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桥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54395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3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桥站,包括进站轨道、进站传输装置、出站传输装置和出站轨道四个主要部件;两个不同的生产线通过一对过桥站实现连接,一对过桥站对应一对过桥轨道实现生产线的双向连接,一对过桥轨道分别称为第一过桥站和第二过桥站;每个生产线主轨道通过进站轨道与进站传输装置连接,通过出站轨道与出站传输装置连接;即进站轨道的两端分别连接生产线主轨道和进站传输装置,出站轨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出站传输装置和生产线主轨道;所述进站传输装置与出站传输装置通过过桥轨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生产线与生产线、生产线与分拣线等之间的无缝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桥站
本技术涉及一种过桥站,主要用于实现服装领域生产线与生产线之间、生产线与分拣线之间等的无缝连接。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服装、家纺等的生产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劳动力成本上升,招工难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另一方面,客户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小批量、多品种的订单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拼人力、打时间战的传统的生产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生产需求,使用更先进的缝制设备,并装备智能服装生产线,减少人工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成为相关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申请人:之前申请了多个与服装智能生产线相关的专利,例如:智能物料配送的监控方法及系统,专利号200610011949.7 ; 一种智能物料配送的监控系统,专利号200920110318.X等。这些专利描述了一种智能服装生产线的系统组成、原理和运行机制。通过使用RFID技术,实现了对服装生产过程的智能调度与监控,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有技术中单一生产线的智能化已无法满足企业的智能化、高效率作业的需求,针对这种问题, 申请人:希望能够将之前独立的生产线连接起来,实现物料全流程的智能传输和调度管理,同时,企业还希望将生产线与其他辅助线连接起来,如成品服装加工完成后,要进行后道整理、分拣和包装,现有技术中是通过人工将生产线上的成品服装转移到后道线或分拣线上,这样费时费力,容易出现人为失误,因此需要一种装置,实现生产线与生产线、生产线与其他辅助线的无缝对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过桥站。 技术方案:一种过桥站,设在生产线或者分拣线或者其他辅助线上,实现生产线与生产线、生产线与分拣线、分拣线与分拣线等之间的无缝连接;过桥站无论在生产线上、分拣线上或者其他辅助线上,安装连接方式都一样,为了方便简明扼要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读者的快速理解,仅对生产线上的过桥站进行说明。 过桥站包括进站轨道、进站传输装置、出站传输装置和出站轨道四个主要部件;两个不同的生产线通过一对过桥站实现连接,一对过桥站对应一对过桥轨道实现生产线之间的双向连接,一对过桥轨道分别称为第一过桥站和第二过桥站;每个生产线主轨道通过进站轨道与进站传输装置连接,通过出站轨道与出站传输装置连接;即进站轨道的两端分别连接生产线主轨道和进站传输装置,出站轨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出站传输装置和生产线主轨道;所述进站传输装置与出站传输装置通过过桥轨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生产线上的过桥站的部署的位置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安排,两条生产线之间连接的过桥站对数也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可以是大于等于I对,但小于两条生产线中工作站数量较少的那条线的工作站数量。 进一步地,每个传输装置又主要由传输链条和3个传动齿轮组成; 在进站传输装置中,所述3个传动齿轮呈三角形分布,传动传输链条,靠近进站轨道的传动齿轮上的传输链条与进站轨道衔接工作,位于最高处的传动齿轮上的传输链条与过桥轨道衔接工作,最高处的传动齿轮称为上端放行轮;所述传输链条上设有卡齿,用于卡住吊架;在过桥站工作的过程中,进站轨道上的吊架由于重力作用,滑到进站轨道末端的凹槽中,在进站轨道与传输链条之间挤压力的作用下,吊架被卡在传输链条的卡齿里,传输链条在传动齿轮的作用下,将吊架向上传送,当吊架到达上端放行轮的位置时,卡齿松开,吊架再由重力的作用,从提升链条的卡齿中传送到过桥轨道上; 在出站传输装置中,所述3个传动齿轮呈三角形分布,传动传输链条,靠近出站轨道的传动齿轮上的传输链条与出站轨道衔接工作,此时靠近出站轨道的传动齿轮,称为下端放行轮,位于最高处的传动齿轮上的传输链条与过桥轨道衔接工作,过桥轨道靠近传输链条的末端设有凹槽;所述传输链条上设有卡齿,用于卡住吊架;在过桥站工作的过程中,服装吊架落入过桥轨道的出口末端的凹槽中,然后进入传输链条的卡齿中,吊架是在过桥轨道出口末端与传输链条挤压力的作用下,被挤入传输链条的卡齿中;吊架被传输链条传送至出站轨道的进口端时,从卡齿中脱落进入出站轨道。 进一步地,所述上端放行轮和下端放行轮的齿体上设有长齿和短齿,两者间隔设置,即长齿和短齿相邻;所述卡齿通过弹力片设在传输链条上,当传输链条经过上端放行轮或下端放行轮时,因为长齿较长,长齿节上端顶住卡齿的作用柄,卡齿张开,使吊架从卡齿中脱落。 进一步地,所述进站轨道与生产线主轨道的连接处、出站轨道与生产线主轨道的连接处均设有连接开关;连接开关用于控制进站轨道与生产线主轨道的连接处、出站轨道与生产线主轨道的连通与断开。 假设有两条生产线,分别为第一生产线和第二生产线,服装吊架沿第一生产线的主轨道运行,如果需将第一生产线的吊架转移至第二生产线,则通过连接开关,使第一生产线主轨道与进站轨道接通,出站轨道与第二生产线主轨道接通;然后第一生产线主轨道上的吊架通过第一生产线过桥站的进站轨道传送至第一生产线过桥站的进站传输装置,第一生产线过桥站的进站传输装置将吊架提升至第一过桥轨道,第一过桥轨道再将吊架传送至第二生产线过桥站的出站传输装置,第二生产线过桥站的出站传输装置将吊架降至第二生产线过桥站的出站轨道,第二生产线过桥站的出站轨道将吊架传送至第二生产线的主轨道上; 同理,如果需将第二生产线的吊架转移至第一生产线,则将第二生产线主轨道上的吊架通过第二生产线过桥站的进站轨道传送至第二生产线过桥站的进站传输装置,第二生产线的进站传输装置将吊架提升至第二过桥轨道,第二过桥轨道再将吊架传送至第一生产线过桥站的出站传输装置,第一生产线的过桥站传输装置将吊架降至第一生产线过桥站的出站轨道,第一生产线过桥站的出站轨道将吊架传送至第一生产线主轨道上。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过桥站,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便于和生产线有机连接,可以使用户利用较低的成本实现生产线之间的连接,提高生产效率,便于生产单位实现生产线的统一智能化控制,节省人力物力,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应用状态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生产线与过桥站、过桥轨道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过桥站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靠近出站轨道的传动齿轮及传输链条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带有长齿和短齿的传动齿轮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生产线 2、第二生产线 11、第一过桥站 21、第二过桥站12、第一过桥轨道 22、第二过桥轨道 211、进站轨道 212、进站传输链条 213、出站轨道 214、出站传输链条 215、第一传动齿轮 216、第二传动齿轮 3、挤压件 6、卡齿 7、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可以在相应的两个生产线之间连接I对或者多对过桥站,一对过桥站之间通过一对双向的过桥轨道连接。 如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桥站,其特征在于:包括进站轨道、进站传输装置、出站传输装置和出站轨道四个主要部件;两个不同的生产线通过一对过桥站实现连接,一对过桥站对应一对过桥轨道实现生产线的双向连接,一对过桥轨道分别称为第一过桥轨道和第二过过桥轨道;每个生产线主轨道通过进站轨道与进站传输装置连接,通过出站轨道与出站传输装置连接;即进站轨道的两端分别连接生产线主轨道和进站传输装置,出站轨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出站传输装置和生产线主轨道;所述进站传输装置与出站传输装置通过过桥轨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桥站,其特征在于:包括进站轨道、进站传输装置、出站传输装置和出站轨道四个主要部件;两个不同的生产线通过一对过桥站实现连接,一对过桥站对应一对过桥轨道实现生产线的双向连接,一对过桥轨道分别称为第一过桥轨道和第二过过桥轨道;每个生产线主轨道通过进站轨道与进站传输装置连接,通过出站轨道与出站传输装置连接;即进站轨道的两端分别连接生产线主轨道和进站传输装置,出站轨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出站传输装置和生产线主轨道;所述进站传输装置与出站传输装置通过过桥轨道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桥站,其特征在于:过桥站设在生产线或者分拣线上,实现生产线与生产线、生产线与分拣线、分拣线与分拣线等之间的无缝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桥站,其特征在于:两条生产线之间连接的过桥站对数也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可以是大于等于I对,但小于两条生产线中工作站数量较少的那条线的工作站数量。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桥站,其特征在于:每个传输装置又主要由传输链条和3个传动齿轮组成; 在进站传输装置中,所述3个传动齿轮呈三角形分布,传动传输链条,靠近进站轨道的传动齿轮上的传输链条与进站轨道衔接工作,位于最高处的传动齿轮上的传输链条与过桥轨道衔接工作,最高处的传动齿轮称为上端放行轮;所述传输链条上设有卡齿,用于卡住吊架;在过桥站工作的过程中,进站轨道上的吊架由于重力作用,滑到进站轨道末端的凹槽中,在进站轨道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康郭超何伟俞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明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江苏云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