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衬管的内衬填充装置的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1152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5 1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衬管的内衬填充装置的使用方法,通过将此装置分为盛放物料的转筒和带动输送管转动的旋转机构,使内衬物料在输送管的转动过程中,将物料不断释放到输送管的内衬上,并通过烘干装置,将内衬物料进行快速烘干,节省了生产步骤,成品率高,使内衬管内填充更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固化时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衬管的生产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内衬管的内衬填充装置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在冶金、电力、矿山、化工等行业的生产中,需要用到管道输送大量的水泥混凝土和各种散状物质(如水泥、矿石、煤泥水等),这些物料对输送管道的磨损非常严重,会增加大量的设备维修和管道更换工作,必然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生产进度,并造成施工和生产成本的加大,给生产带来了很大影响。目前研究人员开发了具有陶瓷颗粒内衬的输送管道,其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耐水、耐油、耐候性能,使用安全方便,洛氏硬度较高,耐磨性能好。但是,其制作工艺较为复杂,需要较长的放置时间和固化时间,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效率,不利于陶瓷颗粒管的高效生产。 因此,由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技术缺陷,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内衬管的内衬填充装置的使用方法,通过此装置的设置使内衬管内填充更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固化时间。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衬管的内衬填充装置,主要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手轮、连接杆、转轴、滑道、转筒、条形孔、物料腔和旋转机构,所述第一支架底端设于所述滑道内,使第一支架能够在滑道内滑动,所述第一支架上端设有手轮;所述第二支架底端设于滑道内,并在滑道内固定,第二支架在滑道内不移动,所述第二支架上端设有转轴,第一支架在滑道内移动靠近第二支架,带动转筒向第二支架方向移动,转轴起到一个支撑作用和滑动作用;所述转筒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杆,所述转筒上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与设于转筒内的物料腔相通,提前放置在物料腔中的物料能通过条形孔向外排出到输送管道的内衬上,所述转筒一端的连接杆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并与所述手轮旋转连接,手轮控制转筒的转动,使条形孔的位置发生变化;所述旋转机构设于所述第二支架右侧,旋转机构设置在滑道外侧,所述旋转机构设有左右两套,形成一个架设结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电机、第三支架、伸缩杆、支杆和滑轮,所述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平行设置,使输送管能够放置在两个转轮之间,所述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与电机传动连接,通过电机带动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的转动,带动输送管的转动; 所述第三支架上端与所述支杆一端旋转连接,所述支杆的另一端设有滑轮,使滑轮能够压在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之间设置的输送管上,三者形成三角设置,所述伸缩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顶端与所述支杆的中部旋转连接,伸缩杆能够调节支杆的高度,进而影响滑轮对输送管的固定。 优选的,所述转筒上设有烘干装置,烘干装置可以采用鼓风干燥机,所述烘干装置与物料腔通过隔板隔开,所述转筒上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烘干装置相通,烘干装置通过通风孔向管内送热风,加快内衬陶瓷颗粒的干燥过程。 应用以上的内衬填充装置进行填充工作,可以通过以下过程: 第一步,将待填充的物料放入到转筒的物料腔内,根据加工的输送管的长度调整物料腔内物料的铺设长度; 第二步,将待处理的输送管放置在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之间,调整伸缩管,使支杆一端连接的滑轮接触输送管,将输送管固定; 第三步,推动第一支架在滑道内滑动,使第一支架逐渐靠近第二支架,带动转筒进入到固定好的输送管内; 第四步,启动电机,带动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向同一方向转动,带动输送管转动;摇动手轮,翻转转筒,使物料腔内的物料通过条形孔向输送管内倾倒; 第五步,启动烘干装置,烘干装置形成的热风通过通风孔向管内输送热风。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在转筒上设置有物料腔,通过第一支架在滑道内的滑动将转筒送入到输送管中,并通过转筒的转动将物料通过条形孔排放到输送管内,输送管在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的带动下转动,使物料均匀分布在输送管的内壁上,并通过开启烘干装置,通过通风孔向输送管内输送热风,加速管内陶瓷颗粒等内衬物质的固化速度。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加速了内衬管料在输送管内壁的固化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右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物料腔的剖视图; 图中:1为第一支架;2为第二支架;3为手轮;4为连接杆;5为转轴;6为滑道;7为转筒;8为条形孔;9为物料腔;10为旋转机构;101为第一转轮;102为第二转轮;103为电机;104为第三支架;105为伸缩杆;106为支杆;107为滑轮;11为隔板;12为烘干装置;13为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衬管的内衬填充装置,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加速了内衬管料在输送管内壁的固化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3所示的一种内衬管的内衬填充装置,主要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手轮3、连接杆4、转轴5、滑道6、转筒7、条形孔8、物料腔9和旋转机构10,所述第一支架1底端设于所述滑道6内,使第一支架能够在滑道6内滑动,所述第一支架1上端设有手轮3;所述第二支架2底端设于滑道6内,并在滑道6内固定,第二支架2在滑道6内不移动,所述第二支架6上端设有转轴5,第一支架1在滑道6内移动靠近第二支架2,带动转筒7向第二支架2方向移动,转轴5起到一个支撑作用和滑动作用;所述转筒7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杆4,所述转筒7上设有条形孔8,所述条形孔8与设于转筒7内的物料腔9相通,提前放置在物料腔9中的物料能通过条形孔8向外排出到输送管道的内衬上,所述转筒7一端的连接杆4设于所述第一支架1的上端,并与所述手轮3旋转连接,手轮3控制转筒7的转动,使条形孔8的位置发生变化;所述旋转机构10设于所述第二支架2右侧,旋转机构10设置在滑道6外侧,所述旋转机构10设有左右两套,形成一个架设结构,所述旋转机构10包括第一转轮101、第二转轮102、电机103、第三支架104、伸缩杆105、支杆106和滑轮107,所述第一转轮101和第二转轮102平行设置,使输送管能够放置在两个转轮之间,所述第一转轮101和第二转轮102与电机103传动连接,通过电机103带动第一转轮101和第二转轮102的转动,从而带动输送管的转动;所述第三支架104上端与所述支杆106一端旋转连接,所述支杆106的另一端设有滑轮107,使滑轮107能够压在第一转轮101和第二转轮102之间设置的输送管上,三者形成三角设置,所述伸缩杆105的底端与所述第三支架104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105的顶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衬管的内衬填充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待填充的物料放入到转筒的物料腔内,根据加工的输送管的长度调整物料腔内物料的铺设长度;第二步,将待处理的输送管放置在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之间,调整伸缩管,使支杆一端连接的滑轮接触输送管,将输送管固定;第三步,推动第一支架在滑道内滑动,使第一支架逐渐靠近第二支架,带动转筒进入到固定好的输送管内;第四步,启动电机,带动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向同一方向转动,带动输送管转动;摇动手轮,翻转转筒,使物料腔内的物料通过条形孔向输送管内倾倒;第五步,启动烘干装置,烘干装置形成的热风通过通风孔向管内输送热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衬管的内衬填充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待填充的物料放入到转筒的物料腔内,根据加工的输送管的长度
调整物料腔内物料的铺设长度;
第二步,将待处理的输送管放置在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之间,调整伸缩管,
使支杆一端连接的滑轮接触输送管,将输送管固定;
第三步,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波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奥尔斯特矿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