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护颈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58273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9 02:36
高低护颈枕,包括枕芯,枕芯包括颈枕区和头枕区,枕芯从上到下分为三个区域,头枕区位于枕芯的中部区域,颈枕区位于枕芯的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头枕区包括仰睡区和侧睡区,头枕区从左到右分为三个区域,仰睡区位于头枕区的中部区域,侧睡区位于仰睡区的左部区域和右部区域形成左侧睡区和右侧睡区,颈枕区从中间分隔为左右部分形成左颈枕区和右颈枕区,左颈枕区和左侧睡区与右颈枕区和右侧睡区设置为不同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设计的枕头能做到满足不同肩宽和不同脖子长度的人的需求。并采用填充密度分区的方式使得枕头整体的舒适度得到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低护颈枕
本技术涉及家居寝品类
,具体涉及一种高低护颈枕。
技术介绍
人的一辈子当中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用在睡眠上,而枕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在睡眠中是不可或缺的物品。因此,一个好枕头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睡眠质量,还可以改善人们的亚健康状态,特别是对于人体的颈椎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传统的枕头为高度与填充密度整体均一的设计,人体在睡眠时,颈椎不能完整贴合枕头使得颈椎得到自然牵引和休息,从而人体达不到良好的睡眠效果,并且很可能在睡眠之后会产生落枕或其他不适。 并且,研究发现,为避免身体某部位长时间承受太大压力而麻木,人体翻身改变睡姿来分担重压力,大脑记忆旧有的经验,借神经引起反射运动,因此睡眠时会同时经历仰睡与侧睡,要保证人体在仰睡与侧睡的交替中保持颈椎健康的自然曲度,维持两种睡姿下颈椎都处于自然曲度状态,现有的枕头还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因此,上述问题是在对枕头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应当予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高低护颈枕。 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高低护颈枕,包括枕芯,所述枕芯包括颈枕区和头枕区,所述枕芯从上到下分为三个区域,所述头枕区位于所述枕芯的中部区域,所述颈枕区位于所述枕芯的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所述头枕区包括仰睡区和侧睡区,所述头枕区从左到右分为三个区域,所述仰睡区位于所述头枕区的中部区域,所述侧睡区位于所述仰睡区的左部区域和右部区域形成左侧睡区和右侧睡区,所述颈枕区从中间分隔为左右部分形成左颈枕区和右颈枕区,所述左颈枕区和所述左侧睡区与所述右颈枕区和所述右侧睡区设置为不同高度。 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左颈枕区和所述左侧睡区设置为3cnT5Cm,所述右颈枕区和所述右侧睡区设置为6cnT9Cm。 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颈枕区的左颈枕区和右颈枕区填充的密度不同,其密度比值为:1.3?1.5 ;所述仰睡区与所述左侧睡区填充的密度不同,其密度比值为:3.(Te.0 ;所述仰睡区与所述右侧睡区填充的密度不同,其密度比值为:6.(Γ8.0 ;所述仰睡区与所述左颈枕区的填充密度不同,其密度比值为:2.5^4.5。 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枕芯的内部填充羽绒。 本技术高低护颈枕,设置为左右高度不同的枕芯套,枕芯套整体按区划分,并用多道行线隔离,形成不同区域,按不同密度将羽绒填充,最后进行缝合形成整体枕芯。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设计的枕头为左右高度不同的设计,可适合不同身高、不同肩宽的人的睡眠,对于男性和女性的睡眠具有更贴心的设计。高度低的一端适合肩部窄或者脖子短的人士使用,高度高的一端适合肩部宽或者脖子长的人士使用,因此,考虑到身高、肩宽的不同,一般女生需要的枕头支撑高度比男生低,此枕头能做到满足不同人的需求。采用枕头整体分区的方式,仰睡区、左侧睡区、右侧睡区、左颈枕区、右颈枕区分别采用不同的填充密度填充,使得枕头整体的舒适度得到显著提高。颈枕区的填充密度均比头枕区的填充密度大,使得人体在枕此枕头时,人体的后脑与颈部的下陷曲线与枕头能形成无隙贴合,让颈椎不悬空而且得到自然牵引,人体不管是仰睡还是侧睡均能保证其脊椎的平直状态,保证使用者的大脑供氧充足和呼吸顺畅。同时仰睡区和侧睡区的填充密度也不同,人体在使用时形成的较好的高度差也能保证仰睡与侧睡的平滑转换。本技术设计新颖、参数控制得当,使得此枕头能更符合人体力学,在使用过程中给使用者带来更舒适的睡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高低护颈枕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颈枕区,2-头枕区,3-仰睡区,4-侧睡区,5-左侧睡区,6-右侧睡区,7-左颈枕区,8-右颈枕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高低护颈枕,包括枕芯,所述枕芯包括颈枕区I和头枕区2,所述枕芯从上到下分为三个区域,所述头枕区2位于所述枕芯的中部区域,所述颈枕区I位于所述枕芯的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所述头枕区2包括仰睡区3和侧睡区4,所述头枕区2从左到右分为三个区域,所述仰睡区3位于所述头枕区2的中部区域,所述侧睡区4位于所述仰睡区3的左部区域和右部区域形成左侧睡区5和右侧睡区6,所述颈枕区I从中间分隔为左右部分形成左颈枕区7和右颈枕区8,所述左颈枕区7和所述左侧睡区5与所述右颈枕区8和所述右侧睡区6设置为不同高度。所述左颈枕区7和所述左侧睡区5设置为3cnT5cm,优选为5cm,所述右颈枕区8和所述右侧睡区6设置为6cnT9cm,优选为Scm0所述颈枕区I的左颈枕区7和右颈枕区8填充的密度不同,其密度比值为:1.3^1.5,优选为1.4 ;所述仰睡区3与所述左侧睡区5填充的密度不同,其密度比值为:3.(Γ6.0,优选为4.0 ;所述仰睡区3与所述右侧睡区6填充的密度不同,其密度比值为:6.(Γ8.0,优选为7.0 ;所述仰睡区3与所述左颈枕区7的填充密度不同,其密度比值为:2.5^4.5,优选为3.5。所述枕芯的内部填充羽绒。 本实施例高低护颈枕,设置为左右高度不同的枕芯套,枕芯套整体按区划分,并用多道行线隔离,形成不同区域,按不同密度将羽绒填充,最后进行缝合形成整体枕芯。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设计的枕头为左右高度不同的设计,可适合不同身高、不同肩宽的人的睡眠,对于男性和女性的睡眠具有更贴心的设计。高度低的一端适合肩部窄或者脖子短的人士使用,高度高的一端适合肩部宽或者脖子长的人士使用,因此,考虑到身高、肩宽的不同,一般女生需要的枕头支撑高度比男生低,此枕头能做到满足不同人的需求。采用枕头整体分区的方式,仰睡区、左侧睡区、右侧睡区、左颈枕区、右颈枕区分别采用不同的填充密度填充,使得枕头整体的舒适度得到显著提高。颈枕区的填充密度均比头枕区的填充密度大,使得人体在枕此枕头时,人体的后脑与颈部的下陷曲线与枕头能形成无隙贴合,让颈椎不悬空而且得到自然牵引,人体不管是仰睡还是侧睡均能保证其脊椎的平直状态,保证使用者的大脑供氧充足和呼吸顺畅。同时仰睡区和侧睡区的填充密度也不同,人体在使用时形成的较好的高度差也能保证仰睡与侧睡的平滑转换。本技术设计新颖、参数控制得当,使得此枕头能更符合人体力学,在使用过程中给使用者带来更舒适的睡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低护颈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枕芯,所述枕芯包括颈枕区(1)和头枕区(2),所述枕芯从上到下分为三个区域,所述头枕区(2)位于所述枕芯的中部区域,所述颈枕区(1)位于所述枕芯的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所述头枕区(2)包括仰睡区(3)和侧睡区(4),所述头枕区(2)从左到右分为三个区域,所述仰睡区(3)位于所述头枕区(2)的中部区域,所述侧睡区(4)位于所述仰睡区(3)的左部区域和右部区域形成左侧睡区(5)和右侧睡区(6),所述颈枕区(1)从中间分隔为左右部分形成左颈枕区(7)和右颈枕区(8),所述左颈枕区(7)和所述左侧睡区(5)与所述右颈枕区(8)和所述右侧睡区(6)设置为不同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高低护颈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枕芯,所述枕芯包括颈枕区(I)和头枕区(2),所述枕芯从上到下分为三个区域,所述头枕区(2)位于所述枕芯的中部区域,所述颈枕区(I)位于所述枕芯的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所述头枕区(2)包括仰睡区(3)和侧睡区(4),所述头枕区(2)从左到右分为三个区域,所述仰睡区(3)位于所述头枕区(2)的中部区域,所述侧睡区(4)位于所述仰睡区(3)的左部区域和右部区域形成左侧睡区(5)和右侧睡区(6),所述颈枕区(I)从中间分隔为左右部分形成左颈枕区(7)和右颈枕区(8),所述左颈枕区(7)和所述左侧睡区(5)与所述右颈枕区(8)和所述右侧睡区(6)设置为不同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爱松杜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欣隆羽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