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照文专利>正文

一种万向弹性固定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01619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4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万向弹性固定棒,属医疗器械的人体内置入物技术领域。它由U形变形结构、扭转连接板、圆柱体构成,所述的U形变形结构由至少一个垂直U形和一个水平U形构成,当U形变形结构的两侧固接有扭转连接板时,扭转连接板的另一端固接有圆柱体;当U形变形结构的一侧固接有扭转连接板时,U形变形结构的另一侧直接与圆柱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实现手术节段在矢状位上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与旋转等各方向的弹性活动;其弹性活动充分,术后抗弹性衰减能力强,可用于脊柱的一个节段或多个节段,也可用于骨折脱位的动态固定。解决了目前使用的各种动态脊柱内固定物不能保留脊柱在各方向上充分的弹性活动,以及抗弹性衰减能力弱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万向弹性固定棒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万向弹性固定棒,属医疗器械的人体内置入物

技术介绍
目前,脊柱融合技术在治疗脊柱疾病,尤其是下腰痛和腰椎不稳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融合率达90%以上。但有研究表明,其临床疗效并未达到期望值;而且坚强内固定和脊柱融合术存在加速邻近节段退变、内固定失败、术后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的可能。鉴于此,脊柱动态固定正在成为近年来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比较热门的一种技术。动态内固定系统的植入在不牺牲脊柱即刻稳定性的前提下将其动态固定,术后可分散坚固内固定的负荷传导,避免应力遮挡,棘间产生的撑开力可在手术节段产生相对的后凸,使内折的黄韧带反向张开以减少其对椎管的侵入,增大椎管容积,还可恢复椎间隙高度,增加椎管及椎间孔的面积、卸载后方纤维环的负荷,减少相应节段小关节载荷。术后患者恢复迅速,复发率低,疼痛等症状缓解显著,可早期下床活动、恢复日常生活等诸多优点。但现有的脊柱动态内固定器尚存在不少缺陷,如有的固定器只能提供某一方向上的活动(如Coflex只能提供矢状位的伸屈);如弹簧系统固定器抗弹性衰减能力差,且制作成本很高;如弹性棒固定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万向弹性固定棒,它由U形变形结构、扭转连接板(3)、圆柱体(4)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变形结构由至少一个垂直U形(1)和一个水平U形(2)构成,当U形变形结构的两侧分别固接有扭转连接板(3)时,扭转连接板(3)的另一端分别固接有圆柱体(4);当U形变形结构的一侧固接有扭转连接板(3)时,U形变形结构的另一侧直接与圆柱体(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万向弹性固定棒,它由U形变形结构、扭转连接板(3)、圆柱体(4)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变形结构由至少一个垂直UB(I)和一个水平U形(2)构成,当U形变形结构的两侧分别固接有扭转连接板(3)时,扭转连接板(3)的另一端分别固接有圆柱体(4);当U形变形结构的一侧固接有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照文
申请(专利权)人:李照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