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分流式机油滤清器,包括滤罐及与所述滤罐密封连接的滤座,所述滤罐与所述滤座通过带有通孔的连接轴连通,所述连接轴与设有进出油口的螺密板固定连接,所述滤罐内设有位于所述滤罐上部的精滤芯组件、位于所述精滤芯组件下方的粗滤芯组件及位于所述滤罐中部与所述连接轴连通的第一主油道,所述精滤芯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主油道、所述粗滤芯组件密封连接,经所述精滤芯组件过滤的机油由所述滤座的分流油道回到发动机油底壳,而经所述粗滤芯组件过滤的机油经所述第一主油道及所述滤座的第二主油道进入发动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机油滤清器可对机油中的微小碳颗粒和较大直径的金属或非金属颗粒过滤去除,以保护发动机。(*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分流式机油滤清器
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分流式机油滤清器。
技术介绍
在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机油供给模块中,机油滤清器用于去除机油中的灰尘、金属颗粒物等杂质,以保护发动机。 目前汽车发动机的机油过滤方式主要有两种: (I)使用如图1所示的全流式机油过滤器,一般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过滤效率都不高,其过滤颗粒主要是针对机油流经一些耦合件摩擦表面及发动机内部冲出的一些金属和非金属微粒等,这部分微粒直径比较大(一般直径在10 μ m以上),全流式滤芯可以对其实现很好的过滤效果,但是全流式滤清器对1ym以下的颗粒过滤效果不好,尤其是对于5 μ m以下的颗粒,基本上没有过滤作用。 (2)使用两个滤清器,设置一个精滤器和一个粗滤器对整个润滑系统机油进行过滤,结构如图2所示,这种过滤方法能很好的保护发动机,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滤清器对安装位置、安装空间和分流过滤管道布置要求较高,增加了设计难度和成本等。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分流式机油滤清器,其将精滤芯组件和粗滤芯组件设置在一个滤罐内,分别对机油中的微小碳颗粒和较大直径的金属或非金属颗粒进行过滤去除。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集成分流式机油滤清器,包括滤罐及与所述滤罐密封连接的滤座,所述滤罐与所述滤座通过带有通孔的连接轴连通,所述连接轴与设有进油口的螺密板固定连接,所述滤罐内设有位于所述滤罐上部的精滤芯组件、位于所述精滤芯组件下方的粗滤芯组件及位于所述滤罐中部与所述连接轴连通的第一主油道,所述精滤芯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主油道、所述粗滤芯组件密封连接,经所述精滤芯组件过滤的机油由所述滤座的分流油道回到发动机油底壳,而经所述粗滤芯组件过滤的机油经所述第一主油道及所述滤座的第二主油道进入发动机。 进一步的,所述精滤芯组件包括精滤芯、连接所述精滤芯的精滤芯上端盖和精滤芯下端盖及精滤芯中心管,所述精滤芯上端盖与所述螺密板之间设有锁扣,所述锁扣将所述精滤芯组件、所述连接轴及所述螺密板密封连接,所述精滤芯上端盖、所述锁扣及所述连接轴均具有小孔与所述分流油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粗滤芯组件包括粗滤芯、连接所述粗滤芯的粗滤芯上端盖和粗滤芯下端盖及粗滤芯中心管,所述粗滤芯上端盖与所述精滤芯下端盖之间设有矩形密封圈,所述粗滤芯下端盖密封固定在所述滤罐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滤座内还设有用于泄油的旁通油路,所述旁通油路与所述第二主油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旁通油路内设有压力触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车辆控制面板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本技术的优点是: 1.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将精滤芯组件和粗滤芯组件集成设置在一个滤罐内,除了能够去除直径较大金属或非金属颗粒(直径> ΙΟμπι),还能够高效的去除机油中的微小碳颗粒(直径< 10 μ m),避免这些微小碳颗粒对发动机的损坏; 2.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将精滤芯组件和粗滤芯组件集成设置在一个滤罐内,与传统的分流式滤清器相比,结构更紧凑,不需要独立的分流道设计,节省了安装空间及管道布置的空间,而且装配十分方便; 3.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将精滤芯组件和粗滤芯组件集成设置在一个滤罐内,检修和维护都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全流式机油滤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分流式机油滤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一种集成分流式机油滤清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将本技术实施例用于机油滤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油底壳;2、机油泵;3、全流式机油滤清器;41、精滤器;42、粗滤器5、集成分流式机油滤清器51、滤座52、螺密板53、滤罐54a、精滤芯54b、粗滤芯541、精滤芯上端盖542、精滤芯下端盖;543、精滤芯中心管;544、粗滤芯上端盖;545、粗滤芯下端盖;546、粗滤芯中心管55、锁扣56、连接轴57、矩形密封圈581、第一主油道;582、第二主油道583、分流油道59、旁通油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参见图1,为现有技术中全流式机油过滤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机油泵2将油底壳 2内的机油抽至全流式机油滤清器3,经全流式机油滤清器3过滤去除一些直径比较大(一般直径在10 μ m以上)的金属和非金属颗粒后进入发动机,对发动机各部件如曲轴、液力挺杆和凸轮轴进行润滑后机油重新回到油底壳内,但是全流式滤清器对ΙΟμπι以下的颗粒过滤效果不好,尤其是对于5 μ m以下的颗粒,基本上没有过滤作用,那么这些10 μ m以下的颗粒将对发动机造成一定的损坏。 参见图2,为现有技术中分流式机油过滤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机油供给系统中设置了两个滤清器,分别为精滤器41和粗滤器42,机油泵2将油底壳I内的机油分别抽至精滤器41和粗滤器42,经精滤器41过滤后的机油重新回到油底壳I内,而经粗滤器42过滤后的机油对发动机各部件如曲轴、液力挺杆和凸轮轴进行润滑后机油再重新回到油底壳I内,设置精滤器41和粗滤器42可分别过滤去除机油中直径小于10 μ m的微碳颗粒及直径大于ΙΟμπι的金属和非金属颗粒,能够很好的保护发动机,但是滤清器对安装位置、安装空间和分流过滤管道布置要求较高,增加了设计难度和成本。 参见图3-4,为本技术一种集成分流式机油滤清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滤罐53、滤芯组件、螺密板52和滤座51,滤罐53和滤座51密封连接且通过带有通孔的连接轴56连通,连接轴56与螺密板52固定连接,螺密板52上设有进油口,滤芯组件设置在滤罐53内,其包括位于滤罐53上部的精滤芯组件和位于精滤芯组件下方的粗滤芯组件,滤罐53中部还设有第一主油道581,该第一主油道581通过连接轴56与滤座51内的第二主油道582连通,精滤芯组件与第一主油道581密封连接,而且精滤芯组件与粗滤芯组件之间也是密封连接的,这样经精滤芯组件过滤后的机油经滤座内的分流油道583流回到油底壳I内,而经粗滤芯组件过滤后的机油则经第一主油道581、第二主油道582进入到发动机内以润滑发动机的各个部件。 具体的,上述精滤芯组件包括精滤芯54a、连接精滤芯54a的精滤芯上端盖541和精滤芯下端盖542及精滤芯中心管543,精滤芯中心管543与第一主油道581之间的密封隔离的,精滤芯上端盖541与螺密板52之间设有锁扣55,该锁扣55将精滤芯组件、连接轴56和螺密板52密封连接,精滤芯上端盖541、锁扣55及连接轴56上设有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分流式机油滤清器,包括滤罐(53)及与所述滤罐(53)密封连接的滤座(51),所述滤罐(53)与所述滤座(51)通过带有通孔的连接轴(56)连通,所述连接轴(56)与设有进油口的螺密板(5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罐(53)内设有位于所述滤罐(53)上部的精滤芯组件、位于所述精滤芯组件下方的粗滤芯组件及位于所述滤罐(53)中部与所述连接轴(56)连通的第一主油道(581),所述精滤芯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主油道(581)、所述粗滤芯组件密封连接,经所述精滤芯组件过滤的机油由所述滤座(51)的分流油道(583)回到发动机油底壳(1),而经所述粗滤芯组件过滤的机油经所述第一主油道(581)及所述滤座(51)的第二主油道(582)进入发动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分流式机油滤清器,包括滤罐(53)及与所述滤罐(53)密封连接的滤座(51),所述滤罐(53)与所述滤座(51)通过带有通孔的连接轴(56)连通,所述连接轴(56)与设有进油口的螺密板(5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罐(53)内设有位于所述滤罐(53)上部的精滤芯组件、位于所述精滤芯组件下方的粗滤芯组件及位于所述滤罐(53)中部与所述连接轴(56)连通的第一主油道(581),所述精滤芯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主油道(581)、所述粗滤芯组件密封连接,经所述精滤芯组件过滤的机油由所述滤座(51)的分流油道(583)回到发动机油底壳(I),而经所述粗滤芯组件过滤的机油经所述第一主油道(581)及所述滤座(51)的第二主油道(582)进入发动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分流式机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滤芯组件包括精滤芯(54a)、连接所述精滤(54a)的精滤芯上端盖(541)和精滤芯下端盖(542)及精滤芯中心管(543),所述精滤芯上端盖(5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亚军,陈卫,王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达菲特过滤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