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婷婷专利>正文

新型D-SUB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9645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4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D-SUB连接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公插和母座,所述公插设有第一底座和第一铁壳,所述母座设有第二底座和第二铁壳,所述第一铁壳底端设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二铁壳底端对应于第一磁铁的位置处设有可与第一磁铁吸合的磁性物体,所述公插与母座完全配合时,所述第一磁铁与磁性物体相抵触,所述公插与母座上设有可实现公插和母座固定与拆卸的固定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插与母座配合时,由于所述第一铁壳底端设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二铁壳底端设有磁性物体,两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吸引的磁力,在这种磁力作用下,公插跟母座能紧紧贴合在一起,防止插针发生松动,保证信号正常稳定的传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D-SUB连接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公插和母座,所述公插设有第一底座和第一铁壳,所述母座设有第二底座和第二铁壳,所述第一铁壳底端设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二铁壳底端对应于第一磁铁的位置处设有可与第一磁铁吸合的磁性物体,所述公插与母座完全配合时,所述第一磁铁与磁性物体相抵触,所述公插与母座上设有可实现公插和母座固定与拆卸的固定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插与母座配合时,由于所述第一铁壳底端设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二铁壳底端设有磁性物体,两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吸引的磁力,在这种磁力作用下,公插跟母座能紧紧贴合在一起,防止插针发生松动,保证信号正常稳定的传送。【专利说明】新型D-SUB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D-SUB连接器。
技术介绍
D-SUB是一种模拟信号接口,按需求有不同的接口数,通常用于电脑的显示卡、显示器及其他设备,用于传送模拟讯号。目前最广泛使用的D-SUB连接器,包括公插跟母座,均由端子和前后铁壳构成,公插前铁壳内设有插针,母座前铁壳填充有胶芯,胶芯内开设有插孔。 目前,市场上的公插和母座在配合时,普遍采用两个螺栓进行紧固。但是这样的连接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两个主要问题:1、螺栓紧固只能保证D-SUB连接线不被人为挣脱,但是却并不能达到防松的效果,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因为插针与插孔之间松动,没有紧紧贴合在一起而导致信号中断;2、每次装卸过程,都是在很小的空间下,需要同时转动两个螺栓进行紧固,装卸过程很不方便,且过于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D-SUB连接器,能够使插针与插孔紧紧贴合在一起,保证信号的稳定传送,且公插跟母座固定时更快捷,更方便。 一种新型D-SUB连接器,包括公插和母座,所述公插设有第一底座和第一铁壳,所述母座设有第二底座和第二铁壳,所述第一铁壳底端设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二铁壳底端对应于第一磁铁的位置处设有可与第一磁铁吸合的磁性物体,所述公插与母座完全配合时,所述第一磁铁与磁性物体相抵触,所述公插与母座上设有可实现公插和母座固定与拆卸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插与母座配合时,由于所述第一铁壳底端设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二铁壳底端设有磁性物体,两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吸引的磁力,在这种磁力作用下,公插跟母座能紧紧贴合在一起,防止插针发生松动,保证信号正常稳定的传送。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所述磁性物体一体连接有凸块,且所述凸块与所述第二底座间隙设置,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有与第一磁铁铰接的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上开有与所述凸块间隙配合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磁铁上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开有与凸块间隙配合的通孔,且所述凸块与所述第二底座留有空隙,从而保证凸块恰能穿过所述通孔,转动连接杆使凸块穿过所述通孔,如此便将公插跟母座固定,可防止人为的拉扯将D-SUB连接线挣脱,本方案改进了传统的用两个螺栓进行紧固的方式,装卸过程更方便,快捷。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磁性物体为与所述第一磁铁磁性相反的第二磁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磁铁同样能对所述第一磁铁产生磁力,使相互吸引的力更强,从而使插针与插孔更紧密的贴合,保证信号稳定的传送。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磁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大小均与磁性物体相同,所述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磁性物体的厚度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插与母座配合时,所述磁性物体恰能嵌入所述凹槽,使整个结构看上去更简单,美观,所述第一磁铁与磁性物体之间距离更近,相互之间磁力更强,从而使插针与插孔贴合更紧密,信号传送更稳定。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块头部设有弹簧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所述凸块通过所述通孔时,用力压缩凸块头部弹簧片,直到穿过凸块,放掉弹簧片,所述连接杆被卡于弹簧片和所述第二磁铁之间,从而使公插跟母座固定更加牢固,不易被外力挣脱。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内表面设有砂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大通孔与凸块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所述连接杆发生滑动,使公插跟母座固定更牢固。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D-SUB连接器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新型D-SUB连接器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连接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第一铁壳;2、第一底座;3、第二铁壳;4、第二底座;5、第一磁铁;6、磁性物体、凸块;8、连接杆;9、弹簧片;1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新型D-SUB连接器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所述第一铁壳I底端设有第一磁铁5,所述第二铁壳3底端对应于第一磁铁5的位置处设有可与第一磁铁5吸合的磁性物体6,所述公插与母座完全配合时,所述第一磁铁5与磁性物体6相抵触,所述公插与母座上设有可实现公插和母座固定与拆卸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插与母座配合时,由于所述第一铁壳I底端设有第一磁铁5,所述第二铁壳3底端设有磁性物体6,两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吸引的磁力,在这种磁力作用下,公插跟母座能紧紧贴合在一起,防止插针发生松动,保证信号正常稳定的传送。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所述磁性物体6 —体连接有凸块7,且所述凸块7与所述第二底座4间隙设置,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有与第一磁铁5铰接的连接杆8,且所述连接杆8上开有与所述凸块7间隙配合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磁铁5上铰接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上开有与凸块7间隙配合的通孔,且所述凸块7与所述第二底座4留有空隙,从而保证凸块7恰能穿过所述通孔,转动连接杆8使凸块7穿过所述通孔,如此便将公插跟母座固定,可防止人为的拉扯将D-SUB连接线挣脱,本方案改进了传统的用两个螺栓进行紧固的方式,装卸过程更方便,快捷。 所述磁性物体6为与所述第一磁铁5磁性相反的第二磁铁。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磁性物体6也可以是铁、钴、镍等金属材料,但是考虑到这些金属本身不具备磁性,两者之间产生的磁力较小,故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磁性物体6为与所述第一磁铁5磁性相反的第二磁铁。这样,所述第二磁铁同样能对所述第一磁铁5产生磁力,使相互吸引的力更强,从而使插针与插孔更紧密的贴合,保证信号稳定的传送。 所述第一磁铁5上设有凹槽10,所述凹槽的形状、大小均与磁性物体相同,所述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磁性物体的厚度相同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磁铁5上也可以不设有凹槽10,但是考虑到公插与母座配合时候整个结构显得过于繁琐,有失美观,故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第一磁铁5上设有凹槽10,所述磁性物体6恰能嵌入所述凹槽10。这样,公插与母座配合时,所述磁性物体6恰能嵌入所述凹槽10,使整个结构看上去更简单,美观,所述第一磁铁5与磁性物体6之间距离更近,相互之间磁力更强,从而使插针与插孔贴合更紧密,信号传送更稳定。 所述凸块7头部设有弹簧片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所述凸块7通过所述通孔时,用力压缩凸块7头部弹簧片9,直到穿过凸块7,放掉弹簧片9,所述连接杆8被卡于弹簧片9和所述第二磁铁之间,从而使公插跟母座固定更加牢固,不易被外力挣脱。 所述通孔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D‑SUB连接器,包括公插和母座,所述公插设有第一底座和第一铁壳,所述母座设有第二底座和第二铁壳,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铁壳底端设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二铁壳底端对应于第一磁铁的位置处设有可与第一磁铁吸合的磁性物体,所述公插与母座完全配合时,所述第一磁铁与磁性物体相抵触,所述公插与母座上设有可实现公插和母座固定与拆卸的固定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蔡婷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