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以及利用该装置的液体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30468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其中,包括:主体,朝长度方向扩张,在内部形成有空间;流入口,连接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下端一侧,混合有气体和液体的混合液流入主体内部;螺旋形混合液引导构件,连接设置于所述流入口,朝上方扩张而提供流入到流入口的混合液的移动路径;冲突板,邻接设置于所述混合液引导构件的末端,用于使通过混合液引导构件的混合液冲突而形成超微细气泡;以及排放口,连接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上部一侧,用于排放包含有超微细气泡的液体,所述超微细气泡通过冲突板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其中,包括:主体,朝长度方向扩张,在内部形成有空间;流入口,连接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下端一侧,混合有气体和液体的混合液流入主体内部;螺旋形混合液引导构件,连接设置于所述流入口,朝上方扩张而提供流入到流入口的混合液的移动路径;冲突板,邻接设置于所述混合液引导构件的末端,用于使通过混合液引导构件的混合液冲突而形成超微细气泡;以及排放口,连接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上部一侧,用于排放包含有超微细气泡的液体,所述超微细气泡通过冲突板形成。【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引导被流入到超微 细气泡发生装置的包含气体的液体混合液,使其与壁面冲突,并利用因冲突而产生的超微 细气泡将气体溶解于液体的。
技术介绍
-般,用于生物废水处理的活性污泥法,通过各种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由于氧气的 传递效率直接关系到处理效率,因此,在此分解过程中必须供应氧气,氧气的传递效率越 高,其处理效率也增加。 通常,在活性污泥法过程中所消耗的氧气是通过散气管、气泡散气管或微细气泡 散气管等散气机或单一型、表面搅拌式等机械式曝气装置来供应。 但是,由于利用散气机供应氧气的方法采用利用供应空气的另外的泵而向气泡散 气管或微细气泡散气管注入空气的方法,因此,不仅需要动力,而且,通过形成于气泡散气 管或微细气泡散气管的孔排放的气泡大致保持2-10mm的大小,从而,气泡与废水的接触面 积小,且将氧气充分溶解于废水中的停留时间不充分。尤其,注入臭氧的工程中,现有陶瓷 微细气泡散气管所发生的臭氧气泡的直径为2-10mm,其气泡的上升速度为24cm/sec,非常 快,因此废水中存在的臭氧的停留时间为20-30分钟。因此,为了回收尚未溶解于废水中的 臭氧,需要具备臭氧回收设施。 机械式曝气装置,存在由于物理性地搅乱储藏于储水槽的废水而使包含于大气中 的氧气溶解于废水中,因此,将氧气传送到所要处理的废水深部并不容易的问题。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大韩民国授权专利第0444886号公开了超微细气泡发生装 置,所述装置,包括:流入口,用于流入含有气体的液体;废水引导构件,用于提供所述流入 的液体的路径;冲突板,用于通过废水引导构件的液体冲突而形成超微细气泡;以及排放 口,用于排放含有微细气泡的液体。 但是,所述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存在如下问题,即由于排放包含超微细气泡的液 体的排放口形成于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的下部一侧,而局部浮升的气泡从超微细气泡发生 装置的上部开始积累,因此,长时间运行后,被积累的空气会缩短废水的停留时间,并且,需 要将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内的空气定期地排放至外部。 尤其,发生在所述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的超微细气泡具有要浮升的特性,因此,局 部气体与液体一起积累在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的上部,比以容积计,气体和液体(废水)的 气液被限制为4-8容积% (例如,当气体流量为4m3/min时,液体流量为50-100m3/min),从 而,气体和液体的接触效率减小。 而且,所述现有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存在如下问题,即为了克服由于所述气体和 液体的接触比减小而发生的效率减低,而需用更高的压力向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注入气体 及液体的混合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所述装置将用于产生超微细 气泡的气体及液体的混合液移动路径形成为螺旋形,从而以高的流速提供混合液,而可以 制造超微细气泡,同时,可以防止超微细气泡停留在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的上部。 本专利技术提供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其中,包括:主体,朝长度方向扩张,在内部形成 有空间;流入口,连接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下端一侧,混合有气体和液体的混合液流入主体内 部;螺旋形混合液引导构件,连接设置于所述流入口,朝上方扩张而提供流入到流入口的混 合液的移动路径;冲突板,邻接设置于所述混合液引导构件的末端,用于使通过混合液引导 构件的混合液冲突而形成超微细气泡;以及排放口,连接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上部一侧,用于 排放包括超微细气泡的液体,所述超微细气泡通过冲突板形成。 而且,本专利技术提供包括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的液体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液体处理 装置,包括:储藏槽,用于储藏需要处理的液体;泵,连接设置于所述储藏槽,用于吸引及排 放储藏在所述储藏槽的液体;注入器,连接设置于所述泵,供从泵排放的液体通过,并将需 要溶解于液体的气体混合在液体而生成气体和液体的混合液;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连接 设置于所述注入器的一侧,流入从注入器排放的混合液而制造含有超微细气泡的液体。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通过将混合有气体的液体与冲突板冲突,从 而可以制造超微细气泡。 并且,所述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可以使超微细气泡长时间停留在液体中,从而不 仅能提高气体和液体的接触面积,而且,在低压力下也能以所需的流速提供混合液而制造 超微细气泡,因此可以节约处理液体时所需的动力费用,进而可以防止超微细气泡停留在 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的上部,而可以提高气体和液体的接触比。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I (A)、图I (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包含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的液体处理装置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包含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的污水/废水处理系统的构造示意 图。 图4是按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的使用时间表示溶解氧变化示意 图 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的物质平衡流程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2 :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4 :主体,6 :流入口,8 :排放口,10 :混合液引导构件,12 : 冲突板,13 :圆盘形排放板,14 :挡板,16 :排水口,18 :注入器,20 :泵,22 :储藏槽,气浮池, 24 :末端,26 :污水/废水处理系统,28 :絮凝混合槽,30 :搅拌机,32 :气浮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从一个观点,本专利技术提供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其包括:主体,朝长度方向扩张,在 内部形成有空间;流入口,连接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下端一侧,用于使混合有气体和液体的混 合液流入到主体内部;螺旋形混合液引导构件,连接设置于所述流入口,朝上方扩张而提供 流入到流入口的混合液的移动路径;冲突板,邻接设置于所述混合液引导构件的末端,用于 使通过所述混合液引导构件的混合液冲突而形成超微细气泡;以及排放口,连接设置于所 述主体的上部一侧,用于排放包括超微细气泡的液体,所述超微细气泡通过冲突板形成。 从另一个观点,本专利技术提供包括所述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的液体处理装置。 此时,所述液体处理装置,可包括:储藏槽,用于储藏需要处理的液体;泵,连接设 置于所述储藏槽,用于吸引及排放储藏在储藏槽的液体;注入器,连接设置于所述泵,供从 泵排放的液体通过,并将需要溶解于液体的气体混合于液体而生成气体和液体的混合液; 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连接设置于所述注入器的一侧,流入从注入器排放的混合液而制造 含有超微细气泡的液体。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是将污水、废水或这些的混合物等液体与气体 混合后,高速冲突于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其中,包括:主体,朝长度方向扩张,在内部形成有空间;流入口,连接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下端一侧,用于使混合有气体和液体的混合液流入主体内部;螺旋形混合液引导构件,连接设置于所述流入口,朝上方扩张而提供流入到流入口的混合液的移动路径;冲突板,邻接设置于所述混合液引导构件的末端,用于使通过混合液引导构件的混合液冲突而形成超微细气泡;以及排放口,连接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上部一侧,用于排放包含有超微细气泡的液体,所述超微细气泡通过冲突板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钟国
申请(专利权)人:伊耐特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