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楂树枝叶为主要原料在山楂树底栽培木耳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043323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10:04
一种以山楂树枝叶为主要原料在山楂树底栽培木耳的方法。具体包括:选择树高于是1.5米、树冠幅约1~1.2米的山楂树林地下作为栽培场地,将修剪的山楂树枝叶为主要原料制备成木耳出耳培养基,出耳菌包培养好后,选择在每一株山楂树底并环绕着山楂树株将菌包立着摆成3~4排并按常规进行管理至出耳。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在的场地——山楂树林地,在山楂产地一直是空闲的,面积广而且使用时不需要支付地租等费用。同时,通过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山楂树底各种杂草、杂物完全被消除,采收完木耳后所遗留的培养基质可直接当做有机肥料还于地,能有效的改良土壤,达到综合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
,具体涉及到一种。 技术背景 山楂,又名红果、酸楂、山里红。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北、山东、辽宁、河南等地,盛产于山东泰沂山区。 山楂树主要生于山谷或山地灌木丛中,适应能力强,抗洪涝能力超强,容易栽培,树冠整齐,枝叶繁茂。为了保障山楂果实丰产,果农每年都要对山楂树进行修剪。每年经过修剪的枝叶资源十分丰富。目前,修剪的山楂枝叶除了当做柴火焚烧之外,别无它用。 在山楂种植产地,山楂种植面积十分广阔,而目前在山楂树底搞综合开发利用的几乎为零。所以山楂树底一直是空闲的,只有丛生的杂草与山楂林果争肥,每年果农还要消耗很大的精力进行除草护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目前存在的现状而提供全新的一种。具体包括:选择树高于是1.5米、树冠幅约1?1.2米的山楂树林地下作为栽培场地,将修剪的山楂树枝叶为主要原料制备成木耳出耳培养基,出耳菌包培养好后,选择在每一株山楂树底并环绕着山楂树株将菌包立着摆成3?4排并按常规进行管理至出耳。 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技术方案中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栽培场地选择:选择树高于是1.5米、树冠幅约1?1.2米的山楂树林地下作为栽培场地。 2、山楂枝叶原料选择及处理:将修剪的山楂枝叶晒干至物体含水量为低于18%,并粉碎至能过20?30目。 3、组成的原料与配比:山楂枝叶粉碎物72%、玉米芯15%、米糠11%、生石灰1%、 石骨1 %,水适量。 4、原料混和:将上述山楂枝叶粉碎物、玉米芯、米糠、生石灰、石膏混合起来并搅拌均匀成混合料,再将适量的水与混合料搅拌均匀,同时把混合料的含水量调节至60?66%,并闷堆2?3小时而得培养基料。 5、培养基装袋:选择规格是18X45cm的聚丙烯折角塑料袋作为栽培袋,装培养基料时边装边压实,使栽培袋四角撑起、无褶,培养基料装至袋肩时,在料正中间打一个孔径为2.5?3cm的孔至袋底,然后用无棉盖体或套环将栽培袋封口。 6、灭菌、接种:按常规方法进行灭菌,然后在无菌环境下接入木耳菌种。 7、培菌:将接好种的栽培袋移至可避光、可通风的培养室,培养期间全程避光培养,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5?28°C、环境相对空气湿度保持在55?60%,当栽培袋内菌丝长至2/3时,每天要保持通风3次,每次25?35分钟,大概25?30天,菌丝长满袋。 8、划口:当菌丝长满袋时,在栽培袋周身划“V”或“X”型口,划线长为2.5?3cm,深度为0.3?0.5cm,角度为45?60度,数量约12?15个/袋。 9、摆袋:在每一株山楂树底将地面整平,然后环绕着山楂树株将栽培袋立着摆成3?4排,栽培袋之间距离15?20cm。 10、出耳管理:当栽培袋摆好后,按常规管理至出耳、采收乃至出耳、采收过程完成。 本专利技术既有如下优点: 1、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工艺简单,容易实施。 2、实施本专利技术所用的主要原料——山楂枝叶,在山楂产地其原料来源广泛,易组织,价格低廉;同时大量转化利用了原来是废弃的山楂枝叶,并减少了焚烧山楂枝叶所造成的对大气、土壤、水质、环境的污染,还延长产业链,使农业资源多级增值,增加产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3、实施本专利技术所在的场地——山楂树林地,在山楂产地一直是空闲的,面积广而且使用时不需要支付地租等费用。 4、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山楂树底各种杂草、杂物完全被消除,采收完木耳后所遗留的培养基质可直接当做有机肥料还于地,能有效的改良土壤,达到综合循环利用。 5、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有利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能够改善土壤条件,有利于果树的生长和保护生态环境;利用这样的栽培模式,农民在既不增加多少投资,又不减少其它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实现立体农业生产模式,使果、菌均获丰收。 6、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形成了生物间互助互利的群体关系,即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中分泌的代谢物质可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食用菌呼吸所释放的二氧化碳,正是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栽培场地选择:选择树高于是1.5米、树冠幅约1?1.2米的山楂树林地下作为栽培场地。 2、山楂枝叶原料选择及处理:将修剪的山楂枝叶晒干至物体含水量为低于18%,并粉碎至能过20?30目。 3、组成的原料与配比:山楂枝叶粉碎物72%、玉米芯15%、米糠11%、生石灰1%、 石骨1 %,水适量。 4、原料混和:将上述山楂枝叶粉碎物、玉米芯、米糠、生石灰、石膏混合起来并搅拌均匀成混合料,再将适量的水与混合料搅拌均匀,同时把混合料的含水量调节至60?66%,并闷堆2?3小时而得培养基料。 5、培养基装袋:选择规格是18X45cm的聚丙烯折角塑料袋作为栽培袋,装培养基料时边装边压实,使栽培袋四角撑起、无褶,培养基料装至袋肩时,在料正中间打一个孔径为2.5?3cm的孔至袋底,然后用无棉盖体或套环将栽培袋封口。 6、灭菌、接种:按常规方法进行灭菌,然后在无菌环境下接入木耳菌种。 7、培菌:将接好种的栽培袋移至可避光、可通风的培养室,培养期间全程避光培养,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5?28°C、环境相对空气湿度保持在55?60%,当栽培袋内菌丝长至2/3时,每天要保持通风3次,每次25?35分钟,大概25?30天,菌丝长满袋。 8、划口:当菌丝长满袋时,在栽培袋周身划“V”或“X”型口,划线长为2.5?3cm,深度为0.3?0.5cm,角度为45?60度,数量约12?15个/袋。 9、摆袋:在每一株山楂树底将地面整平,然后环绕着山楂树株将栽培袋立着摆成3?4排,栽培袋之间距离15?20cm。 10、出耳管理:当栽培袋摆好后,按常规管理至出耳、采收乃至出耳、采收过程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以山楂树枝叶为主要原料在山楂树底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栽培场地选择:选择树高于是1.5米、树冠幅约1~1.2米的山楂树林地下作为栽培场地;(2)山楂枝叶原料选择及处理:将修剪的山楂枝叶晒干至物体含水量为低于18%,并粉碎至能过20~30目;(3)组成的原料与配比:山楂枝叶粉碎物72%、玉米芯15%、米糠11%、生石灰1%、石膏1%,水适量;(4)原料混和:将上述山楂枝叶粉碎物、玉米芯、米糠、生石灰、石膏混合起来并搅拌均匀成混合料,再将适量的水与混合料搅拌均匀,同时把混合料的含水量调节至60~66%,并闷堆2~3小时而得培养基料;(5)培养基装袋:选择规格是18×45cm的聚丙烯折角塑料袋作为栽培袋,装培养基料时边装边压实,使栽培袋四角撑起、无褶,培养基料装至袋肩时,在料正中间打一个孔径为2.5~3cm的孔至袋底,然后用无棉盖体或套环将栽培袋封口;(6)灭菌、接种:按常规方法进行灭菌,然后在无菌环境下接入木耳菌种;(7)培菌:将接好种的栽培袋移至可避光、可通风的培养室,培养期间全程避光培养,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5~28℃、环境相对空气湿度保持在55~60%,当栽培袋内菌丝长至2/3时,每天要保持通风3次,每次25~35分钟,大概25~30天,菌丝长满袋;(8)划口:当菌丝长满袋时,在栽培袋周身划“V”或“×”型口,划线长为2.5~3cm,深度为0.3~0.5cm,角度为45~60度,数量约12~15个/袋;(9)摆袋:在每一株山楂树底将地面整平,然后环绕着山楂树株将栽培袋立着摆成3~4排,栽培袋之间距离15~20cm;(10)出耳管理:当栽培袋摆好后,按常规管理至出耳、采收乃至出耳、采收过程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以山楂树枝叶为主要原料在山楂树底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栽培场地选择:选择树高于是1.5米、树冠幅约I?1.2米的山楂树林地下作为栽培场地; (2)山楂枝叶原料选择及处理:将修剪的山楂枝叶晒干至物体含水量为低于18%,并粉碎至能过20?30目; (3)组成的原料与配比:山楂枝叶粉碎物72%、玉米芯15%、米糠11%、生石灰1%、石骨I %,水适量; (4)原料混和:将上述山楂枝叶粉碎物、玉米芯、米糠、生石灰、石膏混合起来并搅拌均匀成混合料,再将适量的水与混合料搅拌均匀,同时把混合料的含水量调节至60?66%,并闷堆2?3小时而得培养基料; (5)培养基装袋:选择规格是18X45cm的聚丙烯折角塑料袋作为栽培袋,装培养基料时边装边压实,使栽培袋四角撑起、无褶,培养基料装至袋肩时,在料正中间打一个孔径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彪许廷耀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靖西县壮佳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