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靶向卵巢癌细胞微管蛋白及其周围血管的茚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1069736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靶向肿瘤细胞微管蛋白和肿瘤周围血管的茚酮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成了一种茚酮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可以与肿瘤细胞的微管蛋白结合,促进其聚合,干扰其解聚,从而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可以通过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使肿瘤的血管区域被破坏。经大量实验证实,该化合物通过双靶向肿瘤细胞微管蛋白和肿瘤周围血管,可以安全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和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化合物分子质量较小,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临床用药相对灵活;能双靶向卵巢癌细胞及其周围血管,抗肿瘤活性也更高,在临床应用中更具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双靶向卵巢癌细胞微管蛋白及其周围血管的茚酮化合 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生物医学
,具体涉及一种双靶向卵巢癌细胞微管蛋白及其周围 血管的茚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茚酮类药物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成为抗癌新药研发的热点。近年来,国内外的研 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对茚酮类化合物临床前应用、抗癌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茚酮类化 合物对多种癌细胞具有显著的疗效。 天然存在的茚酮化合物有100多个,其基本结构有1-茚酮、2-茚酮、1,2-茚二酮、 1,3_茚二酮、茚三酮。这些茚环结构存在于天然产物、合成药物、农药等分子中。茚酮本来是 一种有机发光物质合成的原料,具有很强的工业应用前景。而在肿瘤治疗方面,Indanocine 及其衍生物也已被发现具有广谱而高效的抗癌活性,对于多种临床恶性肿瘤疗效显著,并 且对普通抗癌药物耐药的晚期肿瘤有良好的疗效。具有开发成抗耐药性恶性疾病药物的良 好前景。 目前认为茚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主要通过调控微管动力学稳定机制。它的靶位点是 微管蛋白/微管系统,能促进微管聚合,抑制微管降解,使细胞分裂阻滞。当然也有许多其 他信号传导通路和机制参与茚酮类化合物对抗肿瘤细胞生长。茚酮类化合物对微管的这种 结合是呈依赖性、可逆性和浓度依赖性的。即茚酮类化合物与微管蛋白的特定位点可逆地 结合,使其动态平衡向着装配的方向移动,增加微管聚合的速率和产量。 -方面,茚酮类微管蛋白抑制剂具有强大的抗有丝分裂的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 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另一方面,这类微管蛋白抑制剂的水溶性较差,难以经血管给 药;仅仅对抗肿瘤细胞本身的增殖,抗肿瘤谱很窄,且治疗过程中的耐药发生率高。所以针 对一些已经发现的茚酮类微管蛋白抑制剂进行深入的结构修饰与改造,以期获得抗肿瘤活 性更好、对多药耐药肿瘤细胞有效的化合物将成为研究与开发该类药物的一个新方向。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带有特定基团的茚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抑制人血管内皮因子 生长的活性,对肿瘤血管生成起负调节作用。其中一类代表性化合物--氮代茚酮类化合 物是从链霉菌中分离的天然产物,不仅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而且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 皮细胞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这表明除了抑制肿瘤细胞微管蛋白之外,茚酮类化合物还具备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潜能。因此,经过特定基团修饰后的茚酮类化合物将具备单药双靶向 特性,即同时靶向肿瘤细胞本身和靶向为肿瘤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的血管,这将为肿瘤治疗 的研究开辟出一片新领域。因此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构象研究,设计合成新型双靶向微管抑 制剂,得到活性更强、毒性更低、对多药耐药肿瘤细胞更有效的茚酮类化合物。 本专利技术在前期实验中发现茚酮类化合物在体外可以抑制耐药和/或不耐药卵巢 癌细胞的增殖,并能诱导耐药和/或不耐药卵巢癌细胞凋亡,初步证实其具有较为良好的 抗肿瘤活性。而后,我们进一步应用SK0V3卵巢癌细胞系对其体内外抗癌活性进行了再次 确认,同时与已应用于临床的抗癌药物顺钼进行了药效比较;然后分别从微管蛋白抑制方 面及肿瘤血管生成抑制方面探讨了茚酮类化合物对抗卵巢癌的具体作用机制;最后,应用 急慢性毒性试验来初步评估茚酮类化合物的毒性,为开发高效、安全的双靶向茚酮类抗肿 瘤药物提供了实验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靶向卵巢癌细胞微管蛋白及其周围血管的茚酮化合 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靶向卵巢癌细胞微管蛋白及其周围血管的茚酮化合物1,其结构 式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靶向肿瘤细胞微管蛋白和肿瘤周围血管的茚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体结构式为:。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双靶向肿瘤细胞微管蛋白和肿瘤周围血管的茚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体结 构式为: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茚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的具体步骤为: 首先,1-(2-炔基苯基)-2-烯基酮与异氰基乙酸乙酯环化生成中间体二氢吡咯类化合 物,然后,该中间体在三氟甲磺酸银的作用下发生炔烃的水解,随后发生分子内的Aldol缩 合,生成茚酮骨架;最后,在氧气作用下氧化芳构化,得到目标化合物。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茚酮化合物的合成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尧良清陈晨郑旦庆吴劼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