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插套结构及电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62090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8 1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插套结构及电连接装置,电连接插套结构包括可导电的主弹性体(2),且主弹性体(2)形成有插接间隙,能够供插头的插销(4)插接,还包括:壳体(1)和辅助弹性体(3),壳体(1)形成有中空腔室,主弹性体(2)的至少部分结构和辅助弹性体(3)均设置于壳体(1)的中空腔室内,辅助弹性体(3)能够往指向插接间隙的方向顶靠主弹性体(2)。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壳体和辅助弹性体来增加电连接插套结构的主弹性体施加给插销的夹持力,进而增大了主弹性体与插销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了接触电阻,使得主弹性体与插销的电连接更加可靠和安全,并提高了电连接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插套结构及电连接装置,电连接插套结构包括可导电的主弹性体(2),且主弹性体(2)形成有插接间隙,能够供插头的插销(4)插接,还包括:壳体(1)和辅助弹性体(3),壳体(1)形成有中空腔室,主弹性体(2)的至少部分结构和辅助弹性体(3)均设置于壳体(1)的中空腔室内,辅助弹性体(3)能够往指向插接间隙的方向顶靠主弹性体(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壳体和辅助弹性体来增加电连接插套结构的主弹性体施加给插销的夹持力,进而增大了主弹性体与插销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了接触电阻,使得主弹性体与插销的电连接更加可靠和安全,并提高了电连接的使用寿命。【专利说明】电连接插套结构及电连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插套结构及电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源插座的原理就是利用插套的弹片对插头的插销进行夹持来完成电源转接的过程。其中,电源插座中的插套的夹持形式与夹持力的大小是影响电源插座寿命及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现有的插套结构主要靠插销插入插套后,依靠插套自身的回弹力夹紧插销,其夹紧形式为图1A、1B所示的点接触A,或者图2A、2B所示的线接触B。由于这两种夹紧形式均面临着因插套自身的回弹力不足以及接触面积偏小而导致的接触电阻较大的问题,因此在通电使用时容易引起发热,影响电气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甚至有发生火灾的安全隐患。同时,插销与插套接触瞬间的打火与断开瞬间的拉弧也会影响电连接的电寿命,影响人身及财产安全。 对此问题,目前也有采用增加插套的夹持力的设计,使夹持力的增加导致插销插拔困难,而且频繁的插拔插销还会导致插套的过度磨损,造成弹片自身的弹性减小甚至消失,进而形成接触不良等影响电气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电连接插套结构及电连接装置,能够提高电气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电连接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插套结构,包括可导电的主弹性体 (2),且所述主弹性体(2)形成有插接间隙,能够供插头的插销(4)插接,还包括:壳体(I)和辅助弹性体(3),所述壳体(I)形成有中空腔室,所述主弹性体(2)的至少部分结构和所述辅助弹性体(3)均设置于所述壳体(I)的中空腔室内,所述辅助弹性体(3)能够往指向所述插接间隙的方向顶靠所述主弹性体(2)。 进一步的,所述主弹性体(2)在所述插接间隙的位置形成有能够与所述插销(4)的插接面形成面接触的接触面,且所述辅助弹性体(3)能够在所述插销(4)插入到所述插接间隙后的工作位置下,通过弹性挤压作用使所述主弹性体(2)的接触面与所述插销(4)的插接面形成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主弹性体(2)包括左弹片(21)、右弹片(22)和连接所述左弹片 (21)和所述右弹片(22)的导电连接片(23),所述左弹片(21)与所述右弹片(22)之间形成所述插接间隙,且所述左弹片(21)和右弹片(22)及所述导电连接片(23)上用于连接所述左弹片(21)和右弹片(22)的部分结构均设置在所述壳体(I)的中空腔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弹性体(3)包括设置于所述左弹片(21)和所述壳体(I)的内壁之间的左辅助弹性体(31,31’),以及设置于所述右弹片(22)和所述壳体(I)的内壁之间的右辅助弹性体(32,32’)。 进一步的,所述左辅助弹性体(31,31’)和所述右辅助弹性体(32,32’)相对于所述插接缝隙对称,所述左弹片(21)和所述右弹片(22)相对于所述插接缝隙对称。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弹性体(3)为弯曲的弹片结构,包括顶靠在所述壳体(I)的内壁的第一顶靠部分(3a)、顶靠在所述主弹性体(2)上的第二顶靠部分(3b)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顶靠部分(3a)和第二顶靠部分(3b)的弹性连接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顶靠部分(3b)在所述插销(4)插入到所述插接间隙后的工作位置与所述主弹性体(2)形成多条线接触或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I)为金属壳体或陶瓷壳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装置,包括前述的电连接插套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装置为插座、插线板或电转换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壳体和辅助弹性体来增加电连接插套结构的主弹性体施加给插销的夹持力,进而增大了主弹性体与插销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了接触电阻,使得主弹性体与插销的电连接更加可靠和安全,并提高了电连接的使用寿命。相比于现有的插套结构,由于减小了接触电阻,因此可以提供更大的额定电流,来满足更多样的电气连接需求。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A、1B分别为现有的一种插套结构在插销插入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A、2B分别为现有的另一种插套结构在插销插入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插套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插销插入状态下没有辅助弹性体时的主弹性体形变示意图。 图5、6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插套结构的两个实施例在插销插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实施例和图6实施例的辅助弹性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al—插套;all—左弹片;al2—右弹片;al3—连接片;a2—插销;bl—插套;bll一左弹片;bl2—右弹片;bl3—连接片;b2—插销;1 一壳体;2—主弹性体;3、3’ 一辅助弹性体;3a—第一顶靠部分;3b—第二顶靠部分;4一插销;21—左弹片;22—右弹片;23—导电连接片;31、31’ 一左辅助弹性体;32、32’ 一右辅助弹性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专利技术人注意到现有的插套结构与插销所能够实现的电接触形式为点接触或线接触,其主要原因在于插套自身的回弹力比较有限,即便一开始设计成较紧的结构,也会因频繁拔插而磨损,进而丧失弹力。因此专利技术人对现有的插套结构进行了改进,增加了保证插套夹持力的结构,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的插套结构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 如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插套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电连接插套结构包括可导电的主弹性体2、壳体I和辅助弹性体3,主弹性体2形成有插接间隙,能够供插头的插销4 (参见图4)插接,壳体I形成有中空腔室,主弹性体2的至少部分结构和辅助弹性体3均设置于壳体I的中空腔室内,辅助弹性体3能够往指向插接间隙的方向顶靠主弹性体2。 主弹性体2和辅助弹性体3的设置的位置及形式可以不限于图3-7所示,只要主弹性体2能够形成有插接间隙,并且作为与插销4导电的导电体即可,而辅助弹性体3只要能够往指向插接间隙的方向顶靠主弹性体2,从而增加主弹性体2对插销4的夹持力即可。 为了进一步增加主弹性体2与插销4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将主弹性体2在插接间隙的位置形成有能够与插销4的插接面形成面接触的接触面。而当插销4插入到插接间隙后的工作位置下,辅助弹性体3能够通过弹性挤压作用使主弹性体2的接触面与插销4的插接面形成面接触。这里的面接触所获得的接触面积远大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插套结构,包括可导电的主弹性体(2),且所述主弹性体(2)形成有插接间隙,能够供插头的插销(4)插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1)和辅助弹性体(3),所述壳体(1)形成有中空腔室,所述主弹性体(2)的至少部分结构和所述辅助弹性体(3)均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中空腔室内,所述辅助弹性体(3)能够往指向所述插接间隙的方向顶靠所述主弹性体(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维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维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