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微移印制作触摸屏传感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03654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4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凹版微移印制作触摸屏传感器的方法,包括:凹版设计及制作、移印辊筒装载及预定位、凹版装载及定位、凹版与移印衬底对位步骤、凹版的凹槽填满及收墨步骤;微移印步骤:调整好移印辊筒在凹版及在移印衬底上的起始点位置后调整移印辊筒与凹版,移印辊筒与移印衬底的间隙和压力;在移印辊筒的粘附力作用下,粘附起凹版凹槽内的移印材料,后启动加热系统;辊筒到达衬底起始点后,粘附在辊筒上的移印材料粘度降低开始移印至终止点,完成后给辊筒注入冷却水让其冷却,降至一定温度后排出冷却水进行下一片移印;触摸屏传感器结构成型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满足目前所有不同尺寸和衬底的触摸屏传感器制作,精度高,效率高,对环境无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四版微移印制作触摸屏传感器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触摸屏Touch Sensor按材质分为两类,Film和Glass材。Film型Sensor—般分单层和双层结构,每层Film结构一般都为ITO Pattern,边缘Ag衆走线。传统Glass Sensor又分为单层多点、DITO、SITO等诸多结构,现阶段主流为OGS结构,结构和制程顺序不一。 基于触摸屏结构的演变,Touch Panel的制作方法也层出不穷。特别是Pattern线路的成型部分,目前精度和解析度最高的方法为平行光曝光工艺:在g、h、i波段光作用下,通过掩膜板进行照射,后经过显影得到Pattern图形。这种方式通过抓取掩膜板与衬底基板的对位MARK,对位精度高,同时解析像素能力强,适合于所有Touch Sensor的ITOPattern、BM、0C等,尤其是金属桥结构的成型。另外无掩膜光刻和激光镭射工艺,原理上类似,利用激光准直的特点,在图像识别系统作用下,结合图档,在对位图层完成后,利用激光镭射形成Pattern线路部分,辅助显影蚀刻剥膜等工艺,完成制作。丝印工艺,借助高精度丝印机,在网板掩膜作用下,形成需要Pattern线路图形,辅助蚀刻剥膜等工艺,完成TouchPanel的制作。此外还有喷墨打印法,利用喷墨打印机控制喷墨量,直接将图档导入到衬底上,形成需要结构的图形。 目前触摸屏厂商主要采用黄光线平行光曝光模式。但黄光工艺对于涂胶机和曝光机配置要求都很高,设备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另外平行光曝光对每层结构需要特制掩膜光罩,材料成本比较高;曝光后需要显影等浪费大量材料和水电消耗。无掩膜光刻和激光镭射,不足之处为激光效率慢,能量不好控制,容易形成短断路等不良。丝印工艺最主要是利用在Film等一些Pattern精度要求不高的线路成型,其精度低,效率慢,无法完成高精度和高解析度结构的产品制作。喷墨打印法虽然无需曝光显影等工序,节省材料和设备成本,但对于材料和喷墨打印机要求很高,材料在衬底上扩散和解析度等问题一直不能很好解决。 很显然,上述各种方法,都各有自己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凹版微移印制作触摸屏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其包括如下步骤: 凹版设计步骤:按照触摸屏传感器的单粒尺寸图档,包括3.5寸、4寸、5寸、7寸的图档以及其他尺寸的图档,根据玻璃或薄膜衬底材料尺寸在电子图档上进行排版,得到排版图形;然后按照触摸屏传感器结构图层,包括BM、各种颜色油墨、ITO电极、OC绝缘层、金属钥铝钥电极、铜、银浆电极、OC保护层和其他各电极涂层,根据排版图形进行拆分结构图层,得到每个结构图层凹版的设计图档,同时设计好上下工序对位标记; 凹版制作步骤:选取一定尺寸和厚度的平板材质,包括石英玻璃、苏打玻璃、不锈钢平板和各种平整度好,硬度高的材质,根据触摸屏传感器每个结构图层的设计图形,在CCD识别系统辅助下图纸与平板中心定位后,利用激光无掩膜蚀刻技术,蚀刻一定深度的凹槽图形,得到每个图层的凹版; 移印辊筒装载及预定位步骤:选取不锈钢辊筒,内部为空心结构,可根据计算机信号注入及排出冷却水;并选择对应宽度和套合直径的、导热性好、厚度均一的辊筒皮,可以是硅胶辊筒皮,清洁干净后套合在不锈钢辊筒上,然后装载在移印机装载横梁上,并作初始位校准后锁定; 凹版装载及定位步骤:按照触摸屏传感器的结构顺序选取对应凹版,对凹版清洁后,通过机械手搬运至装载台;通过自动装载装置,在CCD识别系统辅助下,对凹版物理原点位进行调整定位,包括X、Y、Z三轴水平度和垂直度,调整定位后对凹版进行真空吸附固定; 凹版与移印衬底对位步骤:移印衬底,通过水平流动或机械手搬运至移印平台后,利用边缘感应器检测长短边三个点,进行边缘对位,第一工序仅做边缘对位;第一工序成型后,后续工序在边缘对位后,在CCD识别系统下,利用凹版与移印衬底上对位标记进行对位调整; 凹版的凹槽填满及收墨步骤:通过注胶系统从凹版一侧起始点涂覆移印材料,包括黑色BM、各种油墨、OC绝缘层、OC保护层、正性保护材料、银浆和其他各软质材料;刮墨刀定位后从起始点对移印材料均匀地涂满凹版的凹槽;通过精密收墨刀系统从起始点行进抹平凹槽内移印材料并使凹槽以外无残留的移印材料; 微移印步骤:在CCD识别系统和计算机系统辅助下,调整移印辊筒在凹版及在移印衬底上的起始点位置;然后通过压力传感器,调整移印辊筒与凹版、移印辊筒与移印衬底的间隙和压力;在移印辊筒的粘附力作用下,粘附起凹版凹槽内的移印材料,然后启动加热系统;移印辊筒到达移印衬底起始点后,粘附在移印辊筒上的移印材料粘度降低并开始移印至终止点,完成后根据计算机信号系统给移印辊筒注入冷却水让其冷却,降至一定温度后排出冷却水进行下一片移印; 触摸屏传感器结构成型步骤:按照凹版图形一次移印后固化可成型BM、各种颜色油墨、OC绝缘层、OC保护层、银浆层和其他各种质软图层材料;而ITO电极线路结构、金属钥铝钥、铜电极和其他镀膜层线路结构,固化移印材料后,通过蚀刻,然后剥离附着在结构层上的正性保护材料后成型;按照上述方式及触摸屏传感器结构,完成第一层结构移印后,第二工序移印时,通过CCD识别系统辅助寻找第二工序与第一工序对位标记,完成与第一工序的套合;后续工序皆按照与上一工序套合的原则,完成整个触摸屏传感器结构层的微移印; 切割分片得到单粒触摸屏传感器。 所述凹版可用于所有尺寸,玻璃或薄膜不同移印衬底的触摸屏传感器BM、各种颜色油墨、ITO电极、OC绝缘层、金属钥铝钥、铜、银浆、OC保护层和其他各电极图层的结构成型,凹版移印的成型凹槽线宽解析度为10um,上下工序重复对位精度2um。 移印辊筒分为不锈钢辊筒和导热辊筒皮,不锈钢辊筒内部空心结构,可启动加热系统,使移印材料粘度降低以至于完全转移到移印衬底上,同时内部可根据计算机信号系统注入和排出冷却水,使移印辊筒恢复到一定温度进行下一片移印。 凹版及移印衬底对位步骤中,通过边缘感应器检测移印衬底对位基准,并通过CCD识别系统和计算机系统使凹版图形与移印衬底图形对位一致,完成整个触摸屏传感器的制作。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节省设备和材料成本,无需涂胶机和曝光机及掩膜板,无需显影,消除了废水废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节约了显影和水电气的消耗成本。高解析度和对位精度,满足目前所有触控传感器所有结构的图形制作,效率高,直接利用凹版进行结构成型。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专利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凹版微移印流程示意图。 图2是触摸屏传感器的结构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如上所述,提供一种凹版微移印制作触摸屏的方法。如图1和2所示, 一种,包括如下步骤: 凹版10设计步骤:按照触摸屏传感器的单粒尺寸图档,如3.5寸,4寸,5寸,7寸的图档以及其他尺寸的图档,根据玻璃Glass或薄膜Film等衬底材料尺寸,在电子图档上进行排版;然后按照触摸屏传感器结构图档,如BM(Black matrix)、各种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5/201310634214.html" title="凹版微移印制作触摸屏传感器的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凹版微移印制作触摸屏传感器的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凹版微移印制作触摸屏传感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凹版设计步骤:按照触摸屏传感器的单粒尺寸图档,包括3.5寸、4寸、5寸、7寸的不同尺寸图档,根据玻璃或薄膜衬底材料尺寸在电子图档上进行排版,得到排版图形;然后按照触摸屏传感器结构图层,包括BM、各种颜色油墨、ITO、OC绝缘层、金属钼铝钼、铜、银浆、OC保护层,根据排版图形进行拆分结构图层,得到每个结构图层凹版的设计图档,同时设计好上下工序对位标记;凹版制作步骤:选取一定尺寸和厚度的平板材质,包括石英玻璃、苏打玻璃、不锈钢平板材质,根据触摸屏传感器每个结构图层的设计图形,在CCD识别系统辅助下图纸与平板中心定位后,利用激光无掩膜蚀刻技术,蚀刻一定深度的凹槽图形,得到每个图层的凹版;移印辊筒装载及预定位步骤:选取不锈钢辊筒,内部为空心结构,可根据计算机信号注入及排出冷却水;并选择对应宽度和套合直径的、导热性好、厚度均一的辊筒皮,可以是硅胶辊筒皮,清洁干净后套合在不锈钢辊筒上,然后装载在移印机装载横梁上,并作初始位校准后锁定;凹版装载及定位步骤:按照触摸屏传感器的结构顺序选取对应凹版,对凹版清洁后,通过机械手搬运至装载台;通过自动装载装置,在CCD识别系统辅助下,对凹版物理原点位进行调整定位,包括X、Y、Z三轴水平度和垂直度,调整定位后对凹版进行真空吸附固定;凹版与移印衬底对位步骤:移印衬底,通过水平流动或机械手搬运至移印平台后,利用边缘感应器检测长短边三个点,进行边缘对位,第一工序仅做边缘对位;第一工序成型后,后续工序在边缘对位后,在CCD识别系统下,利用凹版与移印衬底上对位标记进行对位调整;凹版的凹槽填满及收墨步骤:通过注胶系统从凹版一侧起始点涂覆移印材料,包括BM、各种颜色油墨、OC绝缘层、OC保护层、正性保护材料、银浆材料;刮墨刀定位后从起始点对移印材料均匀地涂满凹版的凹槽;通过精密收墨刀系统从起始点行进抹平凹槽内移印材料并使凹槽以外无残留的移印材料;微移印步骤:在CCD识别系统和计算机系统辅助下,调整移印辊筒在凹版及在移印衬底上的起始点位置;然后通过压力传感器,调整移印辊筒与凹版、移印辊筒与移印衬底的间隙和压力;在移印辊筒的粘附力作用下,粘附起凹版凹槽内的移印材料,然后启动加热系统;移印辊筒到达移印衬底起始点后,粘附在移印辊筒上的移印材料粘度降低并开始移印至终止点,完成后根据计算机信号系统给移印辊筒注入冷却水让其冷却,降至一定温度后排出冷却水进行下一片移印;触摸屏传感器结构成型步骤:按照凹版图形一次移印后固化可成型BM、各种颜色油墨、OC绝缘层、OC保护层、银浆层;而ITO、金属钼铝钼、铜和其他镀膜层线路结构,固化移印材料后,通过蚀刻,然后剥离附着在结构层上的保护材料后成型;按照上述方式及触摸屏传感器结构,完成第一层结构移印后,第二工序移印时,通过CCD识别系统辅助寻找第二工序与第一工序对位标记,完成与第一工序的套合;后续工序皆按照与上一工序套合的原则,完成整个触摸屏传感器结构层的微移印;切割分片得到单粒触摸屏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凹版微移印制作触摸屏传感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凹版设计步骤:按照触摸屏传感器的单粒尺寸图档,包括3.5寸、4寸、5寸、7寸的不同尺寸图档,根据玻璃或薄膜衬底材料尺寸在电子图档上进行排版,得到排版图形;然后按照触摸屏传感器结构图层,包括BM、各种颜色油墨、ITO, OC绝缘层、金属钥铝钥、铜、银浆、OC保护层,根据排版图形进行拆分结构图层,得到每个结构图层凹版的设计图档,同时设计好上下工序对位标记; 凹版制作步骤:选取一定尺寸和厚度的平板材质,包括石英玻璃、苏打玻璃、不锈钢平板材质,根据触摸屏传感器每个结构图层的设计图形,在CCD识别系统辅助下图纸与平板中心定位后,利用激光无掩膜蚀刻技术,蚀刻一定深度的凹槽图形,得到每个图层的凹版;移印辊筒装载及预定位步骤:选取不锈钢辊筒,内部为空心结构,可根据计算机信号注入及排出冷却水;并选择对应宽度和套合直径的、导热性好、厚度均一的辊筒皮,可以是硅胶辊筒皮,清洁干净后套合在不锈钢辊筒上,然后装载在移印机装载横梁上,并作初始位校准后锁定; 凹版装载及定位步骤:按照触摸屏传感器的结构顺序选取对应凹版,对凹版清洁后,通过机械手搬运至装载台;通过自动装载装置,在CCD识别系统辅助下,对凹版物理原点位进行调整定位,包括X、Y、Z三轴水平度和垂直度,调整定位后对凹版进行真空吸附固定;凹版与移印衬底对位步骤:移印衬底,通过水平流动或机械手搬运至移印平台后,利用边缘感应器检测长短边三个点,进行边缘对位,第一工序仅做边缘对位;第一工序成型后,后续工序在边缘对位后,在CCD识别系统下,利用凹版与移印衬底上对位标记进行对位调整; 凹版的凹槽填满及收墨步骤:通过注胶系统从凹版一侧起始点涂覆移印材料,包括BM、各种颜色油墨、OC绝缘层、OC保护层、正性保护材料、银浆材料;刮墨刀定位后从起始点对移印材料均匀地涂满凹版的凹槽;通过精密收墨刀系统从起始点行进抹平凹槽内移印材料并使凹槽以外无残留的移印材料;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跃杜德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联合瑞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