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63722 阅读:3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9 11:07
一种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现场采集装置终端、北斗通信卫星、前置端,现场采集装置终端、前置端通过北斗天线与北斗通信卫星进行通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统,可用于偏远地区的信号盲区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与用电信息管理主站通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现场采集装置终端、北斗通信卫星、前置端,现场采集装置终端、前置端通过北斗天线与北斗通信卫星进行通信。本技术系统,可用于偏远地区的信号盲区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与用电信息管理主站通信。【专利说明】—种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系统
本技术属电网
,主要涉及在野外、无无线通信如GPRS、3G、4G或者是有线通信如电力光纤、载波通信等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困难,而使用北斗卫星通信的方式来传输采集电能数据。
技术介绍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电能表采集居民用电数据上送到部署在附近的集中抄表装置(以下简称:集抄装置),集抄装置功能:管理几十台电能表。目前电力公司的集抄装置是通过光纤或者无线公网通道上送至电力公司的用电信息管理主站系统,相对于广大人烟稀少的牧区、山林地区,存在无光纤通路、无公网信号等通信链路,同时依靠电力载波技术也无法解决远程的载波传输能力,而目前的技术手段过变压器的载波技术未能实现,且新铺设光缆成本过高、其他的通信架构受限等问题。如何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通信通道来满足此需求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技术旨在不改造现投运设备,不升级主站系统的情况下,利用北斗卫星双向通信功能将现场居民用电信息无缝接入到用电信息管理系统主站,实现现场采集终端装置数据到北斗通信通道的接入,达到能够实时、有效、可靠地获得通信不发达地区用电信肩、O 北斗导航系统目前已经建成覆盖我国及周边地区的基本系统,并开始提供试运行服务。截止2014年8月我国已发射16颗北斗导航卫星,全面完成亚太区域导航的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国防军工、通信、应急救灾、电力通信、气象海洋、交通运输等,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未来还将在安防、农林牧渔、森林防火、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市场上对于北斗导航卫星的关注,将随着相关政策扶持措施的出台、行业应用示范项目等刺激性事件的出现而不断升温。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目前该系统已经具备在中国及周边地区开展定位、授时、报文和GPS广域差分等服务的功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开发服务和授权服务。目前,北斗卫星短信服务属于授权服务,本技术基于北斗卫星短信服务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种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系统,本技术特征在于,包括现场采集装置终端、北斗通信卫星、前置端,现场采集装置终端、前置端通过北斗天线与北斗通信卫星进行通信; 其中, 现场采集装置终端包括抄表集中器、北斗数据转发装置A、北斗天线A ; 抄表集中器包括多功能电表、智能数据监测终端; 北斗数据转发装置包括串口通信单元、协议转换处理单元、以太网通信单元/RS232通信单元、供电单元; 抄表集中器、以太网通信单元/ RS232通信单元A、协议转换处理单元A、串口通信单元A、北斗天线A依序连接;抄表集中器与以太网通信单元/ RS232通信单元A通过网线连接;串口通信单元A与北斗天线A通过串口线连接;协议转换处理单元A还与供电单元A连接; 前置端包括中心主站系统、北斗数据转发装置B、北斗天线B,中心主站系统包括北斗通信主站端指挥机、前置数据采集服务器、SG186主站平台;北斗通信主站端指挥机、SG186主站平台分别与前置数据采集服务器通过网线相连,前置数据采集服务器、以太网通信单元/ RS232通信单元B、协议转换处理单元B、串口通信单元B、北斗天线B依序连接;协议转换处理单元B还与供电单元B连接。 本技术的原理描述 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系统技术原理描述 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系统,如图(I)所示,由现场采集装置终端、北斗通信卫星、北斗通信主站天线、前置端组成。 现场采集装置终端:协议转换与数据转发,完成两方面功能: I)将集抄装置上送的电能量数据,完成基于以太网的TCP\UDP/IP或者RS232的1737.3协议(电能量数据采集通信协议)与北斗通信协议之间的相互转换,向北斗通信链路转发; 2)将北斗通信链路下发的数据经过协议转换后下发至集抄装置,即前置端将中心主站经过北斗通信链路下发的数据经过协议转换后,提供以太网或者是RS232发送至集抄装置。其原理结构形式如图2。 抄表集中器包括:多功能电表和与多功能电表连接的智能数据监测终端,智能数据监测终端可以经过数据转换后与北斗卫星连接组成。 智能数据监测终端支持网口、RS232串口、RS485三种连接方式,以适应现在的几种接入方式,功能如下: I)接收主站下发的采集指令,转发给智能数据监测终端; 2)按照Q/GDW 1376.3-2013规约,向现场采集装置终端进行数据召唤,并将召唤的各项电能量数据主动上送到中心主站系统; 3)将国网、南网等电力公司的用电信息通信协议包嵌入北斗通信协议中,实现协议转换; 4)可远程修改数据采集参数; 5)与北斗卫星链接,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实时通信。 北斗通信卫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设计时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现阶段送至16颗卫星至预定轨道),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 北斗通信卫星指的是轨道卫星。 北斗天线: 北斗天线接受现场采集装置北斗天线发送来的短报文数据,也是北斗系统中指出的北斗终端。 前置端: 中心主站系统由北斗通信终端主站端(配置北斗指挥机)和前置数据采集服务器、SG186主站平台组成,采用网络方式连接。如图3所示。 中心主站系统功能 通过连接到前置端的北斗指挥机接收现场采集装置终端的数据和发送命令,解析北斗协议,对发送和接收的数据按北斗协议进行拆解和组装,由于北斗通信的限制,在发送单笔较大的数据需进行拆包,而接收到拆包数据后要等全部接收完毕后再进行组包还原,数据包格式如图4所示。 解析南网或者是国网的1376.3抄表规约,在收到SG186主站平台发来的数据采集计划后,利用北斗指挥机的广播功能,依次将主站的各类数据采集需求广播发送到所有现场采集装置终端,数据类型有:1376.3-2013规约二类数据中的F1,F2,F81?94和FlOl?108。各个现场采集装置终端响应发回的采集数据后,录入数据库,并同时回复最新的对应类别的数据给主站。 由于北斗通信体系不同于TCP/IP架构,前置端要实现对应关系,模拟各现场采集装置终端与主站的TCP/IP连接。 前置端能够对现场采集装置终端信息数据库进行基本的查询和维护功能,包括有:查看已采集终端注册信息;查看指定终端历史数据,至少能保存近两个月的全部数据。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原理框图; 图2是本技术现场采集装置终端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中心主站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数据包格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4所示,一种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系统,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现场采集装置终端、北斗通信卫星、前置端,现场采集装置终端、前置端通过北斗天线与北斗通信卫星进行通信;其中,现场采集装置终端包括抄表集中器、北斗数据转发装置A、北斗天线A;抄表集中器包括多功能电表、智能数据监测终端;北斗数据转发装置包括串口通信单元、协议转换处理单元、以太网通信单元/RS232通信单元、供电单元;抄表集中器、以太网通信单元/RS232通信单元A、协议转换处理单元A、串口通信单元A、北斗天线A依序连接;抄表集中器与以太网通信单元/RS232通信单元A通过网线连接;串口通信单元A与北斗天线A通过串口线连接;协议转换处理单元A还与供电单元A连接;前置端包括中心主站系统、北斗数据转发装置B、北斗天线B,中心主站系统包括北斗通信主站端指挥机、前置数据采集服务器、SG186主站平台;北斗通信主站端指挥机、SG186主站平台分别与前置数据采集服务器通过网线相连,前置数据采集服务器、以太网通信单元/RS232通信单元B、协议转换处理单元B、串口通信单元B、北斗天线B依序连接;协议转换处理单元B还与供电单元B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培诚黄华杨天保连宝晶张勇肖一帆陈超段勇高尚飞孟杨超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公司怒江供电局昆明能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