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调光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61670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9 0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控调光膜,该电控调光膜由上至下包括上电极层、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电致变色层以及下电极层。该电控调光膜同时包含了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和电致变色层。相比于在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中添加染料而言,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将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和电致变色层分别设置,能够缓解在聚合物液晶层中引入染料导致的驱动电压过高、开态透过率过低的问题。同时,上述电控调光膜中应用电致变色层,能够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地颜色变化,使电控调光膜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的可逆变化。基于电致变色层特有的变色机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上述电控调光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电控变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控调光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控调光膜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控调光膜。
技术介绍
聚合物分散液晶(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简称F1DLC)是将低分子液 晶与预聚物相混合,在一定工艺条件下经聚合反应而成的。微米量级的液晶微粒均匀分散 在固态聚合物基体中,加之液晶微粒具有介电各向异性,在外加电场的情况下,聚合物分散 液晶可以实现在透明和不透明之间的转变,使薄膜的透光率可调。由于其独特的透光率可 调性,被广泛用于电控调光膜中。 目前,电控调光膜的结构主要由上下两层透明导电膜(或玻璃)和中间的数层 I3DLC层组成: 中国专利CN202372728U中公开了一种彩色I3DLC装置,所述彩色I 3DLC显示装置主 要包含五层:第一层为含电极透明基板(如ITO膜);第二层为单一红色roix层(即有红色 染料掺杂而成);第三层为公共透明平板电极层,主要提供公共电压(如双面溅射ITO导电 层膜);第四层为单一蓝色roix层(即有蓝色染料掺杂而成);第五层含电极透明基板(如 ITO膜)。具体实施时可将中间层公共透明平板电极层连接至电源的负极,第一层和第五层 分别并联连接电源的正极。该制备出的roix装置可有四种工作状态,具体如下:一是让红 色roix层通电工作,蓝色roix层不工作,显示蓝色背景;二是让蓝色roix层通电工作,红 色roix层不工作,显示红色背景;三是关闭红色roix层与蓝色roix层,显示混和色,例如 紫色或品红色背景;四是同时通电开启红色roix层与蓝色roix层,可透明显示。该彩色 roix显示装置可以实现多种彩色显示或透明显示,达到了既能显示彩色又能进行透明显示 的效果,从而解决了 roix显示装置难于实现彩色显示的技术问题,可用于roix玻璃,调光 玻璃以及橱窗彩色显示等领域。 然而,尽管通过在聚合物分散液晶中添加染料能够使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的色彩 丰富,但染料的存在会影响聚合物和液晶的相分离,导致驱动电压升高、开态透过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电控调光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聚合物分散液晶中添加染料 易导致的驱动电压过高、开态透过率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控调光膜,该电控调光 膜由上至下包括上电极层、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电致变色层以及下电极层。 进一步地,上述上电极层与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抗腐蚀层;和/ 或下电极层和电致变色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抗腐蚀层。 进一步地,上述形成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原料包括第一预聚物、液晶、间隔粒子和 第一引发剂;形成电致变色层的原料包括第二预聚物、电致变色材料、电解质和第二引发 剂。 进一步地,上述按重量份计,形成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原料包括20?70份的第一 预聚物、28?75份的液晶、0. 01?3份的间隔粒子及1?10份的第一引发剂。 进一步地,上述按重量份计,形成电致变色层的原料包括40?85份的第二预聚 物、0. 5?16份的电致变色材料、5?36份的电解质及0. 5?8份的第二引发剂。 进一步地,上述形成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原料中,第一预聚物选自脂肪族聚氨酯 丙烯酸酯、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羧丙基丙烯酸酯及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中的一种或 多种。 进一步地,上述形成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原料中,液晶的分子量为200?500,折 射率为1. 35?1. 65,介电系数为8?30。 进一步地,上述液晶的清亮点为80?125°C,光学各向异性An为0. 1?0. 4,运 动粘度为30?150mm2/s。 进一步地,上述形成电致变色层的原料中,第二预聚物选自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 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异冰片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P _羧乙基丙烯 Ife醋和聚醋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上述形成电致变色层的原料中,电致变色材料选自紫罗精、三氧化钨、 四硫福瓦烯、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和金属酞菁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上述形成电致变色层的原料中,电解质选自偏二氟乙烯凝胶电解质、六 氟丙稀聚合凝胶电解质、CuI电解质、CuSCN聚合物电解质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引发剂为光引发剂;和/或第二引发剂为光引发剂;优选地, 光引发剂选自(2, 4, 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1-羟基环己基苯甲酮、安息香双甲 醚及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上述形成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原料按重量份计还包括0. 1?10份的第 一偶联剂;和/或形成电致变色层的原料按重量份计还包括〇. 1?10份的第二偶联剂;优 选地,第一偶联剂和第二偶联剂分别独立地选自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 丙基二甲氧基娃烧、Y -氨丙基二乙氧基娃烧及乙烯基二乙氧基娃烧所组成的组。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抗腐蚀层和/或第二抗腐蚀层为环氧树脂层。 进一步地,上述上电极层和/或下电极层为ITO膜,ITO膜的方阻值为50?300 Q/ 口,透过率为80?95%,雾度值< 1.5%。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控调光膜,其同时包含了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和电致变色层。 相比于在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中添加染料而言,本专利技术中将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和电致变色层 分别设置,能够缓解在聚合物液晶层中引入染料导致的驱动电压过高、开态透过率过低的 问题。同时,上述电控调光膜中应用电致变色层,能够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 地颜色变化,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的可逆变化。基于电致变色层特有的变色机理,本 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上述电控调光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电控变色。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 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电控调光膜; 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电控调光膜;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制备的电控调光膜的平行光透过率随电压的变化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制备的电控调光膜的平行光透过率随电压的变化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制备的电控调光膜的平行光透过率随电压的变化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制备的电控调光膜的平行光透过率随电压的变化图;以 及 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中制备的电控调光膜的平行光透过率随电压的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正如
技术介绍
部分所介绍的,现有的电控调光膜存在驱动电压过高、开态透过率 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控调光膜,如图1所示其由上至下包 括上电极层110、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00、电致变色层300以及下电极层120。 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上述电控调光膜中,同时包含了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00和电致变 色层300。相比于在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00中添加染料而言,本专利技术中将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控调光膜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控调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调光膜由上至下包括上电极层(110)、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00)、电致变色层(300)以及下电极层(120)。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控调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调光膜由上至下包括上电极层(110)、聚合 物分散液晶层(200)、电致变色层(300)以及下电极层(12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调光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电极层(110)与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00)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抗腐蚀层 (101);和 / 或 所述下电极层(120)和所述电致变色层(300)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抗腐蚀层(102)。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控调光膜,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 (200)的原料包括第一预聚物、液晶、间隔粒子和第一引发剂;形成所述电致变色层(300) 的原料包括第二预聚物、电致变色材料、电解质和第二引发剂。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调光膜,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形成所述聚合物分散 液晶层(200)的原料包括20?70份的所述第一预聚物、28?75份的所述液晶、0. 01?3 份的所述间隔粒子及1?10份的所述第一引发剂。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调光膜,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形成所述电致变色层 (300)的原料包括40?85份的所述第二预聚物、0. 5?16份的所述电致变色材料、5?36 份的所述电解质及〇. 5?8份的所述第二引发剂。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调光膜,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00) 的原料中,所述第一预聚物选自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羧丙基丙烯酸 酯及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调光膜,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200) 的原料中,所述液晶的分子量为200?500,折射率为1. 35?1. 65,介电系数为8?30。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控调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的清亮点为80?125°C, 光学各向异性An为0. 1?0. 4,运动粘度为30?150mm2/s。9.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清华吴泓辉杨茂义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