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蜗杆蜗轮与曲柄连杆传动的自动对中夹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58630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9 0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蜗杆蜗轮与曲柄连杆传动的自动对中夹紧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蜗轮,所述每个蜗轮均铰接有曲柄连杆,所述曲柄连杆的末端均固定连接有压头,所述压头通过蜗轮的转动带动曲柄连杆使压头夹紧工件,所述每个蜗轮分别通过一个与其啮合的蜗杆驱动,且每个蜗杆上均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每个从动齿轮均啮合在同一个主动齿轮上。通过蜗杆蜗轮与曲柄连杆机构对称设置,使压头产生的输出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实现自动对中找正,此可缩短调整夹具的时间,提高工件加工效率,达到省工、省时、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蜗杆蜗轮与曲柄连杆传动的自动对中夹紧装置
本技术涉及了一种基于蜗杆蜗轮与曲柄连杆传动的自动对中夹紧装置,属于机械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夹具已经从一种辅助工具发展成为门类齐全的工艺装备,其是机械加工不可缺少的部件。在机床技术向高速、高效、精密、复合、智能、环保方向发展的带动下,夹具技术正朝着高精、高效、模块、组合、通用、经济方向发展。夹具的动力源有手动夹紧、气动夹紧、液压夹紧和电动夹紧等。手动夹具的优点是环保,但其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即由于人手作用力有限,导致其夹紧力不可能很大。气压和液压夹具是以液压油或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传递和控制的,其能量传递和转换中间环节多,路线长,能量损失较大。此外,气压和液压传动还会因传动介质液压油或压缩气体的泄漏及挥发而造成环境污染,液压油的泄漏还会影响运动的平稳性和正确性,使得液压传动不能保证严格的传动t匕。电动夹具中的纯点动夹具存在中间机构力放大倍数小、体积大、空间位置不容易变化且需电动机功率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蜗杆蜗轮与曲柄连杆传动的自动对中夹紧装置,通过蜗杆蜗轮与曲柄连杆机构对称设置,使压头产生的输出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实现自动对中找正,此可缩短调整夹具的时间,提高工件加工效率,达到省工、省时、高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蜗杆蜗轮与曲柄连杆传动的自动对中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蜗轮,所述每个蜗轮上均铰接有曲柄连杆,所述曲柄连杆的末端均固定连接有压头,所述压头通过蜗轮的转动带动曲柄连杆使压头夹紧工件,所述每个蜗轮分别通过一个与其啮合的蜗杆驱动,且每个蜗杆上均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每个从动齿轮均啮合在同一个主动齿轮上,所述主动齿轮通过驱动装置驱动。 前述的一种基于蜗杆蜗轮与曲柄连杆传动的自动对中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驱动所述主动齿轮的驱动装置为减速电机。 前述的一种基于蜗杆蜗轮与曲柄连杆传动的自动对中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工件的上下方。 前述的一种基于蜗杆蜗轮与曲柄连杆传动的自动对中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的数量为三个,所述三个蜗轮之间互成120°的夹角,且每个蜗轮的轴心至工件的距离相等。 前述的一种基于蜗杆蜗轮与曲柄连杆传动的自动对中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四个蜗轮之间互成90°的夹角,且每个蜗轮的轴心至工件的距离相等。 前述的一种基于蜗杆蜗轮与曲柄连杆传动的自动对中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为单头蜗杆,且导程角小于3.5°。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蜗杆蜗轮机构的自锁原理,保持夹紧状态时的夹紧力,不需要额外能源输入,工作可靠,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不存在环境污染,绿色化程度高; 2、通过蜗杆蜗轮、曲柄连杆与齿轮传动的三次串联增力,可获得大的增力比,增力效果显著;同时曲柄连杆机构的输出力和输出位移之间具有非线性特性,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压力角大时压头快速进给,压力角小时夹紧力迅速增加; 3、曲柄连杆机构具有很好的方向柔性,可根据夹紧要求重新布置装置的输出端,低成本地实现多方向夹紧和夹紧方向转换的要求,扩大了夹紧范围; 4、利用上下二次串联增力电动夹紧装置对称布置,使压头产生的输出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实现自动对中找正; 5、电动夹紧装置直接使用电能驱动,能量传递路线短,能量转换装置少,机构简洁紧凑,能源利用率高,且总体成本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一种基于蜗杆蜗轮与曲柄连杆传动的自动对中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减速电机,2、主动齿轮,3、上从动齿轮,4、下从动齿轮,5、上蜗杆,6、下蜗杆,7、上蜗轮,8、下蜗轮,9、上曲柄连杆,10、下曲柄连杆,11、工件,12、上压头,13、下压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蜗杆蜗轮与曲柄连杆传动的自动对中夹紧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工件11上下方的上蜗轮7和下蜗轮8,所述每个蜗轮均铰接有曲柄连杆,上曲柄连杆9的末端连接有上压头12,下曲柄连杆10的末端连接有下压头13,所述上下两个压头分别通过上下蜗轮的转动带动曲柄连杆使压头夹紧工件11。其中,上蜗轮7通过一个与其啮合的上蜗杆5驱动,下蜗轮8通过一个与其啮合的下蜗杆6驱动,且上下两个蜗杆分别设置有上从动齿轮3和下从动齿轮4,所述两个从动齿轮均啮合在一个主动齿轮2上,该主动齿轮2通过减速电机I驱动。 减速电机I驱动后,输出扭矩带动主动齿轮2旋转,主动齿轮2通过齿轮啮合先将动力传递到两个从动齿轮和上下蜗杆上,此时机构进行了第一次力的放大;上蜗杆5与上蜗轮7相啮合从而带动上蜗轮7顺时针转动,下蜗杆6与下蜗轮8相啮合带动下蜗轮逆时针转动,此时机构进行了第二次力的放大;然后,上下蜗轮带动铰接在各自蜗轮上的上下曲柄连杆摆动,使上曲柄连杆9进行直线向下运动、下曲柄连杆10进行直线向上运动,上下压头分别向工件外表面靠近,此时由于上下曲柄连杆的角度效应实现了第三次力的放大;最后,上下压头的输出力分别作用在工件外表面,完成上下夹紧动作。 若此时减速电机停止转动,整个夹紧装置仍处于自锁状态,即整个工件加工中,装置能始终保持工件的上下夹紧力。工件加工完成后,减速电机I接入反向电源,此时上蜗杆5便带动上蜗轮7逆时针转动,铰接在上蜗轮7上的上曲柄连杆9进行直线向上运动;下蜗杆6便带动下蜗轮8顺时针转动,铰接在下蜗轮8上的下曲柄连杆10进行直线向下运动,从而松开工件。 本技术中所采用的蜗杆为单头蜗杆,且导程角小于3.5°,导程角越小,自锁越可靠,增力效果越显著。 实施例2 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基于蜗杆蜗轮与曲柄连杆传动的自动对中夹紧装置,包括三个蜗轮,三个蜗轮之间互成120°的夹角,且每个蜗轮的轴心至工件的距离相等,所述每个蜗轮均铰接有曲柄连杆,所述曲柄连杆的末端均固定连接有压头,所述压头通过蜗轮的转动带动曲柄连杆使压头夹紧工件,每个蜗轮通过一个与其啮合的蜗杆驱动,且每个蜗杆上均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每个从动齿轮均啮合在一个主动齿轮上,所述主动齿轮通过减速电机驱动,其中蜗杆为单头蜗杆,且导程角小于3.5° 本实施例2 (未图不)相对于实施例1唯一的不同在于具有三个相互成120°夹角的蜗轮,便于固定圆筒形的工件,从而扩大了该夹紧装置的使用范围,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基于蜗杆蜗轮与曲柄连杆传动的自动对中夹紧装置,包括四个蜗轮,四个蜗轮之间互成90°的夹角,且每个蜗轮的轴心至工件的距离相等,所述每个蜗轮均铰接有曲柄连杆,所述曲柄连杆的末端均固定连接有压头,所述压头通过蜗轮的转动带动曲柄连杆使压头夹紧工件,每个蜗轮通过一个与其啮合的蜗杆驱动,且每个蜗杆上均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每个从动齿轮均啮合在一个主动齿轮上,所述主动齿轮通过减速电机驱动,其中蜗杆为单头蜗杆,且导程角小于3.5° 本实施例3 (未图不)相对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唯一的不同在于具有四个相互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蜗杆蜗轮与曲柄连杆传动的自动对中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蜗轮,所述每个蜗轮上均铰接有曲柄连杆,所述曲柄连杆的末端均固定连接有压头,所述压头通过蜗轮的转动带动曲柄连杆使压头夹紧工件,所述每个蜗轮分别通过一个与其啮合的蜗杆驱动,且每个蜗杆上均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每个从动齿轮均啮合在同一个主动齿轮上,所述主动齿轮通过驱动装置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蜗杆蜗轮与曲柄连杆传动的自动对中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蜗轮,所述每个蜗轮上均铰接有曲柄连杆,所述曲柄连杆的末端均固定连接有压头,所述压头通过蜗轮的转动带动曲柄连杆使压头夹紧工件,所述每个蜗轮分别通过一个与其啮合的蜗杆驱动,且每个蜗杆上均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每个从动齿轮均啮合在同一个主动齿轮上,所述主动齿轮通过驱动装置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蜗杆蜗轮与曲柄连杆传动的自动对中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驱动所述主动齿轮的驱动装置为减速电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蜗杆蜗轮与曲柄连杆传动的自动对中夹紧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春风过琦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