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纸成册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83170 阅读:114 留言:1更新日期:2015-01-30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纸成册结构,其先在单一长型纸张上,于其内部横向予以切开一道分隔线,并在纵向上形成折线以形成偶数折页且于两两相邻折页间选择性设有至少一凸出块及至少一凸出块与凹入块,同时,依据所要折叠的页数计算出册体的书背宽度,而在成为封面及封底两页之间,压出间距为书背宽度的折线;而该书背的宽度是利用缩短内页宽幅集结落差而成,封面及封底位于书背另侧设有相扣合的嵌缝及具凸扳板及扣书前背的扣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经折迭成册后,由于预留的书背宽度,而可使得所有折页平齐的收容在封面及封底之内并相互扣合,有效提升其平整性并形成立体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纸成册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成册结构,特指一种由单张纸页折叠成册,并可达到内部每一折页平齐收容在封面及封底内,且封面及封底间设有书背,而书背另侧设有相互扣合的嵌缝及具扣书前背及凸扳板的扣板,而其两两相邻折页间选择性设有至少一凸出块及至少一凸出块与凹内块以形成立体书的单纸成册结构。
技术介绍
图1及图3分别为传统单纸成册的立体图及传统单纸成册展开的平面图。请参阅图1及图3,由于单纸成册,为自古流传的装册方法,但因受纸张厚度及结构限制,致使完成时内页因受推挤而外突;传统的单纸成册是在长形的纸张上压出纵、横折线,而在横向上形成偶数的折页,例如图中在横向上有六页;同时,在长形纸张中央横向切开一道分隔线g,该分隔线g是界于最左及最右折页之间,使得最左及最右的上及下折页是相连的,例如最左的折页P9及PlO是相连的,最右的折页P4及P3是相连,但中间的折页是分隔的,例如P8与P11、P7与P12、P6与P1、P5与P2皆是被分隔线g切断而分离的;在图3上所标示:a为每一页的页宽、b为每一页的页长、D单张纸的总长、Pl?P12为页序。其中al?al2皆相等,也就是每一页皆等宽;而131与b2也相同,也就是每一页皆等长。而中央的切开分隔线g的宽度等于all+al2+al+a2 ;在折叠成册时,是先将纸张沿着横向折线对折,然后以最左及最右的折页向中心推压,形成图1所示的册状;其中折页Pl为封面,P12为封底,而中间的折页则依序P2?Pll排列;该单纸册,是将单张纸折成立体的册状,远较单张平面的广告具有宣传及广告上的优势,但是,这种传统的单纸册因为每一折页的宽度al?al2皆相同,尤其是在封面及封底页之间并无书背,在折叠后因为纸张厚度关系,会发生内折页外突的情形,无法平齐的保存,这样就限制了单纸册的使用,又由于传统的单纸册内部皆为平面结构,无法吸引消费者阅读的兴趣,又其无法将封面及封底页间加以扣合,因而造成收合上无法平整,使得其在实用性上大打折扣,因此,实有必要提出一种技术手段,能将由单张纸页折迭成册,并可达到内部每一折页平齐收容在封面及封底内,且封面及封底间设有书背,而书背另侧设有相互扣合的嵌缝及具扣书前背及凸扳板的扣板,而其两两相邻折页间选择性设有至少一凸出块及至少一凸出块与凹内块以形成立体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纸成册结构,其在折叠成册后的封面及封底页之间预留两道形成书背的折线,其宽度约等于纸张厚度乘以总页数,而在与封面及封底页同侧的折页每一页的宽度为折页总宽度减去书背宽度后的平均,由此,使得单张纸折叠成册后,每一折页可平齐的被收容在封面及封底页之间,并在两两相邻折页间选择性设有形成立体书的至少一凸出块及至少一凸出块与凹入块,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纸成册结构,其封面及封底位于书面另侧设有相对应提供扣合的嵌缝及具凸扳板与扣书前背的扣板。 本技术之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纸成册结构,其以单张纸折叠而成,而每一折页皆在展开纸张的同面,以利于印刷。 本技术之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纸成册结构,其成册过程无需胶装或外力装订,仅需依照预设折线折迭即可成册。 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单纸成册结构,其在长形单张纸页上形成预设的纵、横折线以及一切开的分割线,其中横折线将纸页分成上、下两段等长的大段;上方大段的纵折线为相等间距;下方大段中间两纵折线的间距形成书背,而其它形成折页的纵折线间距则较上方大段的缩短,且集结该落差而成为书背的间距;切开的分割线是介于上及下方大段之间,自下方大段最左折页内顶点至最右折页内顶点;经此单张纸页沿着折线及分割线折迭成册,且于两两相邻的折页间选择性设有至少一凸出块或至少一凸出块与凹入块,令所有的折页厚度藉以书背而可平整收纳于封页及底页之内及于折页间形成立体书。 更进一步,本技术的封面及封底分别有一嵌缝及对应嵌缝具切线所形成的扣板,而扣板上设有对应书背宽度的扣书前背,并于其中央有一具内切线形成的凸扳板。 更进一步,本技术的凸出块更附设有内切割线以形成向内折迭的凹入块。 更进一步,本技术的凸出块更附设有相互嵌合的嵌槽。 较佳的,本技术的书背的间距为呈封页及底页可平整夹合收纳内部总折页的览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积单纸成册结构经折叠成册后,由于预留的书背宽度,可使得所有折页平齐的收容在封面及封底之内并相互扣合,有效提升其平整性并形成立体书,符合进步、实用与使用者的需要,本技术可应用于一般产品或公司简介的说明书、童书、立体书、DIY赠品、广告文宣及一般书籍等。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单纸成册的立体图; 图2为本技术之单纸成册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传统单纸成册展开的平面图; 图4为本技术之单纸成册结构展开的平面图; 图5为本技术单纸成册结构的扣板与嵌缝扣合的立体图; 图6为本技术单纸成册结构的凸出及凹入块作用成立体书的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审查员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将本技术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在此需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所使用的附图,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未必为本技术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将附图的比例与配置关系局限本技术于实际实施上的专利范围。 图2及图4分别为本技术之单纸成册结构的立体图及本技术之单纸成册结构的展开平面图。请参阅图2及图4所示,其中Pl?P12代表了每一折页的页序,a代表每一折页的页宽,b代表了每一折页的页长且bl = b2,g代表切开的分割线宽度,S代表单张纸的厚度,C代表了书背宽度。其间关系可以下列公式表示:(其中N为总页数,例如在此实施例中为12页)在要设计刀模时,可以下列步骤计算出纵、横折线之间的距离,以及切开的分割线宽度g: 1.以纸张厚度S乘以总页数N,求得书背宽度C。 2.由书背两侧延伸出封面及封底,即Pl及P12,而封面Pl及封底P12分别有一嵌缝I及对应嵌缝I具切线J所形成的扣板K,而扣板K上设有对应书背宽度C的扣书前背Cl,并于其中央有一具内切线L形成的凸扳板M。 3.由封面Pl及封底P12延伸出内页,其中A大段的内页(P2、P3、PlO及Pll)宽度(a2、a3、al0及all)需扣除书背C及两倍纸张厚度(2S)再等分之。而B大段(P4、P5、P6、P7、P8及P9)的页宽,仅需将总长度D除以B大段的页数即可。 4.自P2及P3中间折线顶点E点延伸一分割线g至PlO及Pll中间折线顶点F。 5.依此设计方法所得的结构成型如图2所示,所有的内折页,皆可平齐的收纳于封页Pl及底页P12之间。 在将单张纸页上依据上列的方法计算出各个纵及横折线距离及切开的分割线g长度后,先将A及B大段相对折,然后自两端向中间施力,使得每一内折页自Pl至P12依序折迭而成如图2所示的为本技术之单纸成册结构的立体图,同时并将两两相邻内页设有具切割线H的至少一向外折迭的凸出块Hl ;进者,本技术其向外折迭的凸出块Hl另选择性具有内切割线H2的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纸成册结构,在长形单张纸页上形成预设的纵、横折线以及一切开的分割线,其中横折线将纸页分成上、下两段等长的大段,上方大段的纵折线为相等间距,下方大段中间两纵折线的间距形成书背,而其它形成折页的纵折线间距则较上方大段的缩短,且集结落差而成为书背的间距,切开的分割线介于上及下方大段之间,自下方大段最左折页内顶点至最右折页内顶点,经此单张纸页沿着折线及分割线折叠成册,且于两两相邻的折页间选择性设有至少一凸出块或至少一凸出块与凹入块,令所有的折页厚度通过书背而可平整收纳于封页及底页之内及于折页间形成立体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纸成册结构,在长形单张纸页上形成预设的纵、横折线以及一切开的分割线,其中横折线将纸页分成上、下两段等长的大段,上方大段的纵折线为相等间距,下方大段中间两纵折线的间距形成书背,而其它形成折页的纵折线间距则较上方大段的缩短,且集结落差而成为书背的间距,切开的分割线介于上及下方大段之间,自下方大段最左折页内顶点至最右折页内顶点,经此单张纸页沿着折线及分割线折叠成册,且于两两相邻的折页间选择性设有至少一凸出块或至少一凸出块与凹入块,令所有的折页厚度通过书背而可平整收纳于封页及底页之内及于折页间形成立体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纸成册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新富
申请(专利权)人:扶风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5年03月01日 00:29
    显示书刊的版式和部分内容的印刷物,从前仿照原书印或石印,现在大多影印,有的用来做插页,有的汇集成册。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