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79840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8:14
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包括屏蔽壳体、绝缘主体、多个上排端子及多个下排端子;屏蔽壳体包含容置槽,绝缘主体位于容置槽,绝缘主体包含上板体、下板体及插槽,插槽位于上板体及下板体之间,多个上排端子位于上板体之下表面,多个上排端子包含多个上排弹片型接触端,延伸于插槽而传输一组第一讯号,多个下排端子位于下板体之上表面,多个下排端子包含多个下排弹片型接触端,延伸于插槽而传输一组第二讯号,多个上排端子与多个下排端子呈上下倾倒,多个上排弹片型接触端之排列方式左右相反于多个下排弹片型接触端之排列方式,多个上排弹片型接触端面向于多个下排弹片型接触端,第一讯号之传输规格为符合第二讯号之传输规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头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插头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般电连接器介面为通用序列汇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为普遍为大众所使用,并以USB2.0传输规格发展至现今为传输速度更快的USB3.0传输规格。 现有USB插座电连接器或USB插头电连接器分别含有平板型的传输端子及弹片型的传输端子,而一般使用者在插接其两者时,常因错误插接方向的使用行为,造成USB插头电连接器内的弹片型的传输端子或者是舌片受到不正当的碰撞而受损,以致于传输端子或舌片断裂而无法再插接使用。 此外,一般的USB插座电连接器或USB插头电连接器的铁壳上会形成破孔,亦常破孔外露而遮蔽性不佳,造成使用上与其它讯号产生干扰,例如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 EMI)、RFI射频干扰等等,造成USB插座电连接器或USB插头电连接器传输讯号上发生严重串音的问题。是以,如何解决习知结构的问题,即为相关业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包括屏蔽壳体、绝缘主体、多个上排端子及多个下排端子;屏蔽壳体包含容置槽,绝缘主体位于容置槽,绝缘主体包含上板体、下板体及插槽,插槽位于上板体及下板体之间,多个上排端子位于上板体之下表面,多个上排端子包含多个上排弹片型接触端,延伸于插槽而传输一组第一讯号,多个下排端子位于下板体之上表面,多个下排端子包含多个下排弹片型接触端,延伸于插槽而传输一组第二讯号,多个上排端子与多个下排端子呈上下倾倒,多个上排弹片型接触端之排列方式左右相反于多个下排弹片型接触端之排列方式,多个上排弹片型接触端面向于多个下排弹片型接触端,第一讯号之传输规格为符合第二讯号之传输规格。 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利用插头电连接器之多个上排端子与多个下排端子呈上下倾倒,多个上排弹片型接触端之排列方式左右相反于多个下排弹片型接触端之排列方式,提供插头电连接器正向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时,插座电连接器之端子可与多个上排弹片型接触端连接,而插头电连接器反向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时,插座电连接器之端子亦可与多个下排弹片型接触端连接,插头电连接器具有不限制正向或反向插接的作用。并且,利用多个夹持结构伸入于插槽之两侧,可接触到插座电连接器之两侧卡扣弹片,藉由多个夹持结构与屏蔽壳体连接而提供传导及接地的作用。此外,透过接地片设置于绝缘主体而介于多个上排端子与多个下排端子之间,当传输讯号时,可藉由接地片的改善串音讯号的干扰。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之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专利技术之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之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相关之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合于绝缘外壳与线材之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合于绝缘外壳与线材之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合于绝缘外壳之局部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4A]为本专利技术之前视剖面示意图。 [图4B]为本专利技术之端子脚位定义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多个线材之背面外观示意图。 [图6A]为本专利技术连接接地板之背面外观示意图。 [图6B]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多个线材之底面外观示意图。 [图7A]为本专利技术结合于覆盖件之外观示意图。 [图7B]为本专利技术结合于另一绝缘外壳之分解示意图。 [图8A]为本专利技术结合于又一绝缘外壳之外观示意图。 [图SB]为本专利技术结合于又一绝缘外壳之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之多个端子为交错排列之前视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前缘边框之分解示意图(一)。 [图11]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前缘边框之分解示意图(二)。 [图12]为本专利技术具有段差前框之外观示意图。 [图13]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卡扣孔之外观示意图。 [图14]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卡扣孔之分离示意图。 [图15]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凹陷连接片之外观示意图。 [图16]为本专利技术结合于夹持壳体之分离示意图。 [图17]为本专利技术具有上排端子之侧视示意图。 [图18]为本专利技术具有下排端子之侧视示意图。 符号说明100 插头电连接器 11屏蔽壳体111框架本体 1111 卡扣孔 1112凹陷连接片112容置槽113插接框口 1131导引斜面114段差前框115后端夹持片 117 固定槽13后塞块 131 穿槽 21绝缘主体211上板体2111 下表面2112前侧面 212下板体2121 上表面2122前侧面 213插槽215 前缘边框2151导引斜面31上排端子 311上排讯号端子 312上排电源端子 313上排接地端子 315上排弹片型接触端 316上排焊接端 317上排折弯段41下排端子 411下排讯号端子 412下排电源端子 413下排接地端子 415下排弹片型接触端 416下排焊接端 417下排折弯段51接地片 511本体 512接脚52夹持结构 521突出状卡钩部5211倒刺突块5212 圆型突块5213弹片 522突出状接触部61夹持壳体 71绝缘外壳 711前盖 712后盖91电路板 911上表面接点 912下表面接点 913接地接点 92线材 921 地线 93固定板 94覆盖件 95接地板 951 杆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及图3,为本专利技术之插头电连接器100结合于绝缘外壳71与线材92的实施例,非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态样中,插头电连接器100亦可结合于电路板91 (如图6A所示),并且,省略线材92而形成随身碟或形成直立式充电座的运用。图1为外观示意图,图2为分解示意图,图3为局部侧视剖面示意图。本专利技术之插头电连接器100为新形态的USB连接介面规格,可以符合传输USB3.0的讯号或USB2.0的讯号。本实施例中,插头电连接器100主要由屏蔽壳体11、绝缘主体21、多个上排端子31及多个下排端子41所组成。 屏蔽壳体11为一中空壳体,屏蔽壳体11之内部具有容置槽112,本实施例中,屏蔽壳体11为一个板件型式之框架本体111所弯折形成,并且,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框架本体111亦可为两件式结构(如图9所示)所组成。框架本体111的两端连合处可以鸠尾型式(如图6B所示)、堆叠型式或挤压型式连接,此外,在弯折后的框架本体111的两端连合处可呈水平或朝容置槽112之内部方向倾斜而成负角度型式。另外,屏蔽壳体11可以是设置有卡扣孔1111 (如图14所示),抑或是,未设置有卡扣孔1111 (如图2所示)的方式。屏蔽壳体11之一侧形成有圆弧型之插接框口 113 (如图2所示),抑或是,屏蔽壳体11之一侧形成有长方型之插接框口 113 (如图6B所示),并且,插接框口 113为相连通于容置槽112。 绝缘主体21位于容置槽112,绝缘主体21主要由上板体211、下板体212及插槽213所组成,在此,以射出成型(insert-molding)的方式形成有上板体211、下板体212及插槽213,此外,插槽213位于上板体211及下板体212之间,并且,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包括:一屏蔽壳体,包含一容置槽;一绝缘主体,位于该容置槽,该绝缘主体包含一上板体、一下板体及一插槽,该插槽位于该上板体及该下板体之间;多个上排端子,位于该上板体之下表面,该些上排端子包含多个上排弹片型接触端,延伸于该插槽而传输一组第一讯号;及多个下排端子,位于该下板体之上表面,该些下排端子包含多个下排弹片型接触端,延伸于该插槽而传输一组第二讯号; 其中,该些上排端子与该些下排端子呈上下倾倒,该些上排弹片型接触端之排列方式左右相反于该些下排弹片型接触端之排列方式,该些上排弹片型接触端面向于该些下排弹片型接触端,该组第一讯号之传输规格为符合该组第二讯号之传输规格。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3.24 TW 1031109401.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包括: 一屏蔽壳体,包含一容置槽; 一绝缘主体,位于该容置槽,该绝缘主体包含一上板体、一下板体及一插槽,该插槽位于该上板体及该下板体之间; 多个上排端子,位于该上板体之下表面,该些上排端子包含多个上排弹片型接触端,延伸于该插槽而传输一组第一讯号;及 多个下排端子,位于该下板体之上表面,该些下排端子包含多个下排弹片型接触端,延伸于该插槽而传输一组第二讯号; 其中,该些上排端子与该些下排端子呈上下倾倒,该些上排弹片型接触端之排列方式左右相反于该些下排弹片型接触端之排列方式,该些上排弹片型接触端面向于该些下排弹片型接触端,该组第一讯号之传输规格为符合该组第二讯号之传输规格。2.如权利要求1所述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包含多个上排讯号端子及一上排电源端子,该上排电源端子与该上板体之前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该些上排讯号端子与该上板体之前侧面之间的距离。3.如权利要求2所述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包含一上排接地端子,该上排接地端子与该上板体之前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该些上排讯号端子与该上板体之前侧面之间的距离。4.如权利要求2所述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电源端子之宽度大于等于该些上排讯号端子之宽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包含多个上排焊接端,该些下排端子包含多个下排焊接端,该些上排焊接端与该些下排焊接端穿出于该绝缘主体之后侧而分开排列。6.如权利要求5所述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包含多个上排折弯段,连接该些上排焊接端而调整该些上排焊接端与该些下排焊接端之间的距离。7.如权利要求5所述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排端子包含多个下排折弯段,连接该些下排焊接端而调整该些下排焊接端与该些上排焊接端之间的距离。8.如权利要求5所述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后塞块,固定于该绝缘主体之后侧,该后塞块包含多个穿槽,贯穿于该些上排焊接端与该些下排焊接端。9.如权利要求5所述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电路板,固定于该绝缘主体之后侧,该电路板之一面包含多个上表面接点,连接该些上排焊接端,该电路板之另一面包含多个下表面接点,连接该些下排焊接端。10.如权利要求9所述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包含多个固定槽,固定于该电路板之两侧。11.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多个线材,位于该后塞块或该电路板而连接该些上排焊接端与该些下排焊接端。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固定板,固定于该些线材。1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雅芬蔡侑伦侯斌元王文郁蔡文贤
申请(专利权)人: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