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电解/厌氧/好氧/膜过滤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50472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把微电解预处理、厌氧、好氧以及膜过滤相结合的处理工艺,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的处理。该微电解/厌氧/好氧/膜过滤处理装置主要由两级式微电解反应池、沉淀池、ABR反应器、上流式好氧反应池、下流式膜过滤池等设备组成。两级式微电解反应池填充微电解填料,上流式好氧反应池中填充弹性填料,两级式微电解反应池和上流式好氧反应池体底部均布置了微孔曝气管,以面的形式曝气,使得填料、水流、气流三者充分接触;微电解预处理工艺具有降低废水色度、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加速沉淀等作用,在A/O工艺前增加微电解预处理有利于微生物更好地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更为优良。该装置将微电解预处理工艺、固定化生物膜工艺、ABR工艺、A/O工艺、UF(膜过滤)工艺相结合,具有处理能力强、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管理简易、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电解/厌氧/好氧/膜过滤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微电解预处理工艺、固定化生物膜工艺、ABR工艺、A/Ο工艺、UF (膜过滤)工艺等工艺相结合使用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工业的飞速发展,各种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剧增,由此而带来的水质污染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问题。环境污染中有70%来源于工业污染,而工业废水中,尤其是化工废水,常常是难降解有机废水。此类废水的特点是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COD、色度、盐分和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高。 目前,对于难降解废水的大多数处理技术虽然对废水有机物的去除以及可生化性的改善有较好的效果,但普遍存在投资及处理成本高的问题。但微电解法、固定化生物膜工艺、ABR工艺、A/Ο工艺、膜工艺等工艺具有处理效能高、运行成本低、占地面积小、操作维护方便等优点。本技术通过对微电解技术、中空纤维膜过滤等技术的融合改造,提高了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的能力与效率、降低了废水处理的能耗,还能有效的达到废物利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传统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的不足,综合了废水处理常用的微电解预处理工艺、固定化生物膜工艺、ABR工艺、A/Ο工艺、UF (膜过滤)等工艺的优点,进行了合理的改造与联用,提供一种微电解/厌氧/好氧/膜过滤处理装置,从而达到提高对工业废水的处理能力与效率、简化管理、降低运行费用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微电解/厌氧/好氧/膜过滤处理装置包括: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沉淀池、ABR反应器、上流式好氧反应池、下流式膜过滤池、排泥管、滤液出水管、废水进水管等。其中,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的出水口与沉淀池的进水口相连通,沉淀池的出水口与ABR反应器的进水口相连通,ABR反应器的出水口与上流式好氧反应池进水口相连通,上流式好氧反应池的出水口与下流式膜过滤池的进水口相连通,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与上流式好氧反应池底部均布置了微孔曝气管,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底部与沉淀池偏左位置布置了多孔挡板,ABR反应器顶部布置了排气管,膜过滤器的材料是中空纤维膜,与下流式膜过滤池相连的是滤液出水管、排泥管,滤液出水管上安装了膜压力表,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填充微电解填料,上流式好氧反应池中填充弹性填料。该装置的特点是废水经PH调节装置调节为酸性后,从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左侧上部进入,自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左半部经底部进入右半部,后从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右侧上部出水;在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底部由布置的管道相通的网状微孔曝气管进行曝气,而后经PH调节装置调节为碱性后进入沉淀池,在沉淀池内偏左布置的多孔挡板用以减缓水流流速;污水泵在沉淀池右侧上部抽取上清液进入ABR反应器,折线流动,与ABR反应器相连的有排泥口、排气管,用以排除处理过程中厌氧产生的脱落生物膜(污泥)、微小固体杂质、甲烷等物质;上流式好氧反应池由底部进水,在上流式好氧反应池底部布置了与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中相同的网状微孔曝气管,微孔曝气管依靠挡板倾斜式固定(挡板与上流式好氧反应池池壁成88° ),便于好氧产生的脱落生物膜(污泥)自由下落至ABR反应器;下流式膜过滤池内布置了四个膜过滤器,膜过滤的材料是中空纤维膜,下流式膜过滤池主体下部为V形排泄口(角度为128° )。 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采用的微电解填料外形为球形,其直径为5cm,由铁、碳制成,上流式好氧反应池采用弹性填料作为填充物,弹性填料为聚烯烃和聚酰胺的混合材料,立方体结构,悬挂式,固定填料的装置可以采用尼龙绳等坚韧及硬度高、耐腐蚀性强、价格低廉、施工简便的材料;上流式好氧反应池填料的填充率为65%?75% ;膜过滤器采用中空纤维膜,材料为复合聚氯乙烯超滤膜。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势在于: ①该装置在生物处理之前,增加了微电解预处理,微电解处理有机物的原理是:利用电化学技术在电解质溶液中经腐蚀形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来处理废水,这是一种集电解、混凝、电絮凝、吸附等多种物理、化学作用于一体的废水预处理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的色度、COD,加速沉淀并且能提高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后续的厌氧、好氧处理。②上流式好氧反应池所采用的聚烯烃和聚酰胺混合弹性填料,结构新颖,可大大提高氧的转移、比表面积大、不结团、不堵塞、使用寿命长,而且可以重复使用,生产运行管理简便,适应能力强。③上流式好氧反应池中微孔曝气管依靠挡板倾斜式固定,有利于好氧产生的脱落生物膜(污泥)落入ABR反应器中,免去了对好氧反应池清除污泥的过程。④微电解填料可用废铁肩、废碳肩制成,这能实现对废弃资源的使用,经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剖面主视图。 图中:1、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2、微电解填料,3、沉淀池,4、ABR反应器,5、上流式好氧反应池,6、弹性填料,7、下流式膜过滤池,8、膜固定板,9、膜过滤器,10、膜压力表,11、滤液出水管,12、排泥管,13、排气管,14、多孔挡板,15、pH调节装置,16、微孔曝气管,17、废水进水管,18、污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技术一种微电解/厌氧/好氧/膜过滤处理装置的主体由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1、沉淀池3、ABR反应器4、上流式好氧反应池5、下流式膜过滤池7组成。废水在废水进水管17中由pH调节装置15调节pH为3?6后自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I左侧上部进入,废水在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I内部自左半部下方流入右半部;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I底部布置了微孔曝气管16,微孔曝气管16的管道相通构成网状结构(以面的形式连续曝气),微孔曝气管16通过多孔挡板14固定,由于运行期间微电解填料2会产生铁肩、碳肩,故在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底部布置了排泥管12,铁肩、碳肩经多孔挡板14下落,再经排泥管12排出。废水经微电解预处理后,自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I右侧上部出水管流出,经PH调节装置15调节pH为8左右后流入沉淀池3 ;由于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I与沉淀池3间存在高差,因此在沉淀池3内偏左位置布置了多孔挡板14,以减缓水流流速,利于沉淀,沉淀自沉淀池3右侧下部排泥管12排出,沉淀后上清液由污水泵18抽出,并经管道流入ABR反应器4。ABR反应器4采用厌氧活性污泥,与之相连的有排泥管12 ;废水在ABR反应器4中折线流动,在ABR反应器4的右上角进入上流式好氧反应池5。上流式好氧反应池5所用填料为弹性填料6,填充率为65%?75%,固定方式为单侧固定,上流式好氧反应池5底部布置了与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I中相同的微孔曝气管16 (曝气时间采用SBR技术)但固定方式为倾斜式固定,以便于好氧产生的脱落生物膜(污泥)通过自身重力作用落入ABR反应器4 ;废水经过好氧生物处理后,自上流式好氧反应5右上角进入下流式膜过滤池7。下流式膜过滤池7内布置了四个膜过滤器9,膜过滤器9选用中空纤维膜,材质为复合聚氯乙烯;下流式膜过滤池7底部设计了 V形排泄口(角度为128° )与排泥管12相连;经过过滤后的废水从废水出水管11流出,截留下的含杂质废水自排泥管12流出。 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I的主要参数:进水pH为3?6,HRT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电解/厌氧/好氧/膜过滤处理装置,主要由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1)、沉淀池(3)、ABR反应器(4)、上流式好氧反应池(5)、下流式膜过滤池(7)、排泥管(12)、滤液出水管(11)、废水进水管(17)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1)的出水口与沉淀池(3)的进水口相连通,沉淀池(3)的出水口与ABR反应器(4)的进水口相连通,ABR反应器(4)的出水口与上流式好氧反应池(5)进水口相连通,上流式好氧反应池(5)的出水口与下流式膜过滤池(7)的进水口相连通,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1)与上流式好氧反应池(5)底部均布置了微孔曝气管(16),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1)底部与沉淀池(3)偏左位置布置了多孔挡板(14),ABR反应器(4)顶部布置了排气管(13),膜过滤器(9)的材料是中空纤维膜,与下流式膜过滤池(7)相连的是滤液出水管(11)、排泥管(12),滤液出水管(11)上安装了膜压力表(10),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1)填充微电解填料(2),上流式好氧反应池(5)中填充弹性填料(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电解/厌氧/好氧/膜过滤处理装置,主要由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I )、沉淀池(3)、ABR反应器(4)、上流式好氧反应池(5)、下流式膜过滤池(7)、排泥管(12)、滤液出水管(11)、废水进水管(17)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I)的出水口与沉淀池(3)的进水口相连通,沉淀池(3)的出水口与ABR反应器(4)的进水口相连通,ABR反应器(4)的出水口与上流式好氧反应池(5)进水口相连通,上流式好氧反应池(5)的出水口与下流式膜过滤池(7)的进水口相连通,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I)与上流式好氧反应池(5)底部均布置了微孔曝气管(16),两极式微电解反应池(I)底部与沉淀池(3)偏左位置布置了多孔挡板(14),ABR反应器(4)顶部布置了排气管(13),膜过滤器(9)的材料是中空纤维膜,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旭晖张建昆单光春赵省委常晓东尤其何陈照韩锡荣赵昌爽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