板与下板通过螺钉固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轮胎硫化外模具,其特征所述的上半模、周向模、下半模形成一个完整的成品轮胎外轮廓,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卫民李博邓世涛张金云王伯刚焦志伟谭晶阎华
申请(专利权)人: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