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模板紧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92348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4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涉及一种建筑用模板紧固装置;包括紧固杆、管材固定件、卡具及模板撑,所述紧固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长形孔,所述紧固杆一端设置有紧固螺孔,所述管材固定件呈L形结构,所述管材固定件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和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心线与第二通孔的轴心线互相垂直,所述第一通孔可容纳紧固杆穿过使管材固定件可沿紧固杆轴向与紧固杆穿插移动配合,所述卡具可插入长形孔作为管材固定件向外侧移动的限位件设置在管材固定件外侧或者卡具可同时插入长形孔和第二通孔作为管材固定件向外侧移动的限位件设置在管材固定件内侧,所述模板撑两端均设置有一个螺套,所述每个螺套通过紧固螺孔与紧固杆连接;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拆除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用模板紧固装置
本技术涉及模板紧固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管材对浇筑混凝土用模板进行固定的建筑用模板紧固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大规模地应用于现代建筑的施工之中,在浇筑混凝土时,需要事先用模板搭建模型,模板大多为木板等板材,搭建时多使用木块、木柱等利用铁钉钉接在一起,不仅搭建十分繁琐,耗费大量人工,而且还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而且影响模板的多次使用,同时大量使用铁钉、木件等连接材料也使施工现场异常混乱,不便管理并且铁钉甚至是木材都不能再重复使用,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缺点,提供一种建筑用模板紧固装置,其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拆除方便,而且可重复使用,不造成浪费。 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用模板紧固装置,包括紧固杆、管材固定件、卡具及模板撑,所述紧固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长形孔,所述紧固杆一端设置有紧固螺孔,所述管材固定件呈L形结构,所述管材固定件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和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心线与第二通孔的轴心线互相垂直,所述第一通孔可容纳紧固杆穿过使管材固定件可沿紧固杆轴向与紧固杆穿插移动配合,所述卡具可插入长形孔作为管材固定件向外侧移动的限位件设置在管材固定件外侧或者卡具可同时插入长形孔和第二通孔作为管材固定件向外侧移动的限位件设置在管材固定件内侧,所述模板撑两端均设置有一个螺套,所述每个螺套通过紧固螺孔与紧固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具上还设置有一缺口,所述卡具采用链条与管材固定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管材固定件上设置有一凹槽,该凹槽的宽度与卡具的厚度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螺套呈锥形,其大端面与紧固螺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螺套采用螺纹与模板撑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具呈直角三角形状或直角梯形状,其中一端的横截面大于第二通孔横截面和长形孔的横截面,另一端的横截面小于第二通孔横截面和长形孔的横截面。 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拆除方便,而且可重复使用,不造成浪费;卡具上设置一个缺口,可方便使用工具放入缺口内将卡具从长形孔内撬出,此外,因卡具与管材固定件是配合使用的,因此采用链条将卡具和管材固定件连在一起避免这两者有其中一个找不到而耽误时间。管材固定件上设置有凹糟可使卡具更好地固定卡紧管材固定件。所述螺套呈锥形,其大端面与紧固螺孔连接,这样可方便将螺套从混凝土取出。所述螺套采用螺纹与模板撑连接,由于模板撑是埋在混凝土中的,因此当要拆螺套时,可直接从模板撑上将螺套扭下来即可。卡具呈直角三角形状或直角梯形状,卡具直角的一面与管材固定件相接触,然后往下敲打卡具时,不致使卡具从长形孔中穿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管材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紧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用模板紧固装置,包括紧固杆2、管材固定件1、卡具3及模板撑6,所述紧固杆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长形孔21,所述紧固杆2 —端设置有紧固螺孔22,所述管材固定件I呈L形结构,所述管材固定件I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11和一个第二通孔12,所述第一通孔11的轴心线与第二通孔12的轴心线互相垂直,所述第一通孔11可容纳紧固杆2穿过使管材固定件I可沿紧固杆2轴向与紧固杆2穿插移动配合,所述卡具3可插入长形孔21作为管材固定件I向外侧移动的限位件设置在管材固定件I外侧,所述模板撑6两端均设置有一个螺套5,所述每个螺套5通过紧固螺孔22与紧固杆2连接。在实际使用中,先在模板7上制出紧固杆穿过的孔洞,紧固杆伸入两模板内部的部分与螺套连接,螺套再连接模板撑,模板撑的另一端连上另一个螺套,另一个螺套再连接另一根紧固杆,两个螺套和一根模板撑是放在模板内的。接下来,在两边的紧固杆上分别套入管材固定件的第一通孔,让管材固定件可沿紧固杆的轴向移动,然后先竖向放置一根木栈8,再横向放置两根木栈,使这两根横向放置的木栈夹住竖向放置的木栈,而这两根横向放置的木栈一根是在紧固杆的上方,一根在紧固杆的下方,而L型管材固定件刚夹住这两根横向放置的木栈,但是管材固定件可在紧固杆的轴向上移动,为了固定住管材固定件,让它紧紧夹住两根横向放置的木栈,那么就需要把卡具插入到紧固杆的长形孔内,同时采用敲打卡具的方式把卡具放入长形孔内,让管材固定件紧紧压住木栈,最终达到固定模板的作用。 两模板之间的空间为容纳浇注混凝土的空间,在浇注混凝土以及混凝土凝固养护的过程中,通过紧固件和管材固定件有效地限制了模板向外膨胀,当混凝土彻底凝固,需要拆模时,先将卡具从紧固件的长形孔抽出,如果卡具卡太紧,可采用敲打卡具下端的方式,让卡具弹出长形孔,然后取走管材固定件,再将紧固杆从螺套中扭出,而由于混凝土硬化后,螺套与混凝土可分离出来,因此只要再将螺套扭出即可,这样只有模板撑留在了混凝土中。所以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拆除方便,而且可重复使用,不造成浪费。 作为本实施例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卡具3上还设置有一缺口 31,所述卡具3采用链条与管材固定件I连接;由于卡具3在使用中需要敲打进长形孔21内,因此卡具紧紧的卡在了长形孔内,当需要取出卡具时,人手是拔不出来了的,因此在卡具上设置一个缺口,可方便使用工具放入缺口内将卡具从长形孔内撬出,此外,因卡具与管材固定件是配合使用的,因此采用链条将卡具和管材固定件连在一起避免这两者有其中一个找不到而耽误的时间。所述管材固定件上设置有一凹槽13,该凹槽的宽度与卡具的厚度相匹配;由于卡具是插入长形孔内的,同时卡具又有一面与管材固定件是相接触以卡紧管材固定件,因此为了能让卡具更好地固定卡紧管材固定件,在管材固定件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槽,该凹槽刚好可容纳卡具与管材固定件相接触的一面(也就是卡具的厚度)。所述螺套呈锥形,其大端面与紧固螺孔连接,在使用过程中,锥形螺套的大端面接触模板,而小端面则是接触混凝土,这样可方便将螺套从混凝土取出。所述螺套采用螺纹与模板撑连接,由于模板撑是埋在混凝土中的,因此当要拆螺套时,可直接从模板撑上将螺套扭下来即可。所述卡具呈直角三角形状或直角梯形状,其中一端的横截面大于第二通孔横截面和长形孔的横截面,另一端的横截面小于第二通孔横截面和长形孔的横截面,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卡具直角的一面与管材固定件相接触,然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建筑用模板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紧固杆、管材固定件、卡具及模板撑,所述紧固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长形孔,所述紧固杆一端设置有紧固螺孔,所述管材固定件呈L形结构,所述管材固定件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和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心线与第二通孔的轴心线互相垂直,所述第一通孔可容纳紧固杆穿过使管材固定件可沿紧固杆轴向与紧固杆穿插移动配合,所述卡具可插入长形孔作为管材固定件向外侧移动的限位件设置在管材固定件外侧或者卡具可同时插入长形孔和第二通孔作为管材固定件向外侧移动的限位件设置在管材固定件内侧,所述模板撑两端均设置有一个螺套,所述每个螺套通过紧固螺孔与紧固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用模板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紧固杆、管材固定件、卡具及模板撑,所述紧固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长形孔,所述紧固杆一端设置有紧固螺孔,所述管材固定件呈L形结构,所述管材固定件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和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心线与第二通孔的轴心线互相垂直,所述第一通孔可容纳紧固杆穿过使管材固定件可沿紧固杆轴向与紧固杆穿插移动配合,所述卡具可插入长形孔作为管材固定件向外侧移动的限位件设置在管材固定件外侧或者卡具可同时插入长形孔和第二通孔作为管材固定件向外侧移动的限位件设置在管材固定件内侧,所述模板撑两端均设置有一个螺套,所述每个螺套通过紧固螺孔与紧固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锐军赵云龙黄益超黄孟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盛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