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插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38425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2 0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插件,属于电气元件领域,旨在提供一种使侧盖连接更加牢靠的接插件,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壳体、U形弹性片、按钮和侧盖,壳体包括壳体内侧和壳体外侧,U形弹性片设置在壳体内侧,U形弹性片一端与按钮连接,并且按钮部分穿出壳体,U形弹性片另一端从与按钮穿出相对应的一端延伸出一个接触端子,并穿出壳体,壳体内侧的周缘设置有五个相同的插接柱,壳体外侧和侧盖上在五个插接柱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与五个插接柱适配的插接孔,壳体内侧上还设置有一个插接端子,插接端子设置在U型弹性片的内部,并在设有插接端子的壳体外侧和侧盖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与插接端子适配的插接端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插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气元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接插件。
技术介绍
接插件也叫连接器。国内也称作接头和插座,一般是指电器接插件。接插件是电气连接领域很常用的一种部件,它们的作用主要传递电信号或导电用。接插件一般包括母端子和与母端子配合使用的公端子,使用时,公端子插入母端子中并与母端子接触,以实现公母端子的电连接。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它的好处为简化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也简化了批量生产过程;如果某电子元部件失效,装有接插件时可以快速更换失效元部件;随着技术进步,装有接插件时可以更新元部件,用新的、更完善的元部件代替旧的;使用接插件使工程师们在设计和集成新产品时,以及用元部件组成系统时,有更大的灵活性。 按接插件的基本性能可分为三大类:即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环境性能。机械性能就连接功能而言,插拔力是重要地机械性能。插拔力分为插入力和拔出力(拔出力亦称分离力),两者的要求是不同的。 目前,市场上的接插件的壳体都是由设置在壳体侧边上的五个插接柱插接在侧盖上,通过五个侧边的插接柱与侧盖插接,在接插件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其内部的U形弹性片的弹性作用会使侧边的五个插接柱与侧盖发生松动,导致侧盖从壳体上脱落,会导致接插件漏电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侧盖连接更加牢靠的接插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接插件,包括壳体、U形弹性片、按钮和侧盖,所述壳体包括壳体内侧和壳体外侧,所述U形弹性片设置在壳体内侦U,所述U形弹性片一端与按钮连接,并且按钮部分穿出壳体,所述U形弹性片另一端从与按钮穿出相对应的一端延伸出一个接触端子,并穿出壳体,所述壳体内侧的周缘设置有五个相同的插接柱,所述壳体外侧和侧盖上在五个插接柱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与五个插接柱适配的插接孔,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内侧上还设置有一个插接端子,所述插接端子设置在U形弹性片的内部,并在侧盖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插接端子适配的插接端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U形弹性片的内部设置的插接端子,可以与五个插接柱一起配合插接到侧盖或者与其他相同的壳体上,并且侧盖与壳体内侧的连接方式不仅仅是依靠五个插接柱连接,在U形弹性片的内部的插接端子也可以很好的连接侧盖,从侧盖的周缘到侧盖的内部都被插接柱和插接端子牢牢的固定住,并且在U形弹性片的内部设置的插接端子,在U形弹性片受按钮向壳体内侧移动时使U形弹性片的一端向另一端移动,受插接端子的顶触作用,不仅U形端提供弹力回复,在与插接端子抵触点也受弹力回复,这样双重的回复效果使得U形弹性片回复效果更好,随着U形弹性片的不断使用过程中,会导致U形弹性片慢慢的向侧盖方向移动,并对侧盖有一个向外的力,由于设置的插接端子与插接端孔卡接,从而使得侧盖被U形弹性片作用的部分被牢固的连接在壳体上,使得U形弹性片不会将侧盖向外推,使得侧盖稳定的连接在壳体上。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端子和五个插接柱均设置为圆柱形,所述插接端子的直径大于插接柱的直径,所述插接端子的直径大于插接端孔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插接柱设置在壳体内侧的周缘无法设置成大孔径的圆柱形,而插接端子处于壳体内侧,其大孔径的插接端子使与侧盖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摩擦力更大,使得插接端子能更加牢靠的连接侧盖,并且插接端孔的直径小于插接端子的直径,使得插接端子嵌设到插接端孔后,会将插接端孔撑开,使得插接端孔具有一个较大的回复力,使得插接端孔将插接端子紧紧的夹持住,从而是插接端子稳定的连接在插接端孔上。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供按钮穿出的按钮孔,在按钮孔对应的一侧设置有两个供接触端子穿出的接触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两个接触孔可用于接触端子调节,从而控制接触端子连接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种接插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一种接插件实施例的侧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一种接插件实施例的壳体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11、壳体内侧;12、壳体外侧;2、U形弹性片;21、接触端子;211、接触孔;3、按钮;31、按钮孔;4、插接端子;41、插接端孔;5、插接柱;51、插接孔;6、侧至JHL 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一种接插件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接插件,包括壳体1、U形弹性片2、按钮3和侧盖6,所述壳体包括壳体内侧11和壳体外侧12,所述U形弹性片2设置在壳体内侧11,所述U形弹性片2 —端与按钮3连接,并且按钮3部分穿出壳体1,所述U形弹性片2另一端从与按钮3穿出相对应的一端延伸出一个接触端子21,并穿出壳体1,所述壳体内侧11的周缘设置有五个相同的插接柱5,所述壳体外侧12和侧盖6上在五个插接柱5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与五个插接柱5适配的插接孔51,所述壳体内侧11上还设置有一个插接端子4,所述插接端子4设置在U形弹性片2的内部,并在设有插接端子4的壳体外侧12和侧盖6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与插接端子4适配的插接端孔41。 在U形弹性片2的内部设置的插接端子4,可以与五个插接柱5—起配合插接到侧盖6或者与其他相同的壳体I上,并且侧盖6与壳体内侧11的连接方式不仅仅是依靠五个插接柱5连接,在U形弹性片2的内部的插接端子4也可以很好的连接侧盖6,从侧盖6的周缘到侧盖6的内部都被插接柱5和插接端子4牢牢的固定住,并且在U形弹性片2的内部设置的插接端子4,在U形弹性片2受按钮3向壳体内侧11移动时使U形弹性片2的一端向另一端移动,受插接端子4的顶触作用,不仅U形端提供弹力回复,在与插接端子4抵触点也受弹力回复,这样双重的回复效果使得U形弹性片2回复效果更好。 所述插接端子4和五个插接柱5均设置为圆柱形,所述插接端子4的直径大于插接柱5的直径,所述插接端子4的直径大于插接端孔41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该插接端子4的直径设置为5毫米,插接端孔41的直接设置为4.5毫米,因为该接插件均是有塑料材料制作,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在侧盖6连接到壳体I上时,插接端孔41会被嵌入的插接端子4略微撑开,由于被撑开的插接端孔41具有较大的回复力,使得插接端孔41具有一直处于回复到原有状态孔径的力,但是受插接端子4的顶触作用,其插接端孔41 一直将插接端子紧紧夹持住,从而使得侧盖6牢牢的连接在壳体I上。 因插接柱5设置在壳体内侧11的周缘无法设置成大孔径的圆柱形,而插接端子4处于壳体内侧11的内部上,其大孔径的插接端子4使与侧盖6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摩擦力更大,使得插接端子4能更加牢靠的连接侧盖6。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供按钮3穿出的按钮孔31,在按钮3孔对应的一侧设置有两个供接触端子穿出的接触孔2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两个接触孔211可用于接触端子21调节,从而控制接触端子21连接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插件,包括壳体、U形弹性片、按钮和侧盖,所述壳体包括壳体内侧和壳体外侧,所述U形弹性片设置在壳体内侧,所述U形弹性片一端与按钮连接,并且按钮部分穿出壳体,所述U形弹性片另一端从与按钮穿出相对应的一端延伸出一个接触端子,并穿出壳体,所述壳体内侧的周缘设置有五个相同的插接柱,所述壳体外侧和侧盖在五个插接柱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与五个插接柱适配的插接孔,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内侧上还设置有一个插接端子,所述插接端子设置在U型弹性片的内部,并在侧盖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插接端子适配的插接端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插件,包括壳体、U形弹性片、按钮和侧盖,所述壳体包括壳体内侧和壳体外侦牝所述U形弹性片设置在壳体内侧,所述U形弹性片一端与按钮连接,并且按钮部分穿出壳体,所述U形弹性片另一端从与按钮穿出相对应的一端延伸出一个接触端子,并穿出壳体,所述壳体内侧的周缘设置有五个相同的插接柱,所述壳体外侧和侧盖在五个插接柱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与五个插接柱适配的插接孔,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内侧上还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伯存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合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