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58517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6 0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动开关,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盖板,所述基座内设置有一个公共端子、常开端子和常闭端子,公共端子上设置有第一常开触点和第一常闭触点,常开端子上设置有第二常开触点,常闭端子上设置有第二常闭触点,第一常开触点和第二常开触点的连线与第一常闭触点和第二常闭触点的连线平行,且位于两平行线之间设置有动触片,动触片上设置有第一动触点、第二动触点,基座内设置有按钮,按钮位于基座内的那端连接有传动杆,传动杆和动触片之间通过簧片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断点瞬动切换触点机构,开关负载能力大,分断打火小,开关安全可靠使用范围更广,开关按钮滑动部位采用防尘套,加上止口槽,进一步强化了开关的防尘性能。(*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动开关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微动开关。
技术介绍
现有的微动开关,触点转换结构为单断点切断回路,承载电流能力、通断容量相对较小,不能符合市场上大电流机器的需求,且开关的防尘性能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承载电流能力、通断容量更强的双断点切断回路的微动开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动开关,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盖板,所述基座内设置有一个公共端子、常开端子和常闭端子,公共端子上设置有第一常开触点和第一常闭触点,常开端子上设置有第二常开触点,常闭端子上设置有第二常闭触点,第一常开触点和第二常开触点的连线与第一常闭触点和第二常闭触点的连线平行,且位于两平行线之间设置有动触片,动触片上设置有与第一常开触点和第一常闭触点配合的第一动触点、与第二常开触点和第二常闭触点配合的第二动触点,基座内滑动设置有按钮,按钮的一端伸出基座,按钮位于基座内的那端连接有传动杆,传动杆和动触片之间通过簧片相连,该簧片满足当传动杆移动一段距离后动触片在簧片的作用下会沿与传动杆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所述动触片的两侧边上分别设置散热片。 所述基座内设置有支架,支架上套设有弹簧,传动杆上设置有台阶,动触片上设置有通孔,传动杆的一端穿过通孔后与弹簧相连,弹簧的一端与支架相抵,另一端与传动杆上的台阶相抵。 所述按钮上套设有防尘套。 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止口槽,防尘套位于该止口槽内。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双断点瞬动切换触点机构,开关负载能力大,且分断打火小,开关安全可靠使用范围更广,另开关按钮滑动部位采用的防尘套,加上基座与盖板上的止口槽可以进一步强化了开关的防尘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微动开关的分解图; 图2是本技术在处于常开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3是本技术在处于常闭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中:1、基座,2、公共端子,3、常开端子,4、常闭端子,51、第一常闭触点,52、第一常开触点,53、第二常闭触点,54、第二常开触点,6、按钮,7、防尘套,8、传动杆,9、簧片,10、动触片,111、第一动触点,112、第二动触点,12、支架,13、弹簧,14、盖板,15、散热片,16、台阶,17、通孔,18、止口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微动开关,包括基座1和设置在基座1上的盖板14,所述基座1内设置有一个公共端子2、常开端子3和常闭端子4,公共端子2上设置有第一常开触点52和第一常闭触点51,常开端子3上设置有第二常开触点54,常闭端子4上设置有第二常闭触点53,第一常开触点52和第二常开触点54的连线与第一常闭触点51和第二常闭触点53的连线平行,且位于两平行线之间设置有动触片10,动触片10上设置有与第一常开触点52和第一常闭触点51配合的第一动触点111、与第二常开触点54和第二常闭触点53配合的第二动触点112,基座1内滑动设置有按钮6,按钮6的一端伸出基座1,按钮6位于基座1内的那端连接有传动杆8,传动杆8和动触片10之间通过簧片9相连,该簧片9满足当传动杆8移动一段距离后动触片10在簧片9的作用下会沿与传动杆8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所述动触片10的两侧边上分别设置散热片15。在保证动触片10温度的情况下,还能增加载流面积,提高承载电流。 为了保证传动杆8的直线运动,从而使得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精确,稳定,同时按钮6能复位,所述基座1内设置有支架12,支架12上套设有弹簧13,传动杆8上设置有台阶16,动触片10上设置有通孔17,传动杆8的一端穿过通孔17后与弹簧13相连,弹簧13的一端与支架12相抵,另一端与传动杆8上的台阶16相抵。 为了防止灰尘进入基座1内对里面的零件的接触产生影响,所述按钮6上套设有防尘套7。为了进一步防尘,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止口槽18,防尘套7位于该止口槽18内。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如图2所示,微动开关处于常闭状态时,弹簧13的作用力使按钮6处于弹起的状态,此时簧片9对动触片10向下的弹力促使动触片10的第一动触点111与第一常闭触点51接触、第二动触点112与第二常闭触点53接触。当需要切断回路时,按下按钮6,按钮6带动传动杆8向下移动,簧片9连接在传动杆8上的一端随着传动杆8下移,当传动杆8下移一段距离之后,簧片9的形变导致簧片9对动触片10的弹力方向发生变化,由原来向下的弹力,变为向上的弹力,并且驱使动触片10向上弹起,直至动触片10上的第一动触点111与第一常开触点52接触、第二动触点112与第二常开触点54接触,最终达到如图3所示的常开状态。当需要再次接通回路时,松开按钮6,传动杆8在弹簧13的作用力下,向上弹起,同时簧片9连接在传动杆8上的一端也随之向上移动,当移动一段距离之后,簧片9的形变导致簧片9对动触片10的弹力方向再次发生变化,恢复对动触片10向下的弹力,动触片10随之向下移动,动触片10的第一动触点111与第一常闭触点51接触、第二动触点112与第二常闭触点53接触,恢复如图2所示的常闭状态。 本技术中,增大动触片10的厚度可增加动触片10的最小横截面积,从而提高微动开关的承载电流能力,设置在动触片10侧面的散热片15增加了散热面积,能更快地降低动触片10的温度,提高微动开关的使用寿命,延长微动开关的通路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微动开关,包括基座(1)和设置在基座(1)上的盖板(1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内设置有一个公共端子(2)、常开端子(3)和常闭端子(4),公共端子(2)上设置有第一常开触点(52)和第一常闭触点(51),常开端子(3)上设置有第二常开触点(54),常闭端子(4)上设置有第二常闭触点(53),第一常开触点(52)和第二常开触点(54)的连线与第一常闭触点(51)和第二常闭触点(53)的连线平行,且位于两平行线之间设置有动触片(10),动触片(10)上设置有与第一常开触点(52)和第一常闭触点(51)配合的第一动触点(111)、与第二常开触点(54)和第二常闭触点(53)配合的第二动触点(112),基座(1)内滑动设置有按钮(6),按钮(6)的一端伸出基座(1),按钮(6)位于基座(1)内的那端连接有传动杆(8),传动杆(8)和动触片(10)之间通过簧片(9)相连,该簧片(9)满足当传动杆(8)移动一段距离后动触片(10)在簧片(9)的作用下会沿与传动杆(8)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微动开关,包括基座(1)和设置在基座(1)上的盖板(1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内设置有一个公共端子(2^常开端子(3)和常闭端子(4),公共端子(2)上设置有第一常开触点(52)和第一常闭触点(51),常开端子(3)上设置有第二常开触点(54),常闭端子(4)上设置有第二常闭触点(53),第一常开触点(52)和第二常开触点(54)的连线与第一常闭触点(51)和第二常闭触点(53)的连线平行,且位于两平行线之间设置有动触片(10),动触片(10)上设置有与第一常开触点(52)和第一常闭触点(51)配合的第一动触点(110、与第二常开触点(54)和第二常闭触点(53)配合的第二动触点(112),基座(1)内滑动设置有按钮(6),按钮(6 )的一端伸出基座(1),按钮(6 )位于基座(1)内的那端连接有传动杆(8),传动杆(8)和动触片(10)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陈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之杰电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