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线远距离发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69788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线远距离发射器,包括电池、开关、触觉开关、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三发光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绝缘栅场效应管、电位器和型号为CD4047的单稳态多谐振荡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一绝缘栅场效应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电力损失,采用三个发光二极管,提高了辐射功率,从而实现远距离控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灵敏度高,电路结构简单、元件少、成本低,有利于普及和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线远距离发射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线发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红外线远距离发射器。
技术介绍
红外线发射器是一种遥控设备,具有遥控功能,红外线发射器内部由单片机控制产生一定规律的波型信号,驱动红外线射管产生红外线信号,从而达到控制信号的作用,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服务、工业生产和通信等红外线接发器、数据传输技术等领域。然而,许多红外线发射器灵敏度低、实现的距离短,电路结构复杂、元件多、成本高,难以普及和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红外线远距离发射器。 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技术包括电池、开关、触觉开关、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三发光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绝缘栅场效应管、电位器和型号为CD4047的单稳态多谐振荡器,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开关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绝缘栅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绝缘栅场效应管的栅极同时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射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射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同时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第十引脚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第八引脚、所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第六引脚、所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第十四引脚和所述触觉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触觉开关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第五引脚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电位器的滑动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第十二引脚同时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第九引脚、所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第八引脚、所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第七引脚、所述绝缘栅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电池的负极连接。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技术采用一绝缘栅场效应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电力损失,采用三个发光二极管,提高了辐射功率,从而实现远距离控制,且本技术灵敏度高,电路结构简单、元件少、成本低,有利于普及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电池E、开关K、触觉开关S、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绝缘栅场效应管Q、电位器RP和型号为⑶4047的单稳态多谐振荡器1C,电池E的正极连接开关K的第一端,开关K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一三极管VTl的集电极和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LEDl的正极,第一发光二极管LEDl的负极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连接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的正极,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的负极连接绝缘栅场效应管Q的漏极,绝缘栅场效应管Q的栅极同时与第一三极管VTl的射极和第二三极管VT2的射极连接,第一三极管VTl的基极同时与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和单稳态多谐振荡器IC的第十引脚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同时与单稳态多谐振荡器IC的第八引脚、单稳态多谐振荡器IC的第六引脚、单稳态多谐振荡器IC的第十四引脚和触觉开关S的第一端连接,触觉开关S的第二端同时与单稳态多谐振荡器IC的第五引脚和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单稳态多谐振荡器IC的第二引脚连接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连接电位器RP的第一端,电位器RP的第二端同时与电位器RP的滑动端、第一电容Cl的第一端和单稳态多谐振荡器IC的第三引脚连接,单稳态多谐振荡器IC的第十二引脚同时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单稳态多谐振荡器IC的第九引脚、单稳态多谐振荡器IC的第八引脚、单稳态多谐振荡器IC的第七引脚、绝缘栅场效应管Q的源极、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和电池E的负极连接。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本技术采用一绝缘栅场效应管Q,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力损失,将它接在第一三极管VTl和第二三极管VT2的射极上,能够防止绝缘栅场效应管Q的栅极驱动输入失真,采用三个发光二极管,以提高辐射功率,实现远距离控制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外线远距离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开关、触觉开关、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三发光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绝缘栅场效应管、电位器和型号为CD4047的单稳态多谐振荡器,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开关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绝缘栅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绝缘栅场效应管的栅极同时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射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射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同时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第十引脚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第八引脚、所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第六引脚、所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第十四引脚和所述触觉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触觉开关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第五引脚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电位器的滑动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第十二引脚同时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第九引脚、所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第八引脚、所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第七引脚、所述绝缘栅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电池的负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线远距离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开关、触觉开关、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三发光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绝缘栅场效应管、电位器和型号为CD4047的单稳态多谐振荡器,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开关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绝缘栅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绝缘栅场效应管的栅极同时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射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射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同时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智伟黄书颖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鑫远志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