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立军专利>正文

水田自动灌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45754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田灌溉领域,提供了一种水田自动灌溉装置。本装置包括水槽、水袋、浮板、排水管、浮子室以及浮子;水槽设置于待灌溉田块的水源注入口;水袋设置在水槽中;浮板设置在水袋中;排水管的顶端连接水袋的出水口,排水管的底端设置在待灌溉田块的上方;浮子通过浮子室设置在排水管的底端的下方,浮子的顶部设有封堵体,封堵体用于在待灌溉田块达到停止灌溉水位时随着浮子的上浮而对排水管的底端形成封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各级待灌溉田块自动灌溉,且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且当降雨发生时,水袋受内部浮板的作用会随水位上涨而膨胀,实现对雨水的蓄积;另外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易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田灌溉领域,特别提供一种水田自动灌溉装置
技术介绍
水田是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水生作物的生长需要一定适生水位,现有的水田灌溉通常是在水田一侧的田埂旁筑建地上濠,通过在田埂上开设注水口将地上濠中的水引入到水田中,地上濠的特点是整体高于地平面,水位高,一般用于水源充足的地域。在灌溉时,需要人为地打开和关闭注水口,一旦灌溉达到停止灌溉水位时,需立即关闭注水口。而水田通常以梯田的形式存在,梯田的灌溉通常采取串灌的方式,首先需将地上濠中的水引入到最高一级的田块中,再利用水的自流实现逐一灌溉。等最低一级的田块达到停止灌溉水位时,关闭注水口,在此期间需要人员看守,以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大面积的灌溉耗时长不利于操作,另外受蒸发和作物吸收的影响,需要经常性的实施灌溉,每次灌溉都需要长时间的看守,操作十分麻烦。另外,由于传统的串灌一般都是间歇性灌溉,为使作物在水分损耗的过程中接近最佳水位生长,水口的垫设高度一般是稍高于作物的最佳生长高度,而此高度却远低于作物的实际耐受水位高度。当降雨发生时,雨水便会从各个水口流出,而雨水对于农民来说不仅是免费的水资源,而且其中还蕴含了大量的营养成分,所以人们宁愿在突降大雨时冒雨将水口垫高,尽可能地蓄积雨水,这样显然很不方便,且往往无法及时对雨水进行蓄积,降雨就已经停止,另外降雨时间难测,不容易提前做好准备。虽然现有也有一些利用水位传感器配合水泵等设备的自动灌溉系统,但是其整体系统繁琐,投入和运营成本较大,需要长期管理和维护,不适用于大面积水田和小农户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同时实现自动排灌、蓄积雨水,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的水田自动灌溉装置及系统。(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田自动灌溉装置,包括第一注水管和浮子;所述第一注水管的顶端与水源连通,所述第一注水管的底端朝下设置在待灌溉田块的上方;所述浮子设置在所述第一注水管的底端的下方,所述浮子的顶端设有第一封堵体,所述第一封堵体用于在所述待灌溉田块的水位达到停止灌溉水位时与所述第一注水管的底端接触形成密封。优选的,其还包括第二注水管和水箱,所述第二注水管的顶端与水源连通,所述第二注水管的底端朝上设置于所述待灌溉田块;所述水箱设置在所述第二注水管的底端的上方,所述水箱通过软管与所述第一注水管连通,所述水箱的底部设有第二封堵体,所述第二封堵体用于与所述第二注水管的底端接触形成密封。优选的,所述第一注水管的底端连接有三通,所述第一注水管的底端通过所述三通的一个排水口与所述第一封堵体接触形成密封;所述软管通过所述三通的另一个排水口与所述第一注水管连通。优选的,所述三通包括直管和旁通管,所述第一注水管的底端与所述三通的直管连接,所述水箱与所述三通的旁通管连接。优选的,所述软管连接于所述水箱的底部。优选的,所述软管与所述水箱连接的一端高于所述软管与所述三通连接的一端。优选的,所述浮子设有第一水平限位部。优选的,所述水箱设有第二水平限位部。优选的,所述第一封堵体为锥形。优选的,所述第二封堵体为锥形。(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田自动灌溉装置,包括水槽、水袋、浮板、排水管、浮子室以及浮子;水槽设置于待灌溉田块的水源注入口;水袋设置在水槽中,用于在膨胀后对水槽形成封堵;浮板设置在水袋中,用于通过自身浮力对水袋的顶部形成支撑,使水源注入到水袋中;排水管的顶端连接水袋的出水口,排水管的底端设置在待灌溉田块的上方;浮子通过浮子室设置在排水管的底端的下方,浮子的顶部设有封堵体,封堵体用于在待灌溉田块达到停止灌溉水位时随着浮子的上浮而对排水管的底端形成封堵,同时也会使水袋膨胀而形成对水槽的封堵,水位下降时浮子下降,排水管排水,若在各级梯形田块间以及最高一级田块与注水用水濠之间都使用本自动灌溉装置,就能够对各级待灌溉田块形成自动灌溉,并且在达到预期灌溉高度后通过水袋的膨胀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另外,当降雨发生时,水袋受内部浮板的作用会随水位上涨而膨胀,从而实现对雨水的蓄积。当需要将各级待灌溉田块的水排空时,只需将最低一级田块的水口完全打开,各上级田块的水会自动排空。且本装置结构简单,无需人员看守而实现自动排灌,成本低,易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水田自动灌溉装置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注水管;11、第一支腿;2、浮子;21、第一封堵体;3、第二注水管;4、水箱;41、第二封堵体;5、三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顶部”、“底部”、“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田自动灌溉装置,包括第一注水管1和浮子2;第一注水管1的顶端与水源连通,第一注水管1的底端朝下通过第一支腿11架设在待灌溉田块的上方;浮子2设置在第一注水管1的底端的下方,浮子2的顶端设有第一封堵体21,第一封堵体21用于在待灌溉田块的水位达到停止灌溉水位时随浮子2浮起与第一注水管1的底端接触形成密封;第一封堵体21优选为锥形,锥形的第一封堵体21在持续的浮力作用下与第一注水管1的底端形成紧密的插接,密封效果更佳。由此,只要待灌溉田块的水位未达到停止灌溉水位,第一注水管1就会持续向待灌溉田块注水,而一旦待灌溉田块的水位达到要求(即达到停止灌溉水位),浮子2的上浮位置就会使其顶部的第一封堵体21对第一注水管1的底端形成封堵,进而停止注水。另外,为使浮子2在纵向上的浮动不发生偏移,可对浮子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田自动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注水管(1)和浮子(2);所述第一注水管(1)的顶端与水源连通,所述第一注水管(1)的底端朝下设置在待灌溉田块的上方;所述浮子(2)设置在所述第一注水管(1)的底端的下方,所述浮子(2)的顶端设有第一封堵体(21),所述第一封堵体(21)用于在所述待灌溉田块的水位达到停止灌溉水位时与所述第一注水管(1)的底端接触形成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田自动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注水管(1)和浮子(2);
所述第一注水管(1)的顶端与水源连通,所述第一注水管(1)的底端朝下设置在待灌溉田块的上方;
所述浮子(2)设置在所述第一注水管(1)的底端的下方,所述浮子(2)的顶端设有第一封堵体(21),所述第一封堵体(21)用于在所述待灌溉田块的水位达到停止灌溉水位时与所述第一注水管(1)的底端接触形成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自动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第二注水管(3)和水箱(4),所述第二注水管(3)的顶端与水源连通,所述第二注水管(3)的底端朝上设置于所述待灌溉田块;
所述水箱(4)设置在所述第二注水管(3)的底端的上方,所述水箱(4)通过软管与所述第一注水管(1)连通,所述水箱(4)的底部设有第二封堵体(41),所述第二封堵体(41)用于与所述第二注水管(3)的底端接触形成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田自动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水管(1)的底端连接有三通(5),所述第一注水管(1)的底端通过所述三通(5)的一个排水口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杨立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