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控制圆锥破碎机液压回路及润滑油路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59535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9 0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圆锥破碎机液压回路及润滑油路的装置,其设置在圆锥破碎机,通过油管与位于圆锥破碎机上的油缸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液压回路和润滑回路,所述液压回路包括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用于存储液压油的液压油箱,所述液压油箱通过油管连接一用于提供液压动力、具有双回路的液压油泵,所述液压油泵的两端进出口通过油管连接一控制阀,通过油管连接蓄能器,所述蓄能器通过油管与所述油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包括所述润滑回路;所述润滑油过滤器通过油管直接与所述润滑油油管连接,所述油缸通过回油油管与所述润滑油油箱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带走破碎机中由运转产生的磨损废渣,减少废渣对破碎机的二次伤害,增加使用寿命,同时增加油路的流通性以及更好的润滑效果,从而保证破碎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用于控制圆锥破碎机液压回路及润滑油路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矿山机械领域,是一种用于控制圆锥破碎机液压回路及润滑油路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圆锥破碎机广泛应用于矿山机械,主要用于破碎一些中等和中等硬度以上的矿石和岩石。当需要控制破碎的物料颗粒大小或者在遇到铁块等难碎物时,需要及时地控制主轴的上下移动来调整动锥衬板与静锥衬板之间的间隙;近几年开发的液压式圆锥破碎机通过液压系统来调节主轴上下移动相对以前的利用机械传动或者手工操作来调节,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现有技术中的液压系统仍存在了灵敏度不高,响应速度不快,油路密封性不高等问题。圆锥破碎机的运动部件的承载负荷较大,因此合理的润滑系统直接影响着圆锥破碎机的工作效率以及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影响圆锥破碎机的润滑系统性能的几大关键要素为:润滑油的油量大小,润滑油的压力、油温的控制以及整个回路的密封性和易维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用于圆锥破碎机上的液压控制阀,能够带走破碎机中由运转产生的磨损废渣,减少废渣对破碎机的二次伤害,增加使用寿命,同时增加油路的流通性以及更好的润滑效果,从而保证破碎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种用于控制圆锥破碎机液压回路及润滑油路的装置,其设置在圆锥破碎机,通过油管与位于圆锥破碎机上的油缸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液压回路和润滑回路,所述液压回路包括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用于存储液压油的液压油箱,所述液压油箱通过油管连接一用于提供液压动力、具有双回路的液压油泵,所述液压油泵的两端进出口通过油管连接一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上形成5个进出口: 其中2个与所述液压油泵连接; 其中I个通过油管直接连接液压油箱; 其中I个通过油管连接用于过滤液压油的滤清器,所述滤清器直接与所述液压油箱连接; 其中I个通过油管连接蓄能器,所述蓄能器通过油管与所述油缸连接; [0011 ] 所述润滑回路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用于储存润滑油的润滑油油箱,所述润滑油油箱通过油管连接润滑油油泵,所述润滑油油泵的另一端通过油管连接润滑油过滤器,所述润滑油过滤器的一个端口通过油管连接冷却风机,所述冷却风机连接润滑油油管,所述润滑油油管的另一端口通过油管连接油缸;所述润滑油过滤器通过油管直接与所述润滑油油管连接,所述油缸通过回油油管与所述润滑油油箱连接。 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液压油泵和所述润滑油泵采用卧式安装在壳体底部。 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在所述润滑油油箱内设有1个回油温度传感器和2个用于加热润滑油的加热元件,在所述回油油管上设有回油流量开关器,还包括3个用于控制回油温度传感器、加热元件、回油流量开关器的温度开关,还设有温度计、润滑油压力表以及润滑油位计。 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液压回路中还包括在液压油箱内设置的压力传感器、液压油位计、手动式止回阀和一个低压压力表。 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油缸与控制阀之间。 本技术中的液压回路: 在圆锥破碎机正常工作状态下,蓄能器活塞上方氮气的压力要等于破碎所需的压力,当破碎机处于过载状时,高压油路中的油压大于蓄能器中氮气的压力,蓄能器的活塞将压缩氮气而上升,液压油进入蓄能器,则液压缸内的活塞下降,动锥衬板随之下降,破碎间隙增大,可让难碎物排出,起到一定缓冲作用。 当难碎物料排出后,氮气压力高于油压,进入蓄能器的油被压回油路,促使油缸活塞上升,动锥衬板回复至正常工作位置。 当过载压力过大超过设定的压力值时,液压油泵反转启动,借助控制阀液压油泵从破碎机油缸中吸油,其中液压回路顺序为: 液压油泵反转启动,将油缸内的油吸走,此时液压油借助油管依次经过蓄能器、控制阀、液压油泵、滤清器,最后进入液压油箱,实现卸压。此时破碎机油缸内油压快速降低,使主轴快速下降,破碎间隙增大,以便难碎物快速通过,避免难碎物与碰撞,造成对破碎机的损害。 当过载压力严重超过设定的压力值时达到另一特定值时,控制阀除开通了上述一条油路通道时,可再开通另一油路通道,其中液压回路顺序为: 由于油缸内有高的油压,故此此时液压油直接经过油管依次经过蓄能器、控制阀,最后直接进入液压油箱,该通道行程更短,使得破碎间隙打开速度更灵敏。 当难碎物料排除后,液压油泵正转启动,液压油泵从液压油箱中吸油,经油路流向破碎机油缸,油缸内油压增大推动主轴上升,破碎间隙减少直至恢复到原设定值。其中油路顺序为:依次经过液压油箱、液压油泵、控制阀、蓄能器和油缸。 本技术中的润滑油路: 第一条润滑油路: 当润滑油油泵正转启动,将润滑油油箱内的润滑油经过油管依次经过: 润滑油油泵、润滑油过滤器、冷却风机、润滑油油管、最后进入油缸;经过油管将油缸内的润滑油经过回油油管进入润滑油油箱内,形成一个循环。 第二条润滑油路: 润滑油油泵正转启动,将润滑油油箱内的润滑油经过油管3依次经过: 润滑油油泵、润滑油过滤器、润滑油油管、最后进入油缸;经过回油油管将油缸内的润滑油进入润滑油油箱内,形成一个循环。 上述两条润滑油路都各自形成一个循环,不断地给破碎机重要部件进行润滑,并带走热量以及杂质。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技术在设有过滤装置,可以更好的过滤润滑油和液压油,不断地带走破碎机中由运转产生的磨损废渣,减少废渣对破碎机的二次伤害,增加使用寿命。 2、本技术在润滑回路中设定冷却加热装置,可以更好地控制好油温,避免油温过低或者过高,增加油路的流通性以及更好的润滑效果,从而保证破碎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3、本技术采用法兰连接拥有更好的密封性,避免油的泄露,使系统运行更加稳定,保证油箱安装车间的卫生整洁。 4、本技术的液压油泵和润滑油泵采用卧式安装,拥有更大的检修空间,方便后续的维护调整。 由上可知,本技术能够带走破碎机中由运转产生的磨损废渣,减少废渣对破碎机的二次伤害,增加使用寿命,同时增加油路的流通性以及更好的润滑效果,从而保证破碎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中液压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中润滑油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附图1、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圆锥破碎机液压回路及润滑油路的装置,其设置在圆锥破碎机,通过油管与位于圆锥破碎机上的油缸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在所述壳体I的内部设有液压回路和润滑回路,所述液压回路包括设置在壳体I内部的用于存储液压油的液压油箱2,所述液压油箱2通过油管3连接一用于提供液压动力、具有双回路的液压油泵4,所述液压油泵4的两端进出口通过油管连接一控制阀5,所述控制阀5上形成5个进出口: 其中2个与所述液压油泵4连接; 其中I个通过油管3直接连接液压油箱I ; 其中I个通过油管3连接用于过滤液压油的滤清器6,所述滤清器6直接与所述液压油箱I连接; 其中I个通过油管I连接蓄能器7,所述蓄能器7通过油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控制圆锥破碎机液压回路及润滑油路的装置,其设置在圆锥破碎机,通过油管与位于圆锥破碎机上的油缸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液压回路和润滑回路,所述液压回路包括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用于存储液压油的液压油箱,所述液压油箱通过油管连接一用于提供液压动力、具有双回路的液压油泵,所述液压油泵的两端进出口通过油管连接一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上形成5个进出口:其中2个与所述液压油泵连接;其中1个通过油管直接连接液压油箱;其中1个通过油管连接用于过滤液压油的滤清器,所述滤清器直接与所述液压油箱连接;其中1个通过油管连接蓄能器,所述蓄能器通过油管与所述油缸连接;所述润滑回路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用于储存润滑油的润滑油油箱,所述润滑油油箱通过油管连接润滑油油泵,所述润滑油油泵的另一端通过油管连接润滑油过滤器,所述润滑油过滤器的一个端口通过油管连接冷却风机,所述冷却风机连接润滑油油管,所述润滑油油管的另一端口通过油管连接油缸;所述润滑油过滤器通过油管直接与所述润滑油油管连接,所述油缸通过回油油管与所述润滑油油箱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控制圆锥破碎机液压回路及润滑油路的装置,其设置在圆锥破碎机,通过油管与位于圆锥破碎机上的油缸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液压回路和润滑回路,所述液压回路包括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用于存储液压油的液压油箱,所述液压油箱通过油管连接一用于提供液压动力、具有双回路的液压油泵,所述液压油泵的两端进出口通过油管连接一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上形成5个进出口: 其中2个与所述液压油泵连接; 其中I个通过油管直接连接液压油箱; 其中I个通过油管连接用于过滤液压油的滤清器,所述滤清器直接与所述液压油箱连接; 其中I个通过油管连接蓄能器,所述蓄能器通过油管与所述油缸连接; 所述润滑回路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用于储存润滑油的润滑油油箱,所述润滑油油箱通过油管连接润滑油油泵,所述润滑油油泵的另一端通过油管连接润滑油过滤器,所述润滑油过滤器的一个端口通过油管连接冷却风机,所述冷却风机连接润滑油油管,所述润滑油油管的另一端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昭淼陈立新吴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埃里斯克矿山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