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菊香专利>正文

一种番茄晚疫病的防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034418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番茄晚疫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番茄晚疫病病原菌污染纯化方法实验,取得番茄晚疫病菌菌丝耐最高温度可达到43℃,在4℃情况下菌丝仍可以生长, 经8h番茄晚疫病孢子囊可全部将孢子释放出来, 同时本试验提出了番茄晚疫  病病原菌污染纯化方法。对番茄晚疫病病原菌高温致死实验、低温保存实验、室温下孢子囊释放孢子时间及方式观察,受杂菌污染纯化方法研究,取得番茄晚疫病病菌的防治依据,使番茄晚疫病病原菌种植防治、药剂防治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实验其有效率达到98.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其特征在于通过所番茄晚疫病病原菌污染纯化方法实验,取得番茄晚疫病菌菌丝耐最高温度可达到43℃,在4℃情况下菌丝仍可以生长, 经8h番茄晚疫病孢子囊可全部将孢子释放出来, 同时本试验提出了番茄晚疫 病病原菌污染纯化方法。对番茄晚疫病病原菌高温致死实验、低温保存实验、室温下孢子囊释放孢子时间及方式观察,受杂菌污染纯化方法研究,取得番茄晚疫病病菌的防治依据,使番茄晚疫病病原菌种植防治、药剂防治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实验其有效率达到98.7%。【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番茄晚疫病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严重发生,如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法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均有报道。而我国北京、山西、云南、贵州、山东、陕西、河南、河北、四川、湖北等省市也在不同时期报道番茄种植遭受到晚疫病不同程度的危害。番茄晚疫病保护地、露地均可发生,但主要危害保护地番茄。连续阴雨天气多的年份危害严重。发病严重时造成茎部腐烂、植株萎蔫和果实变褐色,影响产量。番茄晚疫病症状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为害叶、茎、果,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幼苗感病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呈黑褐色,最终导致植株幼苗染病,由叶片向主茎发展,使叶柄和茎变细呈黑褐色而腐烂折倒,全株萎蔫,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霉层。幼茎基部发病,形成水溃状缢缩,幼苗萎蔫或倒伏。成株期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发病,形成暗绿色水浸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呈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健交界处出现白霉,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茎部病斑最初呈黑色凹陷,后变黑褐腐烂,易引起主茎病部以上枝叶萎蔫。青果染病,病斑呈油浸状暗绿色,后变黑褐色,稍凹陷,病部较硬,边缘呈明显的云纹状。湿度大时生长白霉,迅速腐烂。番茄晚疫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里越冬,亦可以菌丝体潜伏在马铃薯的薯块上由春播植株上传给番茄。病菌孢子囊通过气流和雨水落到植株上后,在水中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再萌发,侵入到植物组织中去。当田间形成中心病株后,产生大量繁殖体,再经风雨向四周扩展,慢慢形成普遍发病。此病由致病疫霉真菌浸染引起。低温潮湿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温度在18?22°C、相对湿度在95%?100%时利于发生和流行。当叶片上有水滴存在时,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萌发。温度在20?23°C时菌丝生长最快。是否发病与流行,决定水滴或水膜的存在。偏施氮肥、底肥不足、连阴雨、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浇水过多、密度过大均易于该病发生。病菌经气流、灌溉水进行传播再侵染。该病为多次重复浸染的流行性病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掌握番茄晚疫病菌菌丝耐最高温度可达到43 °C,在4 °C情况下菌丝仍可以生长,经8 h番茄晚疫病孢子囊可全部将孢子释放出来,提出了番茄晚疫病病原菌污染纯化方法和种植防治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番爺晚疫病病原菌污染纯化方法 1、高温致死实验 病菌1 h处理结果表明,当温度升高到彡45 °C时,菌丝和孢子失去了活力。温度保持在<43 1:情况下,菌丝和孢子仍然具有活力。病菌在28、30 1:恒温箱中1周,取出后接到新的黑麦培养基上,结果发现菌丝仍具有生活力。 2、低温保存实验 低温保存试验结果表明,在-20 °C情况下的菌丝I周后死亡,4 °C保存6个月仍然具有活力。 3、室温下孢子囊释放孢子时间及方式观察 实验结果表明,10 min后开始有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大多聚集在孢子囊附近;3 h后游动孢子释放309Γ50%(由血球计数板观测);8 h后观察基本上所有的孢子释放完毕(由血球计数板观测)。 4、番茄晚疫病病菌受杂菌污染纯化方法 污染的病菌菌丝经伤口处理后进行培养的结果表明,3 d后植株开始发病,将病组织取下,重新进行分离培养及纯化,即可得到纯的番茄晚疫病菌。 二、番爺晚疫病病原菌防治方法 1、番茄晚疫病病原菌种植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如中蔬4号、5号、强丰、佳粉、中杂4号等品种;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加强肥水管理,晴天浇水并防止大水漫灌,保护地浇灌后适时通风,施足底月巴,采用配方施肥;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清除中心病株。 2、番茄晚疫病病原菌药剂防治 ①喷雾施药.选用4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脲锰锌(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②粉尘施药。选用5%霜脲锰锌粉尘剂每亩每I公斤、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每次I公斤,于傍晚棚室封棚前施药,过夜即可。7?8天一次,连续3?4次。 ③烟雾施药。选用45%百菌清烟剂250克/亩次,傍晚施药,封闭棚室。 ④灌根施药。选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每株灌药液300克左右即可。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番茄晚疫病病原菌高温致死实验、低温保存实验、室温下孢子囊释放孢子时间及方式观察,受杂菌污染纯化方法研究,取得番茄晚疫病病菌的防治依据,使番茄晚疫病病原菌种植防治、药剂防治取得良好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甘肃某地番茄种植基地晚疫病病原菌种植防治做进一步说明。 实例一、 1、番茄晚疫病病原菌实验 1.1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培养 病组织分离方法:将番茄组织病叶、茎或果实用0.1%的升汞溶液浸泡3?5 min,进行表面消毒,在叶片病斑与健康组织交界处用消毒的解剖刀切取I?2 mm的病组织小块,投入4%次氯酸钠溶液中进行再次消毒30 S,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最后用消毒的镊子将组织小块转移到黑麦培养基中,每个培养皿放2?3块病样组织块,将培养皿放Λ 20 1:的温箱中培养。 当病块组织生长2?3 d时,便可以看到白色、稀疏的菌丝环绕在病样组织周围,第4天便可以在无菌操作间内、在无菌条件下用消毒的接种钩挑取菌落边缘的菌丝体,再次接种到新的黑麦培养基中央,进行多次的分离纯化,直至菌落生长整齐一致没有杂菌出现为止。如果有杂菌出现,只能再从病组织上重新分离,所以一旦污染极难纯化。单孢分离法:用无菌水将分生孢子从所采集的番茄晚疫病叶片上冲洗下来,稀释成一定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均匀地涂布于黑麦培养基表面,在显微镜下找到平板表面的单个分生孢子,用灭菌的细金属针将单个孢子转移到新的黑麦培养基表面,在20 °C的生物培养箱内培养。3?4 d后在单孢分离的平板培养基上长出白色的小菌落,从这些小菌落的边缘挑取约1?2 mm左右的菌丝小块再次接种到新的黑麦培养基中,在20 °C温箱内培养,进行多次纯化,直至得到完全纯化的培养物。 1.2 方法 1.2.1高温致死情况 将培养10 d左右的番茄晚疫病病菌培养皿直接放入28、30、33、35、37、39、41、43、45、47、49 °C等的恒温培养箱中,待温度恒定放入,温度差在0.2 °C左右,每个处理3次重复,1 h后取出,在无菌操作情况下取菌落边缘菌丝块放入新的黑麦培养基中培养3^4 d,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将培养10 d左右的番茄晚疫病病菌培养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番茄晚疫病的防治方法所述的番茄晚疫病病原菌污染纯化方法为:(1)高温致死实验  病菌1 h 处理结果表明, 当温度升高到≥45 ℃时, 菌丝和孢子失去了活力,温度保持在≤43 ℃情况下, 菌丝和孢子仍然具有活力,病菌在28、30 ℃恒温箱中1 周, 取出后接到新的黑麦培养基上, 结果发现菌丝仍具有生活力;(2)低温保存实验  低温保存试验结果表明, 在‑ 20 ℃情况下的菌丝1 周后死亡, 4 ℃保存6 个月仍然具有活力;(3)室温下孢子囊释放孢子时间及方式观察  实验结果表明, 10 min 后开始有游动孢子释放, 游动孢子大多聚集在孢子囊附近; 3 h 后游动孢子释放30%~50%( 由血球计数板观测) ; 8 h 后观察基本上所有的孢子释放完毕( 由血球计数板观测) ;(4)番茄晚疫病病菌受杂菌污染纯化方法  污染的病菌菌丝经伤口处理后进行培养的结果表明, 3 d 后植株开始发病, 将病组织取下, 重新进行分离培养及纯化, 即可得到纯的番茄晚疫病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菊香
申请(专利权)人:周菊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