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具有负载隔离特性的磁耦合谐振式多负载无线电能树状传输网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83913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30 21:01
具有负载隔离特性的磁耦合谐振式多负载无线电能树状传输网络,包括若干中继谐振器、接入谐振器、一个逆变交流电压源和多个负载;中继谐振器周围有且只有两个紧邻的接入谐振器,中继谐振器电感线圈和紧邻的两个接入谐振器电感线圈的互电感设置为相等;接入谐振器周围至少有一个紧邻的中继谐振器;逆变交流电压源和负载则通过K变换器的接入端与接入谐振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容易实施,控制方便,易于扩展;用一个逆变交流电压源即可同时对多个负载充电;负载之间具有良好隔离;逆变交流电压源或负载可通过任意接入谐振器接入,应用灵活;且大大提高了谐振器的器件利用率。(*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负载隔离特性的磁耦合谐振式多负载无线电能树状传 输网络
本技术属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
。涉及一种多中继器多负载的磁 耦合谐振式无线输电的树状网络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因其方便、安全、干净等优点被普遍应用于家用电器、 医疗植入、电动汽车等应用领域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磁耦合 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因其在中程距离高效、非辐射地传输电能等优点而广受关注。 传统的单发射、单接收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同一时间只能对单个 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其传输距离受磁场近场耦合的限制,通常不超过线圈口径的2~3倍。这 极大的限制了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为了克服传统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传输距离短、只能单负载充电的缺 陷,各国专家学者相继开展了利用中继结构(如中继谐振器、超材料介质板)、扩大传输距离 的多中继无线电能接力传输技术以及多负载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将多中继和多负载特征 有机的融合起来,利用多个放置在不同空间位置的电感线圈产生的磁场叠加在小范围的区 域内进行有效的覆盖,负载在此区域内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具有负载隔离特性的磁耦合谐振式多负载无线电能树状传输网络,其特征是包括若干中继谐振器(1)、接入谐振器(2) 、一个逆变交流电压源(3)和多个负载(4);中继谐振器(1)周围有且只有两个紧邻的接入谐振器(2),中继谐振器(1)电感线圈和紧邻的两个接入谐振器(2)电感线圈的互电感设置为相等;接入谐振器(2)周围至少有一个紧邻的中继谐振器(1);逆变交流电压源(3)和负载(4)则通过K变换器(11)的接入端(12)与接入谐振器相连接;所述的中继谐振器(1)由中继空心电感线圈(5)和中继调谐电容(6)串联而成,形成一个LC谐振回路;所述的接入谐振器(2)包括接入空心电感线圈(8)、接入调谐电容(9)...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负载隔离特性的磁耦合谐振式多负载无线电能树状传输网络,其特征是包括若 干中继谐振器(1)、接入谐振器(2)、一个逆变交流电压源(3)和多个负载(4);中继谐振 器(1)周围有且只有两个紧邻的接入谐振器(2),中继谐振器(1)电感线圈和紧邻的两个接 入谐振器(2)电感线圈的互电感设置为相等;接入谐振器(2)周围至少有一个紧邻的中继 谐振器⑴;逆变交流电压源⑶和负载⑷则通过K变换器(11)的接入端(12)与接入 谐振器相连接; 所述的中继谐振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斌钟晨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