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飞专利>正文

偏磨鱼顶外捞打捞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88455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2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偏磨鱼顶外捞打捞筒,包括上接头、上滑动连杆、下滑动连杆、导向斜台、上弹簧压板、下弹簧压板、上压缩弹簧、下压缩弹簧、上滑动环套、上钩杆、下滑动环套、下钩杆、下导入杆头、反向倒钩。本使用新型装置的结构原理简单清晰,对于井内落鱼的打捞采用倒钩固定以及内外挤压固定的双重固定方式,使得在打捞的时候不会应为任何的振动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打捞物再次脱落,保证一次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偏磨鱼顶外捞打捞筒
本技术涉及一种偏磨鱼顶外捞打捞筒,具体说是一种具有多重挤压固定外置打捞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常规的修井打捞工具分为矛类内捞和筒类外捞两种方式,打捞成功率都很高,但随着油田开发后期地质条件的复杂化,油水井的生产状况越来越复杂,由于井斜、封隔器坐封、下冲程抽油杆螺旋弯曲,产出液含水高等因素造成的井内偏磨或腐蚀落物越来越多。 当打捞不规则鱼顶的落物,如管类、杆类偏磨严重,鱼顶破裂腐蚀以及小直径杆类落物等,由于受到鱼顶情况的限制,若用常规的矛类内捞工具,油管很容易胀破、劈裂,使鱼顶严重变形,造成找捞复杂化;若用常规的筒类外捞工具,油管很容易变形向内卷曲或缩径,卡瓦牙不能吃入落鱼本体形成有效上提负荷,日前围内还没有较为有效的打捞工具。 特别是鱼顶腐蚀、偏磨严重时,在打捞作业时还有可能使得井下落物情况变的复杂,给打捞作业增加了施工难度,并且有可能造成工程事故,甚至油水井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偏磨鱼顶外捞打捞筒。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方法是:一种偏磨鱼顶外捞打捞筒,包括上接头、上滑动连杆、下滑动连杆、导向斜台、上弹簧压板、下弹簧压板、上压缩弹簧、下压缩弹簧、上滑动环套、上钩杆、下滑动环套、下钩杆、下导入杆头、反向倒钩;所述的上接头的下端通过旋转螺纹和上滑动连杆的上端配合连接,所述的上滑动连杆的下端通过旋转螺纹和下滑动连杆的上端配合连接,所述的下滑动连杆的下端和下导入杆头的平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的导向斜台位于上滑动连杆以及下滑动连杆的下端侧面,所述的上弹簧压板的平端面和上接头的下端面接触连接,所述的下弹簧压板的平端面和上滑动连杆的下端面接触连接,所述的上钩杆的尖端向下,另一端和上滑动环套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倒钩向内呈圆形阵列对称排列,所述的下钩杆的尖端向下,另一端和下滑动环套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倒钩向内呈圆形阵列对称排列,所述的反向倒钩位于上钩杆以及下钩杆的下端内侧面上,所述的上压缩弹簧的一端和上弹簧压板的台阶端接触连接,另一端和上滑动环套的上端接触连接,所述的下压缩弹簧的一端和下弹簧压板的台阶端接触连接,另一端和下滑动环套的上端面接触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滑动环套的外圈直径大于下滑动环套的外圈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钩杆以及下钩杆的反向倒钩排列角度和对应的导向斜台的角度一致。 有益效果 本使用新型装置的结构原理简单清晰,对于井内落鱼的打捞采用倒钩固定以及内外挤压固定的双重固定方式,使得在打捞的时候不会应为任何的振动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打捞物再次脱落,保证一次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本技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本技术装置受力移动示意图; 图3本技术装置滑动环套俯视图; 图4本技术装置滑动环套前视图; 其中,1-上接头、2-上滑动连杆、3-下滑动连杆、4-导向斜台、5-上弹簧压板、6-下弹簧压板、7-上压缩弹簧、8-下压缩弹簧、9-上滑动环套、10-上钩杆、11-下滑动环套、12-下钩杆、13-下导入杆头、14-反向倒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到图4所示,一种偏磨鱼顶外捞打捞筒,包括上接头1、上滑动连杆2、下滑动连杆3、导向斜台4、上弹簧压板5、下弹簧压板6、上压缩弹簧7、下压缩弹簧8、上滑动环套9、上钩杆10、下滑动环套11、下钩杆12、下导入杆头13、反向倒钩14。 上接头I的下端通过旋转螺纹和上滑动连杆2的上端配合连接,上端同样通过螺纹和连接件连接,上滑动连杆2的下端通过旋转螺纹和下滑动连杆3的上端配合连接,下滑动连杆3的下端和下导入杆头13的平端面固定连接,导向斜台4位于上滑动连杆2以及下滑动连杆3的下端侧面,导向斜台4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使得落鱼能够紧贴在滑动连杆的表面接触到滑动环套的下端面,产生向上的挤压力。 上弹簧压板5的平端面和上接头I的下端面接触连接,下端面是一个和弹簧配合的卡台,能够固定连接的压缩弹簧,使其不会晃动偏移,下弹簧压板6的平端面和上滑动连杆2的下端面接触连接,下端面同上设有一个弹簧卡台。 上钩杆10的尖端向下,另一端和上滑动环套9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倒钩向内呈圆形阵列对称排列,下钩杆12的尖端向下,另一端和下滑动环套1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倒钩向内呈圆形阵列对称排列,反向倒钩14位于上钩杆10以及下钩杆12的下端内侧面上,在上下钩杆的下端为一个斜面尖端,配合的倒钩呈一定的角度排列,倒钩向上,主要是为了反向勾住落鱼。 上压缩弹簧7的一端和上弹簧压板5的台阶端接触连接,另一端和上滑动环套9的上端接触连接,下压缩弹簧8的一端和下弹簧压板6的台阶端接触连接,另一端和下滑动环套11的上端面接触连接。 使用的时候,装置向下移动,当接触到落鱼的时候,下导入杆头13进入落鱼内部,下滑动连杆3继续向下,下钩杆12刺入落鱼,当落鱼接触到下滑动环套11的下端面的时候,下滑动环套11向上移动,下压缩弹簧6被压缩,装置继续向下,上钩杆刺入落鱼,在导向斜台4的作用下,落鱼进入到上滑动环套9的下端,将上滑动环套9向上移动,上压缩弹簧5受力压缩。 当弹簧压缩打牌极限后,将整个装置向上提拉,落鱼受到重力以及拉伸力的作用,相对钩杆向下运动,上钩杆10以及下钩杆12的倒钩将落鱼反钩固定,同时上下压缩弹簧向下回复,使得上钩杆10以及下钩杆12的倒钩面和导向斜台4之间形成一个压缩力,将落鱼紧压固定,实现打捞。 实施例2: 如图1到图4所示,一种偏磨鱼顶外捞打捞筒,包括上接头1、上滑动连杆2、下滑动连杆3、导向斜台4、上弹簧压板5、下弹簧压板6、上压缩弹簧7、下压缩弹簧8、上滑动环套9、上钩杆10、下滑动环套11、下钩杆12、下导入杆头13、反向倒钩14。 上接头I的下端通过旋转螺纹和上滑动连杆2的上端配合连接,上端同样通过螺纹和连接件连接,上滑动连杆2的下端通过旋转螺纹和下滑动连杆3的上端配合连接,下滑动连杆3的下端和下导入杆头13的平端面固定连接,导向斜台4位于上滑动连杆2以及下滑动连杆3的下端侧面,导向斜台4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使得落鱼能够紧贴在滑动连杆的表面接触到滑动环套的下端面,产生向上的挤压力。 上弹簧压板5的平端面和上接头I的下端面接触连接,下端面是一个和弹簧配合的卡台,能够固定连接的压缩弹簧,使其不会晃动偏移,下弹簧压板6的平端面和上滑动连杆2的下端面接触连接,下端面同上设有一个弹簧卡台。 上钩杆10的尖端向下,另一端和上滑动环套9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倒钩向内呈圆形阵列对称排列,下钩杆12的尖端向下,另一端和下滑动环套1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倒钩向内呈圆形阵列对称排列,反向倒钩14位于上钩杆10以及下钩杆12的下端内侧面上,在上下钩杆的下端为一个斜面尖端,配合的倒钩呈一定的角度排列,倒钩向上,主要是为了反向勾住落鱼。 上压缩弹簧7的一端和上弹簧压板5的台阶端接触连接,另一端和上滑动环套9的上端接触连接,下压缩弹簧8的一端和下弹簧压板6的台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偏磨鱼顶外捞打捞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1)、上滑动连杆(2)、下滑动连杆(3)、导向斜台(4)、上弹簧压板(5)、下弹簧压板(6)、上压缩弹簧(7)、下压缩弹簧(8)、上滑动环套(9)、上钩杆(10)、下滑动环套(11)、下钩杆(12)、下导入杆头(13)、反向倒钩(14);所述的上接头(1)的下端通过旋转螺纹和上滑动连杆(2)的上端配合连接,所述的上滑动连杆(2)的下端通过旋转螺纹和下滑动连杆(3)的上端配合连接,所述的下滑动连杆(3)的下端和下导入杆头(13)的平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的导向斜台(4)位于上滑动连杆(2)以及下滑动连杆(3)的下端侧面,所述的上弹簧压板(5)的平端面和上接头(1)的下端面接触连接,所述的下弹簧压板(6)的平端面和上滑动连杆(2)的下端面接触连接,所述的上钩杆(10)的尖端向下,另一端和上滑动环套(9)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倒钩向内呈圆形阵列对称排列,所述的下钩杆(12)的尖端向下,另一端和下滑动环套(1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倒钩向内呈圆形阵列对称排列,所述的反向倒钩(14)位于上钩杆(10)以及下钩杆(12)的下端内侧面上,所述的上压缩弹簧(7)的一端和上弹簧压板(5)的台阶端接触连接,另一端和上滑动环套(9)的上端接触连接,所述的下压缩弹簧(8)的一端和下弹簧压板(6)的台阶端接触连接,另一端和下滑动环套(11)的上端面接触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磨鱼顶外捞打捞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I)、上滑动连杆(2)、下滑动连杆(3)、导向斜台(4)、上弹簧压板(5)、下弹簧压板¢)、上压缩弹簧(7)、下压缩弹簧(8)、上滑动环套(9)、上钩杆(10)、下滑动环套(11)、下钩杆(12)、下导入杆头(13)、反向倒钩(14);所述的上接头(I)的下端通过旋转螺纹和上滑动连杆(2)的上端配合连接,所述的上滑动连杆(2)的下端通过旋转螺纹和下滑动连杆(3)的上端配合连接,所述的下滑动连杆(3)的下端和下导入杆头(13)的平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的导向斜台(4)位于上滑动连杆(2)以及下滑动连杆(3)的下端侧面,所述的上弹簧压板(5)的平端面和上接头(I)的下端面接触连接,所述的下弹簧压板(6)的平端面和上滑动连杆(2)的下端面接触连接,所述的上钩杆(10)的尖端向下,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飞何淑兰赵炳瑞唐致福薛兴亮董升平曹晔
申请(专利权)人:何飞何淑兰赵炳瑞唐致福董升平曹晔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