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π”型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60325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9 0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π”型枕头,包括头枕部分,第一隔离部位和第二隔离部位,所述头枕部位与所述第一隔离部位和所述第二隔离部位垂直连接,所述第一隔离部位和第二隔离部位将所述枕头分为三个部分,从左到右依次是A,B和C区域。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解决了与婴儿一起睡觉时容易发生不安全事故的隐患,为小宝宝与父母亲密的睡在一起创造了安心、舒适的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 π ”型枕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枕头,具体涉及一种“ π ”型枕头。
技术介绍
亲密育儿法越来越受到现代父母的推崇,婴儿出生以后大多与父母同床睡觉,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宝宝,更是需要与母亲睡在一起,既给孩子安全感,同时又方便母亲夜间喂奶。但是,婴儿与父母同床,也有一定的隐患,半夜熟睡以后,睡在中间的婴儿很容易被两边的父母压到,压伤或者窒息,本专利技术将睡在同一张床的婴儿与父母隔离,大大降低了被压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 π ”型枕头。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 η ”型枕头,包括头枕部分,第一隔离部位和第二隔离部位,所述头枕部位与所述第一隔离部位和所述第二隔离部位垂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离部位和第二隔离部位将所述枕头分为三个部分,从左到右依次是Α,B和C区域。 优选的,所述枕头的A和C两个区域是父母睡的,而B区域是宝宝睡得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离部位和所述第二隔离部位要具有一定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离部位和所述第二隔离部位的长度不小于宝宝的身高。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解决了与婴儿一起睡觉时容易发生不安全事故的隐患,为小宝宝与父母亲密的睡在一起创造了安心、舒适的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管料夹取垂直导向夹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头枕部分,2、第一隔离部位,3、第二隔离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参照图1所示,一种“ π ”型枕头,包括头枕部分1,第一隔离部位2和第二隔离部位3,所述头枕部位I与所述第一隔离部位2和所述第二隔离部位3垂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离部位2和第二隔离部位3将所述枕头分为三个部分,从左到右依次是Α,B和C区域。 优选的,所述枕头的A和C两个区域是父母睡的,而B区域是宝宝睡得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离部位2和所述第二隔离部位3要具有一定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离部位2和所述第二隔离部位3的长度不小于宝宝的身高。 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本专利技术将整张床分为A、B、C三个区域,婴儿睡在中间的B区域,父母分别睡在A、C区域,头是枕于“ η ”型枕的头枕部位1,第一隔离部位2和第二隔离部位3也是有一定高度的,因此婴儿既是与父母睡在一张床上,有足够的安全感,且方便父母夜间观察婴儿的动态,同时又是与父母隔离的,不易发生父母熟睡后压伤婴儿的事件,并且婴儿会翻身以后,此设计也可保护婴儿在父母短暂离开时不会立刻翻落下床。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π”型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枕部分(1),第一隔离部位(2)和第二隔离部位(3),所述头枕部位(1)与所述第一隔离部位(2)和所述第二隔离部位(3)垂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 JI ”型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枕部分(I ),第一隔离部位(2)和第二隔离部位(3),所述头枕部位(I)与所述第一隔离部位(2)和所述第二隔离部位(3)垂直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η ”型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部位(2)和第二隔离部位(3)将所述枕头分为三个部分,从左到右依次是A,B和C区域。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