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密封阀、阀组及塔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3511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脱硫脱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密封阀、阀组及塔体。该阀组包括设置在同一物料导通路径上的插板阀和旋转密封阀;其中,所述旋转密封阀的阀体内设置有多个旋转叶片;所述插板阀设置在所述旋转密封阀的进料部上游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阀的阀板插入侧位于,叶片转动方向相对侧的进料部内壁的上方;且在水平投影面内,所述插板阀的阀板覆盖其下方的所述旋转密封阀的进料部内壁与阀体内壁的连接转角。本发明专利技术原理性的调整了物料进入旋转密封阀后的物料下落路径,旋转密封阀叶片外沿与其转动趋势相对侧阀腔内壁的转角处无物料通过,或者说物料路径已远离可发生夹料的位置处,由此可完全规避夹料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密封阀、阀组及塔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脱硫脱硝
,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密封阀、阀组及塔体。
技术介绍
吸附塔与解析塔是活性炭脱硫脱硝技术的两个主要反应场所,二者有机配合完成排放烟气中有害物质的吸附,以及活性炭的再生与活化;该技术是以活性炭作为催化剂,脱除烟气中的S02、NOx等有害气体,由此,在满足烟气排放要求的基础上,可回收利用高浓度SO2,同时实现活性炭的循环利用。 众所周知,在活性炭加热再生活化过程中,其所吸附的有害物质被排出活性炭后,即可恢复活性炭的吸附功能;为了避免有害物质溢出解析塔,其塔体的进料、排料口均设置有旋转密封阀。同样地,对于吸附塔而言,为了避免烟气自吸附塔的进料、排料口释放至大气,也相应设置有旋转密封阀。请参见图1,该图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旋转密封阀的使用状态不意图。 该塔体100的进料口和排料口处均设置有旋转密封阀,其中进料口为阀104、出料口为阀106,由此,在实现活性碳正常工作循环的基础上,建立塔内的有效密封。请一并参见图2,该图为旋转密封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阀腔10内设置周向均布的叶片20,每个叶片20的外沿均与阀腔10内壁滑动配合,活性炭依次落入旋转至进料口 30下方的相邻叶片20之间的容纳部,随着阀内叶片20的继续转动(图示顺时针方向),直至活性炭自下方的出料口 40排出阀体。但是,受该阀自身工作原理的限制,进料口下方的叶片继续转动过程中,该叶片外沿与其转动趋势相对侧阀腔10内壁的转角A处的距离逐渐减小,直至与阀体内壁滑动配合;基于活性炭自进料口落入阀腔的特点,在叶片进入与阀体内壁滑动配合状态的时刻,不可避免的存在夹料的可能。 具体请参见图3,该图示出了夹料位置的I部放大示意图。也就是说,工作过程中,每个叶片在上述特定位置时,叶片外沿与阀腔内壁转角A处均会发生夹料的可能,破碎成粉末的活性炭在湿气作用下会结块,甚至导致堵阀的故障发生。应当理解,除上述脱硫脱硝系统的塔体进料处外,在应用旋转密封阀兼顾颗粒物料流动和相对密封的其他应用领域中,前述旋转密封阀的上述夹料现象也同样存在,且一直未得以有效解决。 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旋转密封阀的整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有效规避叶片转动时的夹料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旋转密封阀应用于颗粒状物料进料处时,所存在的叶片转动夹料的缺陷。 ( 二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密封阀,其阀体内设置有多个旋转叶片,且所述阀体内腔分别连通进料部和排料部;在叶片转动方向相对侧的所述进料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挡料部件;且在水平投影面内,所述挡料部件覆盖其下方的进料部内壁与阀体内壁的连接转角。 优选地,所述挡料部件为固定设置在所述进料部内壁上的挡料板。 优选地,所述叶片配置为可双向转动,所述挡料部件具体为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个相对侧的所述进料部的内壁上。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阀组,包括设置在同一物料导通路径上的旋转密封阀和插板阀;其中,所述旋转密封阀的阀体内设置有多个旋转叶片;所述插板阀设置在所述旋转密封阀的进料部上游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阀的阀板插入侧位于,叶片转动方向相对侧的进料部内壁的上方;且在水平投影面内,所述插板阀的阀板覆盖其下方的所述旋转密封阀的进料部内壁与阀体内壁的连接转角。 优选地,所述插板阀的插板开合方向,与所述旋转密封阀的叶片转动轴心线垂直,且阀板面法向垂直于轴心线。 优选地,所述旋转密封阀的叶片配置为可双向转动;所述插板阀具体为两个,分别位于两个相对侧的所述进料部的内壁上,且上下游间隔设置。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塔体,通过其进料口设置的阀,控制进入所述塔体内部的物料流量;所述阀具体为如前所述的旋转密封阀,或者为如前所述的阀组。 优选地,所述塔体为需要间隔给料并且需要气体密封的吸附塔。 优选地,所述塔体为需要间隔给料并且需要气体密封的解析塔。 (三)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基于旋转密封阀,本专利技术在叶片转动方向相对侧的进料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挡料部件;基于集成旋转密封阀和插板阀的阀组,本专利技术插板阀的阀板插入侧位于,叶片转动方向相对侧的进料部内壁的上方;两者的核心设计构思为,在水平投影面内,挡料部件和插板阀的阀板覆盖其下方的插板阀的进料部内壁与阀体内壁的连接转角。如此设置,本专利技术原理性的调整了物料进入旋转密封阀后的物料下落路径,具体而言,当物料进入时,挡料部件或者阀板下方的物料路径,大体位于其内沿与相对侧腔室内壁之间,旋转密封阀叶片外沿与其转动趋势相对侧阀腔内壁的转角处无物料通过,或者说,物料路径已远离可发生夹料的位置处;由此使得,在叶片进入与阀体内壁滑动配合状态的时刻,可完全规避夹料的可能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应用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可有效避免夹料造成的物料非正常损耗,降低了系统运行成本;另一方面,可降低破碎物料或粉末物料对系统运行可靠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堵阀等故障的发生机率,进一步地大大降低了停机检修的维护成本,为系统作业效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现有一种典型旋转密封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现有旋转密封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I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密封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述挡料部件的俯视方向布置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阀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所述插板阀的俯视方向布置示意图。 图4-图 7 中: 阀体1、叶片2、进料部3、排料部4、挡料部件5、内沿51、插板阀6、阀板内沿6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不失一般性,本实施方式以活性炭作为被控物料主体详细说明旋转密封阀及集成旋转密封阀的阀组,应当理解,不同的被控物料主体对于本申请的核心设计并非构成限制。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4,该图为本实施方式所述旋转密封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旋转密封阀的阀体I内设置有多个旋转叶片2,且阀体I内腔分别连通有进料部3和排料部4 ;与现有技术相同,位于进料部3下方的相邻两叶片2之间的容腔盛装活性炭后,随着叶片2的转动而位移,转动至该空腔与排料部4连通时,活性炭经由排料部4流动至下游部件(图中未示出);其中,各叶片2的外沿与阀体I内壁之间滑动配合,由此可避免旋转密封阀的上下游之间气体连通,从而满足应用系统的密封要求。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吸附塔的阀体1、叶片2和排料部4等基本功能部件,均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故本文不再赘述。 其中,旋转密封阀的进料部3内壁上设置有挡料部件5,如图4所示,该挡料部件5设置在叶片转动方向相对侧的进料部3的内壁上,具体为板状结构并向内延伸设置;这里的“延伸”是指,挡料部件5的内侧端悬置于进料部3的容腔。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方位词“内”和“外”是以阀体内部中心为基准定义的,应当理解,上述方位词的使用对于本方案并不构成任何限制。 本方案中,挡料部件5的延伸进入内腔的尺寸直接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密封阀,其阀体内设置有多个旋转叶片,且所述阀体内腔分别连通进料部和排料部;其特征在于,在叶片转动方向相对侧的所述进料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挡料部件;且在水平投影面内,所述挡料部件覆盖其下方的进料部内壁与阀体内壁的连接转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密封阀,其阀体内设置有多个旋转叶片,且所述阀体内腔分别连通进料部和排料部;其特征在于,在叶片转动方向相对侧的所述进料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挡料部件;且在水平投影面内,所述挡料部件覆盖其下方的进料部内壁与阀体内壁的连接转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密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部件为固定设置在所述进料部内壁上的挡料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密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配置为可双向转动,所述挡料部件具体为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个相对侧的所述进料部的内壁上。4.一种阀组,包括设置在同一物料导通路径上的: 旋转密封阀,其阀体内设置有多个旋转叶片;和 插板阀,设置在所述旋转密封阀的进料部上游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阀的阀板插入侧位于,叶片转动方向相对侧的进料部内壁的上方;且在水平投影面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敏肖中元叶恒棣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