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975503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30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栽培时间为当年10月至翌年2月,包括选址、搭建大棚、播种、浇水、盖地膜、防治病虫害、温度控制、采收多个步骤,合理巧妙地反季利用杨树林下光照充足的土地,根据行距大小搭建不同规格的大棚反季栽培茶用蒲公英,填补了市场缺口,栽培过程中利用了杨树林本身肥沃的土壤,无需特地施肥;采用地膜覆盖种植蒲公英,节约管理成本、增产增效;该栽培方法能够使林地生产力提高30%以上,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搭建大棚栽培蒲公英,产量提高20%以上,降低除草施肥等劳务成本6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此外,由于生长蒲公英,栽培管理过程使得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良,还能够促进杨树的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栽培时间为当年10月至翌年2月,包括选址、搭建大棚、播种、浇水、盖地膜、防治病虫害、温度控制、采收多个步骤,合理巧妙地反季利用杨树林下光照充足的土地,根据行距大小搭建不同规格的大棚反季栽培茶用蒲公英,填补了市场缺口,栽培过程中利用了杨树林本身肥沃的土壤,无需特地施肥;采用地膜覆盖种植蒲公英,节约管理成本、增产增效;该栽培方法能够使林地生产力提高30%以上,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搭建大棚栽培蒲公英,产量提高20%以上,降低除草施肥等劳务成本6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此外,由于生长蒲公英,栽培管理过程使得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良,还能够促进杨树的生长。【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用植物林下反季节栽培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制茶用途的蒲公英在杨 树林下反季节栽培的方法;属于植物栽培

技术介绍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rlicum)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婆婆丁、 黄花地丁,既可以全草入药,也可食用。其嫩叶质脆、味清香、微甘微苦,是一种很有开发利 用价值的医疗保健型蔬菜,具有十分重要的营养价值。 近年来人们对蒲公英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野生蒲公英采收时间短、产量低,远远 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而蒲公英的人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现有蒲公英的种植技术受气 候限制、产量低、质量差,无法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亟需改进其栽培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季节栽培茶用蒲公英的方 法,在杨树林下采用立体复合营养栽培模式,能够满足冬季休眠季节对蒲公英鲜叶的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栽培时间为当年10月至翌年2月,包 括 (1)、选址:选用杨树密度适中、光照充足的杨树林下土地,深翻30-40cm ; (2)、搭建大棚:搭建高1.5-2. 5m、宽3-5m、长30-45m的钢架大棚,相邻的大棚间留 有l-2m的透风间隔; (3)、播种:当年10月播种,播种前先进行土壤翻耕、做苗床,开好宽为30cm条播 沟,每条间隔l〇cm,播种用种子量为4-6g/m 2 ; (4)、烧水:播种完毕后用农药喷雾器喷淋烧水保湿,烧水2-4天后条播沟覆盖过 筛细土 0. 2-0. 3cm,再喷洒少量水后直至苗出土前不再浇水; (5)、盖地膜:播种浇水完毕或出苗l-2cm后,在条播区覆盖地膜; (6)、防治病虫害:预防为主,及时清理掉枯黄的蒲公英叶片; (7)、温度控制:大棚内温度保持在15-30°C,并在冬季做好保温措施; (8)、采收:翌年1月收割一次,2月每隔10天收割一次。 在(3)的播种步骤中,将蒲公英种子均匀地拌入细沙中,再进行播种,这样就能避 免蒲公英种子小而轻、容易被吹散的问题。 优选地,播种时,采用条播的方式。 进一步地,搭建大棚时,大棚为双层覆盖。 优选地,所述地膜为黑地膜,既能在早春提高地温,保温保湿,促进生长;又能有效 减少杂草危害,降低劳务成本,增产增效。 更进一步地,当年12月一翌年1月,在大棚内加设小拱棚薄膜覆盖蒲公英,给蒲公 英的生长提供更加良好的条件,提商广量和质量。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冬季为杨树的落叶季,本专利技术合理巧妙地利用杨树林下 光照充足的土地,搭建大棚反季栽培茶用蒲公英,填补了市场缺口,栽培过程中利用了杨树 林本身肥沃的土壤,无需特地施肥;采用地膜覆盖种植蒲公英,节约管理成本、增产增效; 该栽培方法能够使林地生产力提高30%以上,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搭建大棚栽培蒲公 英,产量提高20%以上,降低除草施肥等劳务成本6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此外,由于生 长了蒲公英的管理过程使得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良,还能够促进杨树的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的介绍。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实在当年10月一翌年2月之间栽培蒲公英,包括以下步骤: (1)、选址:选用杨树密度适中、光照充足的杨树林下土地,深翻30-40cm,所谓密 度适中,是指杨树之间的行距为5_7m,从而确保杨树林下的土地能够有比较充足的光照时 间,保证蒲公英的生长; (2)、搭建大棚:搭建高2m、宽4m、长40m的钢架大棚,相邻的大棚间留有l-2m的透 风间隔; (3)、播种:当年10月播种,播种前先进行土壤翻耕、做苗床,开好宽为30cm条播 沟,每条间隔l〇cm,播种用种子量为4g/m 2 ; (4)、烧水:播种完毕后用农药喷雾器喷淋烧水保湿,烧水2-4天后条播沟覆盖过 筛细土 0. 2-0. 3cm,再喷洒少量水后直至苗出土前不再浇水; (5)、盖地膜:出苗l-2cm后,在条播区覆盖地膜; (6)、防治病虫害:预防为主,及时清理掉枯黄的蒲公英叶片等; (7)、温度控制:大棚内温度保持在15-30°c,并在冬季做好保温措施; (8)、采收:翌年1月收割一次,2月每隔10天收割一次,统计最终蒲公 英的产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址:选用杨树密度适中、光照充足的杨树林下土地,深翻30-40cm ; (2)、搭建大棚:搭建高2. 5m、宽3m、长45m的钢架大棚,相邻的大棚间留有l-2m的 透风间隔; (3)、播种:当年10月播种,播种前先进行土壤翻耕、做苗床,开好宽为30cm条播 沟,每条间隔l〇cm,播种用种子量为6g/m 2 ; (4)、烧水:播种完毕后用农药喷雾器喷淋烧水保湿,烧水2-4天后条播沟覆盖过 筛细土 0. 2-0. 3cm,再喷洒少量水后直至苗出土前不再浇水; (5)、盖地膜:出苗l-2cm后,在条播区覆盖地膜; (6)、防治病虫害:预防为主,及时清理掉枯黄的蒲公英叶片等; (7)、温度控制:大棚内温度保持在15-30°C,并在冬季做好保温措施; (8)、采收:翌年1月收割一次,2月每隔10天收割一次,统计最终蒲公英的产量。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址:选用杨树密度适中、光照充足的杨树林下土地,深翻30-40cm, (2)、搭建大棚:搭建高I. 5m、宽5m、长30m的钢架大棚,相邻的大棚间留有l-2m的 透风间隔; (3)、播种:当年10月播种,播种前先进行土壤翻耕、做苗床,开好宽为30cm条播 沟,每条间隔l〇cm,播种用种子量为5g/m 2 ; (4)、烧水:播种完毕后用农药喷雾器喷淋烧水保湿,烧水2-4天后条播沟覆盖过 筛细土 0. 2-0. 3cm,再喷洒少量水后直至苗出土前不再浇水; (5)、盖地膜:播种浇水完毕后,在条播区覆盖地膜; (6)、防治病虫害:预防为主,及时清理掉枯黄的蒲公英叶片等; (7)、温度控制:大棚内温度保持在15_30°C,冬季时,在大棚内加小拱棚薄膜覆盖 蒲公英; (8)、采收:翌年1月收割一次,2月每隔10天收割一次,统计最终蒲公英的产量。 对比例 对比例也采用大棚搭建的方式反季节栽培蒲公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栽培时间为当年10月至翌年2月,包括:(1)、选址:选用杨树密度适中、光照充足的杨树林下土地,深翻30‑40cm;(2)、搭建大棚:搭建高1.5‑2.5m、宽3‑5m、长30‑45m的钢架大棚,相邻的大棚间留有1‑2m的透风间隔;(3)、播种:当年10月播种,播种前先进行土壤翻耕、做苗床,开好宽为30cm的条播沟,相邻两条条播沟之间间隔10cm,播种用种子量为4‑6g/m2;(4)、浇水:播种完毕后用农药喷雾器喷淋浇水保湿,浇水2‑4 天后条播沟覆盖过筛细土0.2‑0.3cm,再喷洒少量水后直至苗出土前不再浇水; (5)、盖地膜:播种浇水完毕或出苗1‑2cm后,在条播区覆盖地膜;(6)、防治病虫害:预防为主,及时清理掉枯黄的蒲公英叶片;(7)、温度控制:大棚内温度保持在15‑30℃,并在冬季做好保温措施;(8)、采收:翌年1月收割一次,2月每隔10天收割一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泽平孙国光孙体如庄锦涛施士争倪竞德韩杰锋高悦从云凌朱瑞韩霞徐福元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泗阳县杨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