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层、触控面板、触控装置、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00013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4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层、触控面板、触控装置、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电极阵列;每一所述电极阵列包括沿第一方向顺次排列的第一电极组、第二电极组和第三电极组,所述第二电极组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与所述第三电极组之间;所述第一电极组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对;所述第三电极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三电极对;所述第二电极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的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对包括两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三电极对包括两个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对的俯视平面形状中的所述两个第一电极相邻边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非垂直相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层、触控面板、触控装置、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层、触控面板、触控装置、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触控技术当前越来越流行,触控装置包括触控面板,触控面板上通常制作有触控层。实际使用中,发现触控层存在如下问题:走线太多,进而导致走线占用太多区域,互电容减小,灵敏度下降,并且走线太多也同时导致绑定的FPC尺寸太大,增加了物料成本和工艺难度。 显示技术与触控技术结合是时下热门的一种交叉技术,它能够形成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或者显示装置。然而由于触控层存在上述问题,导致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或者显示装置同样存在走线过多、触控灵敏度低、成本高和生产难度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触控层,包括:多个电极阵列;每一所述电极阵列包括沿第一方向顺次排列的第一电极组、第二电极组和第三电极组,所述第二电极组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与所述第三电极组之间;所述第一电极组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对;所述第三电极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三电极对;所述第二电极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的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对包括两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三电极对包括两个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对的俯视平面形状中的所述两个第一电极相邻边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非垂直相交。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和位于所述基板表面的上述触控层,由于具有上述触控层,因此,所述触控面板同样具有触控灵敏度高,且生产成本和工艺难度低的优点。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所述触控装置具有所述触控面板,因此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灵敏度提高,制作成本和工艺难度降低。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具有所述触控层,因此所述显示面板具有高触控灵敏度的触控功能,并且制作成本和工艺难度降低。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具有所述显示面板,因此,所述显示装置具有高触控灵敏度的触控功能,并且制作成本和工艺难度降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由于触控层包括多个电极阵列,并且每个电极阵列利用一个第二电极组与一个第一电极组和一个第三电极组分别形成互电容,达到共用第二电极组的作用,减少引脚的数量,减少了生产成本和工艺难度。并且,通过设置第一电极对和第三电极对,增强电极之间的互电容,提高触控信号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1),最终提高触控层的触控灵敏度,或者减少引脚的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触控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触控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触控层中第一电极信号值变化量随触控位置的变化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提供的触控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所提供的触控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所提供的触控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所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七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八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现有触控层10通常设置在基板18表面,触控层10包括多个在水平方向相互平行设置的电极阵列11,每一电极阵列11包括一个感应电极12和多个驱动电极,图1中示出了驱动电极13、驱动电极14、驱动电极15和驱动电极16等四个驱动电极为代表。每个驱动电极均通过一条走线(未示出)电连接到一个引脚(未示出),并通过引脚与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FPC) 17电连接。现有触控层10中,每个驱动电极和每个感应电极都需要一根单独的走线,造成所需要的引脚数量过多,并且大量的走线占用较多区域,触摸盲区较大。 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触控层,所述触控层首先采用一个第二电极组与一个第一电极组和一个第三电极组分别形成互电容,从而起到共用第二电极组的作用,减少引脚的数量,减少了生产成本和工艺难度。然后,通过设置第一电极对和第三电极对,从而增强相对电极之间的互电容,提高触控层的触控灵敏度。 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附图中各膜层的厚度和形状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 实施例一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一种触控层,请参考图2a。所述触控层(未示出)包括多个电极阵列(未示出),图2a中显示了其中两个电极阵列,两个电极阵列之间的省略号(……)代表所述触控层可以包含更多电极阵列。每个电极阵列所在区域为区域20,每个电极阵列包括沿第一方向(图2a中的X方向)顺次排列的第一电极组(未示出)、第二电极组(未示出)和第三电极组(未示出)。第二电极组位于第一电极组与第三电极组之间。第一电极组包括沿第二方向(图2a中的Y方向)排列的五个第一电极对21,每一个第一电极对21包括两个第一电极21a和21b,第一电极21a和21b的俯视平面形状中,两个第一电极21a和21b相邻边的延伸方向(即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即Y方向)非垂直相交。第三电极组包括沿Y方向排列的五个第三电极对23,每一个第三电极对23包括两个第一电极23a和23b,该第三电极23a和23b的俯视平面形状中,两个第一电极23a和23b相邻边的延伸方向(即第四方向,未示出)与所述第二方向(即Y方向)非垂直相交,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方向和第三方向相同,但是仅为举例,第四方向和第三方向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第二电极组包括沿Y方向排列的五个第二电极22,以上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的个数仅为举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不作任何限制。 请继续参考图2a,每个第一电极对21中的一个第一电极21a通过引线211电连接至一个引脚,每个第一电极对中21的另一个第一电极21b通过引线212电连接至一个引脚,每个第三电极对23中的一个第三电极23a通过引线231电连接至一个引脚,每个第三电极对23中的另一个第三电极23b通过弓I线232电连接至一个弓I脚,每个第二电极22单独电连接至不同的引脚。由于第一电极21a和21b交替电连接,而不是现有技术中每个都需要电连接至不同的引脚,因而可以极大的降低引脚数目,由于引脚数目降低,使得第一电极同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减少,增大互电容,从而提高触控精度,同理,由于第三电极23a和23b交替电连接,而不是现有技术中每个电极(即图1中的驱动电极13、驱动电极14、驱动电极15和驱动电极16等)都需要电连接至不同的引脚,从而降低了引脚数目,由于引脚数目降低,使得第三电极同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减少,增大互电容,从而提高检测精度。另外,本实施例中共有5个第二电极22,上面四个第二电极单独电连接的弓I线交替的从第二电极的两端(分别沿X方向和-X方向)引出,第五个第二电极电连接的引线从最下端(即-Y方向)引出,这样引线可以均匀的分布在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从而减小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层,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极阵列;每一所述电极阵列包括沿第一方向顺次排列的第一电极组、第二电极组和第三电极组,所述第二电极组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与所述第三电极组之间;所述第一电极组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对;所述第三电极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三电极对;所述第二电极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的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对包括两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三电极对包括两个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对的俯视平面形状中的所述两个第一电极相邻边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非垂直相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层,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电极阵列; 每一所述电极阵列包括沿第一方向顺次排列的第一电极组、第二电极组和第三电极组,所述第二电极组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与所述第三电极组之间;所述第一电极组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对;所述第三电极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三电极对;所述第二电极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的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对包括两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三电极对包括两个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对的俯视平面形状中的所述两个第一电极相邻边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非垂直相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或者所述第三电极的俯视平面形状包括三角形或者梯形或者平行四边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层,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极阵列中,所述第二电极组的每个第二电极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对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组的每个第二电极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三电极对相对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层,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电极对中的一个第一电极电连接至一个引脚,每个所述第一电极对中的另一个第一电极电连接至一个引脚,每个所述第三电极对中的一个第三电极电连接至一个引脚,每个所述第三电极对中的另一个第三电极电连接至一个引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组还包括第一补偿电极,所述第三电极组还包括第三补偿电极,每一所述电极阵列中,所述第二电极组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所述第二电极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补偿电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组除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以外的所述第二电极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对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组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所述第二电极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三补偿电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组除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以外的所述第二电极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三电极对相对设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倩符鞠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