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异型轴承窄内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06360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4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用异型轴承窄内圈。解决了现有技术运行不稳定的技术问题。它包括内圈本体,内圈本体内具有轴孔,内圈本体一端具有第一挡环,另一端具有第二挡环,第一挡环的外径大于第二挡环外径,第一挡环和第二挡环之间的内圈本体外壁形成锥形的外斜面,外斜面、第一挡环和第二挡环合围形成用于容置滚珠的滚珠槽,第一挡环位于滚珠槽内的表面具有锥形的第一挡环斜面,第二挡环位于滚珠槽内的表面具有锥形的第二挡环斜面,第一挡环斜面与外斜面之间的夹角α大于89°且小于90°,第二挡环斜面与外斜面之间的夹角β大于90°且小于9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运行稳定、负载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异型轴承窄内圈
[0001 ] 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
,涉及一种车用异型轴承窄内圈。
技术介绍
轴承是机械工程或汽车中应用最广的部件之一,大部分轴承主要包括外圈、滚动体、保持架、内圈组成。轴承内圈直接与轴的表面接触。现有轴承内圈容易引起滚动体跑偏,在工作中滚动不灵活、不稳定,严重时会导致整个轴承报废。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轴承内圈[专利号:CN 102537079A],它包括轴承内圈本体,所述轴承内圈本体的正反表面上对称的开有圆形槽;所述轴承内圈本体上等间接的开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每个散热孔与两个圆形槽都相通。 上述的方案,由于轴承内圈本体的正反表面上对称的开有圆形槽,大大减轻了轴承的重量,便于安装;同时,由于轴承内圈本体上等间接的开有多个散热孔,散热效果得到了提高,增加了轴承内圈使用寿命。但是,该方案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滚动体容易跑偏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工作稳定性高的车用异型轴承窄内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车用异型轴承窄内圈,包括内圈本体,内圈本体内具有轴孔,所述的内圈本体一端向外沿内圈本体的径向延伸形成环形的第一挡环,另一端向外沿内圈本体的径向延伸形成环形的第二挡环,第一挡环的外径大于第二挡环外径,第一挡环和第二挡环之间的内圈本体外壁形成锥形的外斜面,外斜面、第一挡环和第二挡环合围形成用于容置滚珠的滚珠槽,第一挡环位于滚珠槽内的表面具有锥形的第一挡环斜面,第二挡环位于滚珠槽内的表面具有锥形的第二挡环斜面,其中第一挡环斜面与外斜面之间的夹角α大于89°且小于90°,所述的第二挡环斜面与外斜面之间的夹角β大于90°且小于91°。 在上述的车用异型轴承窄内圈中,所述的滚珠槽的槽底两侧具有延伸到第一挡环内的第一槽沟和延伸到第二挡环内的第二槽沟。 在上述的车用异型轴承窄内圈中,所述的第一槽沟的深度大于第二槽沟的深度。 在上述的车用异型轴承窄内圈中,所述的第一槽沟和第二槽沟都具有半圆形的底部。 在上述的车用异型轴承窄内圈中,所述的第一挡环斜面的宽度大于第二挡环斜面的宽度。 在上述的车用异型轴承窄内圈中,所述的轴孔的两端向外扩大形成敞口状。 在上述的车用异型轴承窄内圈中,所述的轴孔位于第一挡环内壁的一端具有弧形的连接面,位于第二挡环内壁的另一端具有倒角面。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1、设计合理,结构巧妙,既能方便的将滚珠放入到滚珠槽内,又可以有效的防止滚珠在转动过程中脱离滚珠槽,从而提高了轴承的稳定性; 2、第一槽沟和第二槽沟的设计,使得当本内圈用于轴承时,可以对轴承起到自润滑作用,又可以对滚珠的跑位进行定位,进一步提高了轴承工作的稳定性。 3、外斜面的设计,使得滚珠受力的中心点发生偏移,能够提高内圈本体的强度,也使得滚珠在滚动过程中将负载力传递给第一挡环斜面和第二挡环斜面,起到卸载负荷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轴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处放大图。 图中:内圈本体10、轴孔11、连接面12、倒角面13、第一挡环20、第一挡环斜面21、第二挡环30、第二挡环斜面31、外斜面40、滚珠槽50、第一槽沟51、第二槽沟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车用异型轴承窄内圈,包括内圈本体10,内圈本体10内具有轴孔11,所述的内圈本体10 —端向外沿内圈本体10的径向延伸形成环形的第一挡环20,另一端向外沿内圈本体10的径向延伸形成环形的第二挡环30,第一挡环20的外径大于第二挡环30外径,第一挡环20和第二挡环30之间的内圈本体10外壁形成锥形的外斜面40,外斜面40、第一挡环20和第二挡环30合围形成用于容置滚珠的滚珠槽50,第一挡环20位于滚珠槽50内的表面具有锥形的第一挡环斜面21,第二挡环30位于滚珠槽50内的表面具有锥形的第二挡环斜面31,第一挡环斜面21的宽度大于第二挡环斜面31的宽度。 再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一挡环斜面21与外斜面40之间的夹角α大于89°且小于90°,所述的第二挡环斜面31与外斜面40之间的夹角β大于90°且小于91°,这种设计,使得滚珠槽50的底部与第一挡环斜面21和第二挡环斜面31处于非垂直状态,对滚珠起到压制作用,防止滚珠脱离滚珠槽50,另一方面,由于倾斜的角度较小,滚珠容易卡入到滚珠槽50中,便于轴承的安装。其中,第一挡环斜面21和第二挡环斜面31可以相互平行,也可以不平行,但优选是相互平行。 具体的说,滚珠槽50的槽底两侧具有延伸到第一挡环20内的第一槽沟51和延伸到第二挡环30内的第二槽沟52,在第一槽沟51内可以放置润滑油脂(如牛油或黄油),用于对滚珠槽50中的滚珠润滑,起到自润滑的作用,从而使滚珠转动更灵活。第一槽沟51的深度大于第二槽沟52的深度。第一槽沟51和第二槽沟52都具有半圆形的底部,这个设计主要是考虑到还可以在第一槽沟51和第二槽沟52内放置密封圈,从而起到对滚珠槽50内的滚珠进行定位作用。 轴孔11的两端向外扩大形成敞口状,便于转轴插入后与内圈本体10连接。优选地,轴孔11位于第一挡环20内壁的一端具有弧形的连接面12,位于第二挡环30内壁的另一端具有倒角面13。 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巧妙,既能方便的将滚珠放入到滚珠槽50内,又可以有效的防止滚珠在转动过程中脱离滚珠槽50,从而提高了轴承的稳定性;此外,第一槽沟51和第二槽沟52的设计,使得当本内圈用于轴承时,可以对轴承起到自润滑作用,又可以对滚珠的跑位进行定位,进一步提高了轴承工作的稳定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内圈本体10、轴孔11、连接面12、倒角面13、第一挡环20、第一挡环斜面21、第二挡环30、第二挡环斜面31、外斜面40、滚珠槽50、第一槽沟51、第二槽沟5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异型轴承窄内圈,包括内圈本体(10),内圈本体(10)内具有轴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圈本体(10)一端向外沿内圈本体(10)的径向延伸形成环形的第一挡环(20),另一端向外沿内圈本体(10)的径向延伸形成环形的第二挡环(30),第一挡环(20)的外径大于第二挡环(30)外径,第一挡环(20)和第二挡环(30)之间的内圈本体(10)外壁形成锥形的外斜面(40),外斜面(40)、第一挡环(20)和第二挡环(30)合围形成用于容置滚珠的滚珠槽(50),第一挡环(20)位于滚珠槽(50)内的表面具有锥形的第一挡环斜面(21),第二挡环(30)位于滚珠槽(50)内的表面具有锥形的第二挡环斜面(31),其中第一挡环斜面(21)与外斜面(40)之间的夹角α大于89°且小于90°,所述的第二挡环斜面(31)与外斜面(40)之间的夹角β大于90°且小于9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异型轴承窄内圈,包括内圈本体(10),内圈本体(10)内具有轴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圈本体(10) —端向外沿内圈本体(10)的径向延伸形成环形的第一挡环(20),另一端向外沿内圈本体(10)的径向延伸形成环形的第二挡环(30),第一挡环(20)的外径大于第二挡环(30)外径,第一挡环(20)和第二挡环(30)之间的内圈本体(10)外壁形成锥形的外斜面(40),外斜面(40)、第一挡环(20)和第二挡环(30)合围形成用于容置滚珠的滚珠槽(50),第一挡环(20)位于滚珠槽(50)内的表面具有锥形的第一挡环斜面(21),第二挡环(30)位于滚珠槽(50)内的表面具有锥形的第二挡环斜面(31),其中第一挡环斜面(21)与外斜面(40)之间的夹角α大于89°且小于90°,所述的第二挡环斜面(31)与外斜面(40)之间的夹角β大于90°且小于9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剑飞
申请(专利权)人:德清德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