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森林配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975512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30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森林配置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选择灌木、乔木及草本植物;b)栽植所述灌木与所述乔木,以配置包括所述灌木与所述乔木的第一区域;c)栽植所述草本植物、所述灌木及所述乔木,以配置包括所述的草本植物、所述灌木及所述乔木的第二区域;其中,邻近城市道路的车行道布置所述第一区域,并且在与所述第一区域处于所述车行道的同侧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车行道布置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被城市道路的人行道隔开;相互间隔地配置所述第一区域的灌木与乔木;在远离所述人行道的方向上依次配置所述第二区域的草本植物、灌木及乔木,并且所述第二区域的灌木与乔木均配置为至少两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包括下述步骤:a)选择灌木、乔木及草本植物;b)栽植所述灌木与所述乔木,以配置包括所述灌木与所述乔木的第一区域;c)栽植所述草本植物、所述灌木及所述乔木,以配置包括所述的草本植物、所述灌木及所述乔木的第二区域;其中,邻近城市道路的车行道布置所述第一区域,并且在与所述第一区域处于所述车行道的同侧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车行道布置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被城市道路的人行道隔开;相互间隔地配置所述第一区域的灌木与乔木;在远离所述人行道的方向上依次配置所述第二区域的草本植物、灌木及乔木,并且所述第二区域的灌木与乔木均配置为至少两行。【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绿化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在道路侧面进行城市森林配置的方 法。
技术介绍
城市植物需要具备多样性,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调节空气,丰富城市景观,促 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森林的形成能够直接吸收城市中释放的碳,通过缓解热岛效应, 调节城市气候从而减少使用空调的次数,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当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在绿化道路两旁时不再使用单一的植物或树种,而是在道路 两旁将绿化所用的植物配置成城市森林,使其更能够美化环境,增加城市的植被量。 然而现有技术中,当人们在配置城市森林时,更多的目的是出于增强外形的观赏 性,增加视觉美。关于在绿化效果方面的考虑仍待提高。目前常见的城市森林的配置方法 包括:单一树种呈单层片状栽植、单行间隔栽植,株间很少再配置灌木或草本、或纯园艺性 种植等,其造成结构简单,防护功能低下,绿化效果不明显。 现有技术中正在使用的城市森林的配置方法,在不影响绿化美观的情况下,主要 围绕配置后的防治效果来考虑。现有技术中正在使用的城市森林的配置方法主要存在下述 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在选择树种时仅注重了其美观性,而没有充分考虑到树种 的个体自然生物学特性和器官结构,如:叶面粗糙度、分泌物的有无、叶面积大小、落叶期长 短、树木寿命长短等。第二个方面是对于树种间配置后的空间结构考虑地较少,不同树种间 的配置模式不同,其防治城市病效果也相差很大;第三个方面是没有充分考虑到"乔木、灌 木、草本"三者间的有机配置后的空间立体结构,且没有注重多树种营造的多层结构林分。 因为结构决定功能,所以城市森林的配置不仅需要考虑城市的美观性,而且还应当考虑到 其配置能否最大限度地提升城市的空气质量,降低PM2. 5、PM10的值。而本专利技术正是基于上 述问题来提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在道路旁侧配置城市森林的方法,该城市森林的配置 不仅具有观赏性,而且最重要的是其能够具有滞尘的技术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包括下述步骤:a)选择灌 木、乔木及草本植物;b)栽植所述灌木与所述乔木,以配置包括所述灌木与所述乔木的第 一区域;c)栽植所述草本植物、所述灌木及所述乔木,以配置包括所述的草本植物、所述灌 木及所述乔木的第二区域;其中,邻近城市道路的车行道布置所述第一区域,并且在与所述 第一区域处于所述车行道的同侧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车行道布置所述第二区 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被城市道路的人行道隔开;相互间隔地配置所述第一区 域的灌木与乔木;在远离所述人行道的方向上依次配置所述第二区域的草本植物、灌木及 乔木,并且所述第二区域的灌木与乔木均配置为至少两行。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选择幼龄草本植物用作所述草本植物,选择青壮年树种 用作所述灌木及所述乔木。 优选地,选择诸如红花檣木、红叶石楠、红叶小檗、黄杨等的小型灌木用作所述第 一区域的灌木;选择诸如法梧、香樟、银杏、榉树、朴树、合欢等抗逆性强的树种用作所述第 一区域的乔木,并且以相邻两株之间的间距至少为3m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一区域的乔木。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在30m-50m内密植同一种灌木;并且在所述第一区域 中,在100m-150m内栽植同一种乔木。 优选地,选择诸如狗牙根、葱兰、麦冬、沿阶草、结缕草等用作所述第二区域的草本 植物;选择诸如红叶石楠、红枫、夹竹桃、椤木石楠、红花檣木、桂花、黄杨、垂丝海棠、金叶女 贞等用作所述第二区域的灌木。 优选地,使所述灌木以灌木丛的方式栽植,其中,靠近所述草本植物的第一侧栽植 诸如红花檣木、红叶石楠、金叶女贞、黄杨等小型灌木;并且在相对于所述草本植物与所述 第一侧同侧且远离所述草本植物的方向上栽植诸如红枫、垂丝海棠、桂花、夹竹桃、椤木石 楠等中型灌木。 优选地,以密度为lm*lm或lm*l. 5m的块状混交方式栽植所述的红枫、垂丝海棠、 桂花、夹竹桃、椤木石楠等中型灌木。 优选地,选择诸如雪松、银杏、黄山栾树、杨树等高大树木用作所述第二区域的乔 木。 优选地,以行状或带状混交方式栽种所述第二区域的乔木,且每行及每株所述乔 木之间的间距为3m。 优选地,以块状方式密植所述第二区域中的草本植物,其中每一块只栽种同一种 草本植物。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配置的城市森林能够具有有效降低风速、减小粉尘颗粒在空气 中所受的粘滞力、促进粉尘沉降的效果,同时还能够直接阻挡粉尘扩散,降低二次扬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来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 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城市森林配置方法的总体方框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城市森林配置方法配置的一种城市森林的示例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 述仅仅是出于示例的目的,绝不是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定。 众所周知,城市森林的配置通常具有美化城市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但是一般的 城市森林的配置并不具有针对性。目前尚未出现一种配置方法,其能够更好地起到抑制粉 尘、降噪等作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经过长期实验得出一种城市森林的配置方法,该方法不 仅美化了城市,而且特别是依据该方法的城市森林配置能够达到在抑制粉尘,即滞尘、降低 PM2. 5及PMlO的值的显著有益技术效果。 根据对滞尘能力的研究,城市森林的滞尘能力与大气粉尘浓度、植物叶面积指数、 年降水次数等正相关。大气粉尘是指漂浮于大气中所有的能够沉降和不能沉降的颗粒物, 包括固态颗粒物、气溶胶等,浓度单位是毫克/立方米。所谓植物叶面积指数是指:植物 叶片面积的总和与对应的地面面积的比值,简单的理解即单位面积的陆面上植物叶片总面 积,其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比值。这里所说的正相关是指:滞尘量与大气粉尘浓度、植物叶面 积指数、年降水次数之间的关系成正比,也就是,大气粉尘浓度越高、植物叶面积指数越大、 达到一定强度的年降水次数越多,相应的滞尘能力就越强。实验证明,结构复杂的高大乔木 与低矮灌木间隔搭配的城市森林配置一方面具有能够有效降低风速,减小粉尘颗粒在空气 中所受的粘滞力,促进粉尘的沉降的作用;另一方面具有能够直接阻挡粉尘扩散、有效降低 二次扬尘,从而降低PM2. 5和PMlO的值的作用。 研究已经表明,园林植物叶片表面有的多绒毛,如红花檣木叶片多毛,有的叶量 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城市森林配置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选择灌木、乔木及草本植物;b)栽植所述灌木与所述乔木,以配置包括所述灌木与所述乔木的第一区域;c)栽植所述草本植物、所述灌木及所述乔木,以配置包括所述的草本植物、所述灌木及所述乔木的第二区域;其特征在于,邻近城市道路的车行道布置所述第一区域,并且在与所述第一区域处于所述车行道的同侧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车行道布置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被城市道路的人行道隔开;相互间隔地配置所述第一区域的灌木与乔木;在远离所述人行道的方向上依次配置所述第二区域的草本植物、灌木及乔木,并且所述第二区域的灌木与乔木均配置为至少两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书运夏尚光严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