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吃水三体科学考察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78038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6:03
一种双吃水三体科学考察船,包括主甲板,主甲板的正下方沿前后方向设有主船体,主甲板下方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船体,主船体后端的下部沿前后方向设有至少1台浅吃水喷水推进器,两个侧船体后端的下部分别沿前后方向设有深吃水喷水推进器,主船体的两侧左右对称地设有多个常规压载舱和多个深水压载舱,两个侧船体的两侧分别左右对称地设有多个深水压载舱,主船体上还设有1台以上的用于调节常规压载舱和深水压载舱中储存的水量的压载调节泵和一台以上的发电机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同时使用于沿海浅滩水域和深水水域,具有宽广的甲板面积、更大的舱内实验室面积,且具有较高的快速性、优良的船舶稳性及耐波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吃水三体科学考察船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
,特别是一种双吃水三体科学考察船。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以及国外使用的科学考察船多为单体船舶,对于浅水水域和深水水域难以同时适应,例如浅滩水域需要船舶的吃水较浅,这样船舶不容易搁浅,而深水水域(特别是在远离海岸线的外海)则要求船舶必须有较深的船舶吃水,以满足船舶的稳性、耐波性能。同时单体船舶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船舶的甲板使用面积较小,同时船舶舱室内的实验室面积也较小,使船舶设备布置非常拥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使用于沿海浅滩水域和深水水域的双吃水三体科学考察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双吃水三体科学考察船,包括主甲板,所述主甲板的中部下方沿前后方向设有主船体,主甲板下方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船体,所述主船体后端的下部设有至少1台浅吃水喷水推进器,每台浅吃水喷水推进器(2)均沿前后方向设置;每台浅吃水喷水推进器的桨叶驱动部分别从主船体的尾部伸出主船体,每台浅吃水喷水推进器的动力输入轴分别与一台浅水推进器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相连,浅水推进器发动机安装在所述主船体内的后部;两个所述侧船体后端的下部分别沿前后方向设有深吃水喷水推进器,深吃水喷水推进器的桨叶驱动部从侧船体的尾部伸出侧船体,每台深吃水喷水推进器的动力输入轴分别与一台原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相连,原动机安装在所述侧船体内的后部;所述主船体的两侧左右对称地设有多个常规压载舱和多个深水压载舱,两个所述侧船体的两侧分别左右对称地设有多个深水压载舱,所述主船体上还设有1台以上的用于调节常规压载舱和深水压载舱中储存的水量的压载调节泵和一台以上的发电机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主船体后部的下方设有后压载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两个所述侧船体上分别设有多个液化燃气罐,所述浅水推进器发动机为可燃油燃气的双燃料发动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主船体内设有发电机室和推进器室,所述浅水推进器发动机安装在推进器室内,所述发电机组安装在发电机室内,所述压载调节泵安装在发电机室内和/或推进器室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主甲板上的两侧设有多间舱室,所述主甲板上的中部设有湿式科考实验室、干式科考实验室和样品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主甲板后部的中央设有主甲板绞车,主甲板上位于主甲板绞车的后侧设有支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主船体和两个所述侧船体底部的横截面为锥角朝下的锥形,其锥角的角度为120°~160°,两个所述侧船体底部位于所述主船体底部的上方0~2000mm处,所述主船体的宽度为侧船体的宽度的3~5倍,所述主船体的外侧边与侧船体的内侧边之间的间距为侧船体宽度的0.8~1.5倍,主船体的长度为侧船体的长度的1.05~1.3倍,主船体尾部的下方左右对称地设有2台浅吃水喷水推进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主船体和两个所述侧船体底部的锥角的角度为150°,两个所述侧船体底部位于所述主船体底部的上方1200~1600mm处,主船体的宽度为侧船体的宽度的4倍,主船体的外侧边与侧船体的内侧边之间的间距为侧船体宽度的1倍,主船体的长度为侧船体的长度的1.1倍,所述主甲板的长度、宽度之比为1.5: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主甲板的上方设有上甲板,上甲板后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甲板吊,甲板吊的附近设有救生艇和应急发电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上甲板的后部设有上甲板绞车和绞车控制室,上甲板的前部设有锚机,上甲板的中部设有多间舱室,上甲板的上方设有驾驶甲板,驾驶甲板的前部设有驾驶室,驾驶甲板的后部设有直升机悬停标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主船体或所述侧船体上设有浅吃水水线和深吃水水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主船体上设置的常规压载舱的数量为6个,主船体上设置的深水压载舱的数量为4个;每个侧船体上设置的深水压载舱的数量为4个。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本专利技术的双吃水三体科学考察船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双吃水三体科学考察船具有一主船体和两侧般体,并配置有浅吃水喷水推进器和深吃水喷水推进器,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同时使用于沿海浅滩水域和深水水域,扩大了海洋科学考察的水域范围。同时该双吃水科学考察船比单体船舶具有宽广的甲板面积和更大的舱内实验室面积,且具有较高的快速性、优良的船舶稳性及耐波性能,可适应于多种水域和海洋环境。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双吃水三体科学考察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双吃水三体科学考察船的船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双吃水三体科学考察船的主甲板下方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双吃水三体科学考察船的主甲板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双吃水三体科学考察船的艉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双吃水三体科学考察船的艏部下方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双吃水三体科学考察船的上甲板的俯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双吃水三体科学考察船的驾驶甲板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双吃水三体科学考察船,包括主甲板5,主甲板5的中部下方沿前后方向设有主船体25,主甲板5下方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船体24。主船体25后端的下部沿前后方向设有至少1台浅吃水喷水推进器2,每台浅吃水喷水推进器2的桨叶驱动部分别从主船体25的尾部伸出主船体25。每台浅吃水喷水推进器2的动力输入轴分别与一台浅水推进器发动机15的动力输出轴传动相连,浅水推进器发动机15安装在主船体25内的后部。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侧船体24后端的下部分别沿前后方向设有深吃水喷水推进器1,深吃水喷水推进器1的桨叶驱动部从侧船体24的尾部伸出侧船体24,每台深吃水喷水推进器1的动力输入轴分别与一台原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相连,原动机安装在侧船体24内的后部。如图2所示,主船体25的两侧左右对称地设有多个常规压载舱13和多个深水压载舱16。两个侧船体24的两侧分别左右对称地设有多个深水压载舱16,主船体25上还设有1台以上的用于调节常规压载舱13和深水压载舱16中储存的水量的压载调节泵26和一台以上的发电机组17。如图3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主甲板5后部的中央设有主甲板绞车20,主甲板5上位于主甲板绞车20的后侧设有支架6。如图2所示,主甲板绞车20后部的下方设有后压载舱。如图4和图5所示,主船体25和两个侧船体24底部的横截面为锥角朝下的锥形,其锥角的角度为120°~160°。两个侧船体24底部位于主船体25底部的上方0~2000mm处,主船体25的宽度为侧船体24的宽度的3~5倍。主船体25的外侧边与侧船体24的内侧边之间的间距为侧船体24宽度的0.8~1.5倍。主船体25的长度为侧船体24的长度的1.05~1.3倍。主船体25尾部的下方左右对称地设有2台浅吃水喷水推进器2。如图1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主甲板5的上方设有上甲板7。如图4和图6所示,上甲板7后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甲板吊8,甲板吊8的附近设有救生艇27和应急发电机29。上甲板7的后部设有上甲板绞车11和绞车控制室12。上甲板7的前部设有锚机28,上甲板7的中部设有多间舱室18。如图1、图4和图7所示,上甲板7的上方设有驾驶甲板9,驾驶甲板9的前部设有驾驶室10,驾驶甲板9的后部设有直升机悬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吃水三体科学考察船

【技术保护点】
双吃水三体科学考察船,包括主甲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甲板(5)的中部下方沿前后方向设有主船体(25),主甲板(5)下方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船体(24),所述主船体(25)后端的下部沿前后方向设有至少1台浅吃水喷水推进器(2),每台浅吃水喷水推进器(2)的桨叶驱动部分别从主船体(25)的尾部伸出主船体(25),每台浅吃水喷水推进器(2)的动力输入轴分别与一台浅水推进器发动机(15)的动力输出轴传动相连,浅水推进器发动机(15)安装在所述主船体(25)内的后部;两个所述侧船体(24)后端的下部分别沿前后方向设有深吃水喷水推进器(1),深吃水喷水推进器(1)的桨叶驱动部从侧船体(24)的尾部伸出侧船体(24),每台深吃水喷水推进器(1)的动力输入轴分别与一台原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相连,原动机安装在所述侧船体(24)内的后部;所述主船体(25)的两侧左右对称地设有多个常规压载舱(13)和多个深水压载舱(16),两个所述侧船体(24)的两侧分别左右对称地设有多个深水压载舱(16),所述主船体(25)上还设有1台以上的用于调节常规压载舱(13)和深水压载舱(16)中储存的水量的压载调节泵(26)和一台以上的发电机组(17)。...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吃水三体科学考察船,包括主甲板(5),所述主甲板(5)的中部下方沿前后方向设有主船体(25),主甲板(5)下方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船体(24),两个所述侧船体(24)的两侧分别左右对称地设有多个深水压载舱(16),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船体(25)后端的下部设有至少1台浅吃水喷水推进器(2),每台浅吃水喷水推进器(2)均沿前后方向设置;每台浅吃水喷水推进器(2)的桨叶驱动部分别从主船体(25)的尾部伸出主船体(25),每台浅吃水喷水推进器(2)的动力输入轴分别与一台浅水推进器发动机(15)的动力输出轴传动相连,浅水推进器发动机(15)安装在所述主船体(25)内的后部;两个所述侧船体(24)后端的下部分别沿前后方向设有深吃水喷水推进器(1),深吃水喷水推进器(1)的桨叶驱动部从侧船体(24)的尾部伸出侧船体(24),每台深吃水喷水推进器(1)的动力输入轴分别与一台原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相连,原动机安装在所述侧船体(24)内的后部;所述主船体(25)的两侧左右对称地设有多个常规压载舱(13)和多个深水压载舱(16),所述主船体(25)上还设有1台以上的用于调节常规压载舱(13)和深水压载舱(16)中储存的水量的压载调节泵(26)和一台以上的发电机组(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吃水三体科学考察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船体(25)后部的下方设有后压载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吃水三体科学考察船,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船体(24)上分别设有多个液化燃气罐(14),所述浅水推进器发动机(15)为可燃油燃气的双燃料发动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吃水三体科学考察船,其特征在于:主船体(25)内设有发电机室和推进器室,所述浅水推进器发动机(15)安装在推进器室内,所述发电机组(17)安装在发电机室内,所述压载调节泵(26)安装在发电机室内和/或推进器室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吃水三体科学考察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甲板(5)上的两侧设有多间舱室(18),所述主甲板(5)上的中部设有湿式科考实验室(21)、干式科考实验室(22)和样品间(2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吃水三体科学考察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甲板(5)后部的中央设有主甲板绞车(20),主甲板(5)上位于主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丕智王军滕瑶李磊张健效符洋王如壮
申请(专利权)人: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