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行电梯防脱轨对重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00784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4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直行电梯防脱轨对重框架,包括有返绳轮、对重导靴座、对重块、上横梁、下横梁和立柱,上横梁和下横梁各自分别由两个并排设置的连接板构成,连接板中部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水平前折弯,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后折弯,两个连接板上的后折弯并排相对设置分别构成上横梁或下横梁,上横梁或下横梁分别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所对应的立柱上端和下端上;通过本技术方案,大提高了承重效果,使上横梁和下横梁不易发生变形,减弱了导靴对导轨摩擦面畸形,降低了对重块的材料要求,可采用矿渣或水泥制作的对重块,从而有效的降低制作成本,有效的减少了现场施工的工作量,省却了施工现场动用电焊和汽焊,提高了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环保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行电梯防脱轨对重框架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直行电梯,特别是涉及一种直行电梯防脱轨对重框架。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的直行电梯对重框架中,要先从框架的横梁说起,传统的方式是采用厚板钻孔组装的方式,因为直接采用两块铁板平行组装,需要的强度较大,从而对铁板的厚度要求高,在使用过程中,太薄的铁板容易弯折,两端的导靴会因此发生扭动,使导靴与导轨的摩擦面畸形,从而加速导靴和导轨的损耗,同时采用厚铁板,对于传统方法,对厚板本身的品质也要有一定要求,如果直接采用带有一定弧度的厚板,矫正起来比较费力,如果矫正不好,也会产生导靴与导轨的摩擦畸形。 在现有技术的直行电梯对重框架中,位于对重框架下方的对重蹲簧板和对重缓冲座也是采用厚铁板作成,需要通过在施工现场以焊接方式与对重框架的下横梁相连接,安全性差,污染严重。 在现有技术的直行电梯对重框架中,对重框架的上横梁上设置U型孔,在U型孔内安装绳轮,实际加工中,对厚板开设U型孔大多采用气割或铣孔方式,费工费时,安全性差,污染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行电梯防脱轨对重框架,通过本技术方案,大提高了承重效果,使上横梁和下横梁不易发生变形,减弱了导靴对导轨摩擦面畸形,对降低了对原材料的品质要求,降低了应用难度;加大了对重块的防护,降低了对重块的材料要求,可采用矿渣或水泥制作的对重块,从而有效的降低制作成本,减少了现场施工的工作量,省却了施工现场动用电焊和汽焊,提高了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环保需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直行电梯防脱轨对重框架,包括有返绳轮、对重导靴座、对重块、上横梁、下横梁和立柱,所述返绳轮设置在上横梁的中部上,所述对重块导靴座分别固定在上横梁或下横梁的两端上,所述对重块摆放在下横梁的上面上,所述立柱由C形折弯板制成,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各自分别由两个并排设置的连接板构成,所述连接板中部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水平前折弯,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后折弯,两个连接板上的后折弯并排相对设置分别构成上横梁或下横梁,并且上横梁或下横梁分别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所对应的立柱上端和下端上。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包括对重块挡板,所述对重块是在矩形块状上抹除四角形成具有四个对重块斜面的八角形对重块,构成上横梁和下横梁的连接板上的水平前折弯两侧上设置有与对重块外形相吻合的抹角,所述对重块挡板为条状折弯板,所述对重块挡板的一侧分别固定在立柱上,所述对重块挡板的另一侧分别抵压在所对应连接板水平前折弯抹角上和对重块斜面上。 两侧立柱上部的内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对重块压板,所述对重块压板为直角形,对重块压板的垂直端固定在立柱上,水平端上设置有顶压螺钉,所述顶压螺钉通过旋转顶压在对重块的上表面上。 所述下横梁上设置有对重蹲簧板和对重缓冲座,所述对重蹲簧板由铁板折成门字形,对重缓冲座由铁板折成中空的矩形,所述对重蹲簧板两侧的竖直面分别通过固定螺栓与下横梁上两个连接板的垂直平面相固定,对重缓冲座通过螺栓与位于对重蹲簧板底部的水平面相固定。 所述上横梁两个连接板的水平前折弯上设置有固定通孔,所述返绳轮两侧轴伸端通过U形螺栓固定在上横梁底面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直行电梯防脱轨对重框架,通过本技术方案,1.大提高了承重效果,在承重侧面起到了支撑的作用,使上横梁和下横梁不易发生变形,减弱了导靴对导轨摩擦面畸形,对降低了对原材料的品质要求,降低了应用难度;2.加大了对重块的防护,降低了对重块的材料要求,可采用矿渣或水泥制作的对重块,从而有效的降低制作成本,3.从工艺上采用螺栓或U型U型螺栓进行固定对重块蹲簧板、对重缓冲座和返绳轮,有效的减少了现场施工的工作量,省却了施工现场动用电焊和汽焊,提高了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环保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技术中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中上横梁和下横梁中的连接板展开图。 图5为本技术中连接板的结构图。 图6为图5俯视图。 图7为图5左视图。 图8为本技术中对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技术中对重块挡板的结构图。 图10为图9的侧视图。 图11为本技术中对重蹲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侧视图。 图13为本技术中对重缓冲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 3侧视图。 图中,I返绳轮、2对重导靴座、3对重块、4上横梁、5下横梁、6立柱,7连接板、8水平前折弯、9后折弯、10对重块挡板、11抹角、12对重块斜面、13对重块压板、14顶压螺钉、15对重蹲簧板、16对重缓冲座、17 U形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的直行电梯防脱轨对重框架,包括有返绳轮1、对重导靴座2、对重块3、上横梁4、下横梁5和立柱6,所述返绳轮I设置在上横梁4的中部上,所述对重块导靴座2分别固定在上横梁4或下横梁5的两端上,所述对重块3摆放在下横梁5的上面上,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立柱6由C形折弯板制成,所述上横梁4和下横梁5各自分别由两个并排设置的连接板7构成,如图4-图7所示,所述连接板7中部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水平前折弯8,连接板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后折弯9,两个连接板7上的后折弯9并排相对设置分别构成上横梁4或下横梁5,并且上横梁4或下横梁5分别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所对应的立柱6上端和下端上。 如图8-图10所示,本技术中包括对重块挡板10,所述对重块3是在矩形块状上抹除四角形成具有四个对重块斜面12的八角形对重块3,构成上横梁4和下横梁5的连接板7上的水平前折弯8两侧上设置有与对重块3外形相吻合的抹角11,所述对重块挡板10为条状折弯板,所述对重块挡板10的一侧分别固定在立柱6上,所述对重块挡板10的另一侧分别抵压在所对应连接板7水平前折弯8抹角11上和对重块斜面12上。 如图1中所示,本技术中,两侧立柱6上部的内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对重块压板13,所述对重块压板13为直角形,对重块压板13的垂直端固定在立柱6上,水平端上设置有顶压螺钉14,所述顶压螺钉14通过旋转顶压在对重块3的上表面上。 如图11-图14所示,本技术中,所述下横梁5上设置有对重蹲簧板15和对重缓冲座16,所述对重蹲簧板15由铁板折成门字形,对重缓冲座16由铁板折成中空的矩形,所述对重蹲簧板15两侧的竖直面分别通过固定螺栓与下横梁5上两个连接板7的垂直平面相固定,对重缓冲座16通过螺栓与位于对重蹲簧板15底部的水平面相固定。 所述上横梁4两个连接板7的水平前折弯8上设置有固定通孔,所述返绳轮I两侧轴伸端通过U形螺栓固定在上横梁4底面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行电梯防脱轨对重框架,包括有返绳轮、对重导靴座、对重块、上横梁、下横梁和立柱,所述返绳轮设置在上横梁的中部上,所述对重块导靴座分别固定在上横梁或下横梁的两端上,所述对重块摆放在下横梁的上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由C形折弯板制成,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各自分别由两个并排设置的连接板构成,所述连接板中部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水平前折弯,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后折弯,两个连接板上的后折弯并排相对设置分别构成上横梁或下横梁,并且上横梁或下横梁分别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所对应的立柱上端和下端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行电梯防脱轨对重框架,包括有返绳轮、对重导靴座、对重块、上横梁、下横梁和立柱,所述返绳轮设置在上横梁的中部上,所述对重块导靴座分别固定在上横梁或下横梁的两端上,所述对重块摆放在下横梁的上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由C形折弯板制成,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各自分别由两个并排设置的连接板构成,所述连接板中部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水平前折弯,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后折弯,两个连接板上的后折弯并排相对设置分别构成上横梁或下横梁,并且上横梁或下横梁分别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所对应的立柱上端和下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行电梯防脱轨对重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重块挡板,所述对重块是在矩形块状上抹除四角形成具有四个对重块斜面的八角形对重块,构成上横梁和下横梁的连接板上的水平前折弯两侧上设置有与对重块外形相吻合的抹角,所述对重块挡板为条状折弯板,所述对重块挡板的一侧分别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靖辉史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升华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