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45110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尿布(1)包括正面片材(2)、背面片材(3)、配置在这两个片材(2、3)间的纵长的吸收体(4),在吸收体(4)与正面片材(2)之间具有液体透过性的中间片材(5)。吸收体(4)具有吸收性芯(41)。吸收性芯(41)具有块状区域(411),该块状区域(411)中,从腹侧部(A)直至背侧部(B)地在纵方向上配置有多个包括克重较高的凸部(43)和克重较低的槽部(44)的块状构造(400)。吸收性芯(41)的凸部(43)和槽部(44)一体成形,中间片材(5)覆盖上述吸收性芯的上述块状区域的一部分,该中间片材的纵方向(Y方向)的长度比吸收性芯(41)的块状区域(411)的纵方向(Y方向)的长度短。中间片材(5)偏倚在吸收性芯(41)的腹侧部(A)侧地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吸收性物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使用设置有在平面方向上延伸设置的槽的块状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参照专利文献1、2)。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所包括的吸收体(吸收性芯)中,从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延伸至腹侧部和背侧部的纵压纹凹部,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当具有此种吸收体(吸收性芯)时,通过纵压纹凹部使体液容易扩散,从而使用期间的体液的吸收性提升。然而,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吸收体(吸收性芯)所具有的纵压纹凹部是通过压纹加工而形成的,因此,该纵压纹凹部部分成为高密度,吸收体整体的刚性变高。与此相对,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所包括的吸收体是在基板片材上配置有在俯视时被切断的多个小吸收部而形成的。由于像这样将多个小吸收部配置在基板片材上而形成吸收体(吸收性芯),因此使用期间的体液的吸收性提升,并且吸收体整体的刚性变低,柔软性提升。作为另外的技术,本申请人先前提出了在正面片材与吸收体之间配置有液体透过性的第二片材的一次性尿布(参照专利文献3)。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7392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3603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599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是将多个小吸收部配置在基板片材上而形成的,因此吸收体(吸收性芯)的强度明显降低,存在吸收体液后吸收体(吸收性芯)的形状损坏的情况,在提升吸收体液后的吸收体的形状保持性方面有改善的余地。此外,专利文献2中,并没有与配置液体透过性的第二片材相关的任何记载,专利文献3中并无与包括块状的吸收体(吸收性芯)相关的任何记载。这样,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中,对于在包括块状的吸收体(吸收性芯)和液体透过性的第二片材的吸收性物品中,块状的吸收体(吸收性芯)与第二片材的适当的配置关系,均无任何相关的记载。由此,本专利技术提供具有能够消除上述现有技术所具有的缺点的包括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配置在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材、配置在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背面片材和配置在这两个片材之间的纵长的吸收体,该吸收体具有位于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部、位于背侧的背侧部和位于它们之间的裆部,在该吸收体与该正面片材之间具有液体透过性的中间片材。上述吸收体具有含有吸收聚合物的吸收性芯。上述吸收性芯具有从腹侧部直到背侧部在纵方向上配置有多个块状构造的块状区域,该块状构造由克重相对高的凸状的多个凸部和包围各个该凸部的克重相对低的槽部构成,上述吸收性芯的上述凸部和上述槽部一体成形。上述中间片材覆盖上述吸收性芯的上述块状区域的一部分,该中间片材的纵方向的长度比上述吸收性芯的上述块状区域的纵方向的长度短,该中间片材偏倚在该吸收性芯的腹侧部侧地配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的立体图。图2是从正面片材侧观察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局部截断俯视图。图3是图2的I-I剖面图。图4是图2的II-II剖面图。图5是从正面片材侧观察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所具有的吸收性芯和中间片材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中使用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的一例的概略图。图7是图6所示的旋转筒的外周面侧的一部分(凹部)的沿宽度方向的示意剖面图。图8是表示在图6所示的旋转筒的凹部堆积有吸收性材料的状态的示意剖面图。图9是从正面片材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中使用的其它吸收性芯和中间片材的俯视图(相当于图5的图)。图10是从正面片材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中使用的其它吸收性芯的俯视图。图11是从正面片材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中使用的其它吸收性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5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的立体图,图2表示从正面片材侧观察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局部截断俯视图,图3表示图2的I-I剖面图,图4表示图2的II-II剖面图。此外,图5表示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所具有的吸收性芯的俯视图。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以下也称为“尿布1”)包括配置在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材2、配置在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背面片材3和配置在该两个片材2、3间的纵长的吸收体4,在吸收体4与正面片材2之间包括液体透过性的中间片材5。如图2所示,尿布1形成为关于沿纵方向延伸的中心线CL左右对称。如图2所示,尿布1具有将尿布1在展开状态下在纵方向(以下也称为“Y方向”,Y方向:是指平行于中心线CL的方向)上3等分而形成的腹侧部A、背侧部B和位于该A、B之间的裆部C。腹侧部A是在穿戴尿布时位于穿戴者的腹侧的部位,背侧部B是位于穿戴者的背侧的部位,裆部C是位于穿戴者的下裆的部位。裆部C位于尿布1的纵方向(Y方向)中央部。另外,将与纵方向(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尿布1的横方向(以下也称为“X方向”)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所谓“肌肤相对面”是指构成尿布1的正面片材2等各部件的正背两面中的在穿戴时配置在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所谓“非肌肤相对面”是指正面片材2等各部件的正背两面中的在穿戴时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的相反侧的面。如图2所示,尿布1的腹侧部A的左右两侧缘和背侧部B的左右两侧缘分别比裆部C的左右两侧缘更向横方向(X方向)外方伸出。而且,裆部C的左右两侧缘向横方向(X方向)内方弯曲成圆弧状,整体上具有纵方向(Y方向)中央部向内方缩细的形状。正面片材2和背面片材3分别从吸收体4的左右两侧缘和前后两端缘向外方伸出。如图3、图4所示,正面片材2的横方向(X方向)的尺寸小于背面片材3的横方向(X方向)的尺寸。正面片材2和背面片材3分别在从吸收体4的周缘向外方伸出的伸出部直接接合或经由隔着部件相互接合,夹持、固定吸收体4。如图1、图2所示,尿布1是所谓展开型的尿布,在背侧部B的左右两侧缘部设置有一对搭扣带7、7,在腹侧部A的外表面(非肌肤相对面)设置有固定该搭扣带7、7的搭着带8。如图2所示,在尿布1的沿纵方向(Y方向)的两侧部的各个中,具有以拉伸状态固定于Y方向的弹性部件61的立体皱褶形成用片材62配置并固定在正面片材2的侧部,由此形成一对立体皱褶6、6(参照图1、图3)。此外,如图2所示,在尿布1的沿纵方向(Y方向)的两侧部的各个中,腿部皱褶形成用的多个腿部弹性部件63以拉伸状态配置在Y方向上,通过腿部弹性部件63的收缩而形成腿部皱褶。此外,在尿布1的背侧部B侧的纵方向(Y方向)端部,腰部皱褶形成用的腰部弹性部件64以拉伸状态配置在X方向上,通过腰部弹性部件64的收缩而形成腰部皱褶。对立体皱褶形成用片材62与正面片材2的固定位置在下文详细地进行叙述。如图2~图4所示,吸收体4具有包含吸收聚合物的吸收性芯41,在尿布1中,还具有包覆吸收性芯41的包覆件42。在尿布1中,吸收体4通过由作为液体透过性的亲水性片材的包覆件42包覆在纵方向(Y方向)上较长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41而形成。另外,在尿布1中,如图3、图4所示,以折返一个包覆件42的两侧部使包覆件42的侧缘部彼此重叠的方式包覆吸收性芯41,但也可以使用各自分开的2个包覆件包括吸收性芯41。一般而言,吸收性物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吸收性物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配置在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材、配置在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背面片材和配置在这两个片材之间的纵长的吸收体,该吸收体具有位于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部、位于背侧的背侧部和位于它们之间的裆部,在该吸收体与该正面片材之间具有液体透过性的中间片材,该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吸收体具有含有吸收聚合物的吸收性芯,所述吸收性芯具有从腹侧部直到背侧部在纵方向上配置有多个块状构造的块状区域,该块状构造由克重相对高的凸状的多个凸部和包围各个该凸部的克重相对低的槽部构成,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凸部和所述槽部一体成形,所述中间片材覆盖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块状区域的一部分,该中间片材的纵方向的长度比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块状区域的纵方向的长度短,该中间片材偏倚在该吸收性芯的腹侧部侧地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6.11 JP 2012-131882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配置在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材、配置在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背面片材和配置在这两个片材之间的纵长的吸收体,该吸收体具有位于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部、位于背侧的背侧部和位于它们之间的裆部,在该吸收体与该正面片材之间具有液体透过性的中间片材,该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吸收体具有含有吸收聚合物的吸收性芯,所述吸收性芯具有从腹侧部直到背侧部在纵方向上配置有多个块状构造的块状区域,该块状构造由克重相对高的凸状的多个凸部和包围各个该凸部的克重相对低的槽部构成,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凸部和所述槽部一体成形,所述中间片材覆盖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块状区域的一部分,该中间片材的纵方向的长度比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块状区域的纵方向的长度短,该中间片材偏倚在该吸收性芯的腹侧部侧地配置,所述吸收性物品在沿纵方向的两侧部具有一对立体皱褶,在背侧部,形成各个所述立体皱褶的立体皱褶形成用片材和所述正面片材的固定位置,与所述中间片材相比处于纵方向外侧,并且,处于分别位于所述吸收性芯的沿纵方向的两侧部的非块状区域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芯在裆部具有向内侧缩细的缩细部,所述中间片材在纵方向上,跨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缩细部从腹侧部延伸到背侧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芯具有包围所述块状区域的外周的非块状区域,所述中间片材在横方向上越过所述块状区域,到达分别位于所述吸收性芯的沿纵方向的两侧部的非块状区域。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体具有包覆所述吸收性芯的包覆件,该包覆件和所述中间片材通过粘接剂固定,所述粘接剂以在纵方向上纵贯构成所述块状区域的所述凸部的方式在纵方向上涂敷成一条直线状,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横方向上间断地涂敷。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以将一个所述包覆件的两侧部折叠,使该包覆件的侧缘部彼此重叠的方式,包覆所述吸收性芯。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芯在裆部具有向内侧缩细的缩细部,该吸收性芯中,腹侧部的左右两侧缘和背侧部的左右两侧缘各自比裆部的左右两侧缘更向横方向外侧延伸,腹侧部的整体宽度比背侧部的整体宽度宽,位于裆部的该缩细部的整体宽度最窄,所述吸收性物品中,裆部的左右两侧缘向着横方向内侧弯曲成圆弧状,整体具有作为纵方向中央部的裆部向内侧缩细的形状。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槽部由沿纵方向延伸的纵槽和沿横方向延伸的横槽构成,该吸收性芯的所述块状区域的所述块状构造,由沿纵方向延伸的该纵槽、沿横方向延伸的该横槽和配置在由该纵槽和该横槽划分出的部位的所述凸部形成。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槽部的所述纵槽在纵方向上平行地延伸,或者是在纵方向上延伸的曲线,或者倾斜地延伸,构成该槽部的所述横槽在横方向上平行地延伸,或者是在横方向上延伸的曲线,或者倾斜地延伸。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状区域中,背侧部的一部分和腹侧部的一部分露出,该块状区域的背侧部的露出面积形成得比该块状区域的腹侧部的露出面积大。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芯在纵方向的前后端部各自的角部具有向内侧凸出的缩细部。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状区域的纵方向长度是该吸收性芯的纵方向全长的70%以上98%以下的长度。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状区域的横方向长度是所述吸收性芯的横方向总宽的30%以上90%以下的长度。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状区域的腹侧部的横方向长度是所述吸收性芯的腹侧部的横方向总宽的30%以上90%以下的长度。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状区域的背侧部的横方向长度是所述吸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田美奈铃木彦行柳原茂人佐藤信也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