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堆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91383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6 2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纤维堆积装置(100)在外表面具有供成形体材料纤维堆积的聚积用凹部(22),且在沿一个方向输送该凹部(22)的同时,使随着因从内部侧的抽吸而产生的空气流而输送来的成形体材料在由具有多个抽吸孔的多孔性部件(27)形成的该凹部(22)的底面(22a)上纤维堆积。在多孔性部件(27)的内表面(27b)侧配置有调整体(10)。调整体(10)具有多个开口部,且该开口部中距多孔性部件(27)相对较远的开口端部与相对较近的开口端部相比开口面积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纤维堆积装置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纤维堆积装置,其包括在外周面具有聚积用凹部的旋转筒,用于将纤维材料、吸水性聚合物等成形体材料抽吸至该聚积用凹部并使纤维堆积,从而获得规定形状的成形体(吸收体)。
技术介绍
作为用于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失禁护垫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已知有如下纤维堆积装置:包括在外周面具有聚积用凹部的旋转筒,在使该旋转筒旋转的同时对该外周面以飞散状态供给纸浆等成形体材料,通过来自包括形成有多个抽吸孔的多孔性部件的该聚积用凹部的底面的抽吸,使该成形体材料在该聚积用凹部内纤维堆积,然后,通过来自与该聚积用凹部相对配置的抽吸机构的抽吸,将该聚积用凹部内的纤维堆积物从该聚积用凹部中脱模,并转印至该抽吸机构上。此外,从提高吸收力、穿戴感的观点出发,也已知有如下技术:在各个与吸收体对应的聚积用凹部,以产生成形体材料高克重地进行纤维堆积的部分和成形体材料相比起来低克重地进行纤维堆积的部分的方式使成形体材料进行纤维堆积。关于如上所述的结构的纤维堆积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情况:为了调整聚积用凹部内的纤维堆积物的密度、量,对于由金属制的网等形成的聚积用凹部的底部,使开口率(开孔率)不同。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如下情况:在如上所述的结构的纤维堆积装置中,将配设在旋转筒的内侧的抽吸腔室在沿着行进方向的纵向剖面划分成多个抽吸腔室,并且对于各抽吸腔室的每一个设置抽吸机构,且使各自的抽吸力不同(一种纤维堆积装置,其通过从内表面侧进行抽吸而使随着空气流输送来的粉碎纸浆在抽吸堆积部的表面进行纤维堆积而成形吸收体,将配设在该纤维堆积体的内侧的抽吸腔室在沿着行进方向的纵向剖面划分成多个抽吸腔室,并且对于各抽吸腔室的每一个设置抽吸机构)。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如下旋转筒:在包括形成聚积用凹部的底面的金属网(多孔性部件)的网层的内表面侧(成形体材料的非纤维堆积面侧),依序叠层有具有多个与该金属网的开口部相比开口径较大的开口部(大开口部)的间隔部件、具有多个与该间隔部件的开口部相比开口径较小的开口部(小开口部)的气体流量控制层。根据专利文献3,可通过气体流量控制层的作用使空气以规定模式在网层流动,因此能够在网层上堆积所期望的克重的纤维。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如下纤维堆积装置:在形成抽吸堆积部的底部的具有多个抽吸孔的透气性的多孔板的内部侧,对该多孔板一体地配置有对空气流进行整流的蜂窝构造整流体。在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纤维堆积装置中,多孔板的抽吸孔从表面侧向内部侧呈研钵状形成,由此,吸收体原料不会完全嵌入至抽吸孔内,能够防止向内部的逃逸,减少原材料的损耗。根据专利文献4,通过使用此种结构的纤维堆积装置,使吸收体的分布稳定化,从而抑制吸收体重量的不均。此外,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有:作为成形体的制造装置,包括:内部维持为负压的固定筒;和旋转筒,其沿着该固定筒的外周面旋转,且在外周面具有多个聚积用凹部,各聚积用凹部被分割成能够相互独立地进行抽吸的多个单位聚积部,能够将原料抽吸至该单位聚积部的每一个并使其纤维堆积。在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制造装置中,在旋转筒的内周面设置有与各单位聚积部对应的抽吸口,在固定筒的外周面设置有吸入口,而且各单位聚积部与所对应的抽吸口通过连通管连通,使旋转筒旋转,在其抽吸口与固定筒的吸入口重叠时,有选择地对各聚积用凹部中的连通于该吸入口的单位聚积部进行抽吸。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3425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7278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62-206071号公报专利文献4:US2009281511(A1)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0-17886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上述结构的纤维堆积装置中,如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那样,通过适当设定聚积用凹部的底部的开孔率(抽吸孔的开孔面积的总和占单位面积的比例),能够控制在该底部上纤维堆积的成形体材料的纤维堆积量(成形体的克重),一般而言,若使该开孔率降低,则成形体材料的抽吸力降低,该纤维堆积量减少。由此,通过使聚积用凹部的底部的开孔率局部性地不同,即使在使用单一的抽吸机构从装置内部侧以一定的抽吸力进行抽吸的情况下,也在该底部产生抽吸力相对较强的强抽吸部和抽吸力相对较弱的弱抽吸部,因此能够制造具有在该强抽吸部上成形体材料相对地以高克重纤维堆积的高克重部和在该弱抽吸部上成形体材料相对地以低克重纤维堆积的低克重部的成形体,从而能够以较简单的装置结构实现成形体的克重(单位面积质量)调整。然而,如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那样,当有意地使聚积用凹部的底部的开孔率降低时,特别是在像这样形成的该底部的弱抽吸部,存在如下情形:在抽吸孔和其附近与除此以外的部分之间,成形体材料的抽吸力的差异变得显著,两部分的纤维堆积量产生明显的差异。作为其结果,有着在该弱抽吸部上纤维堆积且原本纤维堆积量应均匀的成形体的低克重部,产生由该纤维堆积量的差异引起的纤维堆积不均的可能性。在成形体为例如用于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时,纤维堆积不均的产生会关系到吸收性能的降低或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感的降低等,因而不希望出现。在专利文献1中,关于该因聚积用凹部的底部的开孔率的有意降低而引起的纤维堆积不均没有记载,因此未提供能够不产生纤维堆积不均地调整成形体材料的纤维堆积量的纤维堆积装置。此外,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技术具有下述课题1~3,存在改良的余地。课题1:气体流量控制层的1个小开口部以跨间隔部件的多个大开口部的方式配置,有产生纤维堆积不均的可能性。课题2:与间隔部件的多个大开口部分别对应的气体流量控制层的小开口部的数量不同,有产生纤维堆积不均的可能性。课题3:在金属网(多孔性部件)形成有用于使成形体材料局部性高克重地进行纤维堆积的兜形部(凹部),在气体流量控制层形成有包围该兜形部的区域的形状的端部,结果,该端部以跨间隔部件的多个开口部的方式配置,因此有无法形成符合设计的高克重部(所谓的中高部)的可能性。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技术以吸收体的分布的稳定化为主要课题,不是像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技术那样对应于能够调整吸收体各部的克重。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技术虽能够调整吸收体各部的克重,但需要对多个腔室分别进行抽吸的多个抽吸机构,因此有制造设备的成本变高以致吸收体的制造成本的高涨的担忧。此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技术无法在行进方向(旋转筒的周向或旋转方向)上对抽吸腔室的抽吸力施加变化,且在该行进方向上仅可进行均匀的克重的纤维堆积,因此有克重分布的变化较少,无法充分地满足对吸收体的各种要求的担忧。进而,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技术在能够旋转地配置在旋转筒的外周面的聚积用凹部与将配置在该旋转筒的内侧的抽吸腔室划分成多个区域的不旋转的间隔壁之间易产生间隙,有因空气流从该间隙泄漏而导致无法在吸收体内获得符合设计的克重差的担忧。此外,专利文献5中记载的技术仅在旋转筒的抽吸口与固定筒的吸入口重叠时,与该吸入口连通的聚积用凹部的一部分有选择地抽吸保持原料,因此虽时间较短,但纤维堆积工序中仍存在不抽吸保持原料的时间,在该时间中,在用于将原料供给至聚积用凹部的管道内流动的空气流紊乱,由此有产生在聚积用凹部纤维堆积的成形体卷起等问题的担忧。此外,专利文献5中记载的制造装置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纤维堆积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纤维堆积装置,在外表面具有成形体材料进行纤维堆积的聚积用凹部,在一个方向上输送该聚积用凹部,并使随着因来自内部侧的抽吸所产生的空气流输送来的成形体材料,在由具有多个抽吸孔的多孔性部件形成的该聚积用凹部的底面上进行纤维堆积,该纤维堆积装置的特征在于:调整所述空气流的调整体与所述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重叠而配置在所述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所述调整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调整体的多个开口部,该开口部中,距离所述多孔性部件相对较远的开口端部与距离所述多孔性部件相对较近的开口端部相比,开口面积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6.11 JP 2012-131846;2012.06.11 JP 2012-131841.一种纤维堆积装置,在外表面具有成形体材料进行纤维堆积的聚积用凹部,在一个方向上输送该聚积用凹部,并使随着因来自内部侧的抽吸所产生的空气流输送来的成形体材料,在由具有多个抽吸孔的多孔性部件形成的该聚积用凹部的底面上进行纤维堆积,该纤维堆积装置的特征在于:调整所述空气流的调整体与所述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重叠而配置在所述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所述调整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调整体的多个开口部,该开口部中,距离所述多孔性部件相对较远的开口端部与距离所述多孔性部件相对较近的开口端部相比,开口面积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堆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体构成为按照距离所述多孔性部件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叠层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第一层的多个第一开口部和划分形成各个该第一开口部的开口部划分部,该开口部划分部构成为包括沿所述聚积用凹部的输送方向延伸的MD划分部件和沿与该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CD划分部件,在所述第二层中的、在俯视所述聚积用凹部时与多个所述第一开口部重叠的部分,与各个该第一开口部对应地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第二层的第二开口部,多个所述开口部分别由在该俯视时相互重叠的该第一开口部和该第二开口部构成,在俯视所述聚积用凹部时,在多个所述第一开口部各自的内部,所述第二开口部处于从所述CD划分部件离开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二层中的与该CD划分部件重叠的部分和其附近具有不使空气通过的不透气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堆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俯视所述聚积用凹部时,在多个所述第一开口部各自的内部,所述第二开口部处于从所述MD划分部件离开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二层中的与该MD划分部件重叠的部分及其附近具有不使空气通过的不透气性。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纤维堆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部在俯视所述聚积用凹部时,形成于多个所述第一开口部各自的中央。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纤维堆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俯视所述聚积用凹部时,1个所述第一开口部与存在于其内部的所述第二开口部具有俯视形状彼此相似的关系。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堆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调整体的多个所述开口部的剖视形状由与该调整体的厚度方向平行的垂直壁部和与正交于该厚度方向的方向平行的水平壁部构成,在该厚度方向的中央部或其附近具有由该水平壁部形成的平坦的台阶部。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堆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调整体的多个所述开口部的剖视形状是一部分中包含曲线状的壁部的形状,或者仅由沿与所述调整体的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斜线状的壁部构成的形状,或者一部分中包含所述斜线状的壁部的形状。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堆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积用凹部具有:在形成该聚积用凹部的底面的所述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配置有所述调整体的调整体配置区域;和在该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没有配置该调整体的调整体未配置区域,该调整体未配置区域与调整体配置区域相比,成形体材料以高克重纤维堆积。9.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堆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聚积用凹部的底面的所述多孔性部件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重叠配置有将该凹部在与该底面平行的方向上划分为多个区域的凹部划分部件。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纤维堆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划分部件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凹部划分部件的多个开口部,在俯视所述聚积用凹部时,该凹部划分部件的该开口部与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调整体的所述开口部重叠。11.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堆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堆积装置具有旋转筒和向该旋转筒的外周面供给成形体材料的管道,所述旋转筒在其外周面具有所述聚积用凹部。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纤维堆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筒具有:圆筒状的筒主体;重叠固定在该筒主体的外周部的抽吸调整板;重叠固定在该抽吸调整板的外表面侧的空间板;重叠固定在该空间板的外表面侧的作为所述多孔性部件的多孔性板;重叠固定在该多孔性板的外表面侧的图案形成板,所述调整体由所述抽吸调整板和所述空间板构成。13.一种吸收体,其使用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堆积装置制造得到,该吸收体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聚积用凹部中的、与在所述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没有配置所述调整体的区域对应的部分是成形体材料的纤维堆积量相对较多的高克重部,与在该多孔性部件的内表面侧配置该调整体的区域对应的部分是成形体材料的纤维堆积量相对较少的低克重部。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克重部为厚部,所述低克重部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茂木知之丸山浩志松永龙二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