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淑强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53065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3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仙鹤20-40份、泽泻10-30份、桂枝20-40份、茯苓20-40份、苍术10-30份、石菖蒲5-20份、葛根20-40份、牡丹皮10-30份、赤芍10-30份、炙甘草3-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具有共奏共奏益脾和胃、开窍豁痰、温经通脉、活血散瘀之功效,其治疗眩晕症疗效显著,作用可靠。其各组分药源广、配制简便、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头晕又称为眩晕,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异常,可分为两类:一为旋转性眩晕,多由前庭神经系统及小脑的功能障碍所致,以倾倒的感觉为主,感到自身晃动或景物旋转,二为一般性晕,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以头昏的感觉为主,感到头重脚轻,眩晕多见于中老年人,也可发于青年人,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和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或厥证、脱证,甚至危及生命,西医学中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颈椎病、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病相当于本病证,在治疗方面需要长期服用氟桂利嗪、盐酸地芬尼多片、倍他司汀等药物,由于西药的副作用较大,长期服用在治疗眩晕症的同时也给患者的其他器官带来较大的痛苦。 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可由风、痰、湿、虚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眩晕多因患者平素阳盛火旺或虚阳上亢、风阳内动、痰浊中阻、中气不足、肾精亏虚等原因而发病,在治疗上以清风息火、祛痰化瘀、滋阴平肝、补肾填精为主要治疗手段。 根据中医理论,针对眩晕症的发病机理,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中服用止晕、扩张血管的西药只能暂时改变症状而不治本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制方便、药源广、成本低、疗效显著、作用可靠、无副作用的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仙鹤20-40份、泽泻10-30份、桂枝20-40份、茯苓20-40份、苍术10-30份、石菖蒲5_20份、葛根20-40份、牡丹皮10_30份、赤芍10-30份、炙甘草3-10份。 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仙鹤草30份、泽泻20份、桂枝30份、茯苓30份、苍术20份、石菖蒲10份、葛根30份、牡丹皮20份、赤芍20份、炙甘草6份。 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中:仙鹤草具有收敛止血、健胃、截疟、解毒疗疮的功效;泽泻具有利水渗湿、泄热通淋的功用;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的功效;石菖蒲具有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的功效;葛根具有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的功效;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炙甘草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组合物中的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益脾和胃、开窍豁痰、温经通脉、活血散瘀之功效,从而对眩晕症的治疗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本专利技术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和冲服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作用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有效率达90%,治愈率达5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仙鹤草30g、泽泻20g、桂枝30g、茯苓30g、苍术20g、石菖蒲10g、葛根30g、牡丹皮20g、赤芍20g、炙甘草6g。 炙甘草3-10份。 实施例2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仙鹤草20g、泽湾25g、桂枝25g、获茶40g、苍术10g、石菖蒲15g、葛根25g、牡丹皮10g、赤苟25g、炎甘草4g。 实施例3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仙鹤草35g、泽湾10g、桂枝40g、获茶25g、苍术25g、石菖蒲8g、葛根35g、牡丹皮25g、赤苟10g、炎甘草10g。 实施例4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仙鹤草40g、泽湾15g、桂枝35g、获茶20g、苍术30g、石菖蒲20g、葛根20g、牡丹皮30g、赤苟15g、炎甘草8g。 实施例5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仙鹤草25g、泽湾30g、桂枝20g、获茶35g、苍术15g、石菖蒲5g、葛根40g、牡丹皮15g、赤苟30g、炎甘草3g。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3厘米,水沸后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去渣取汁,合并。 本专利技术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6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18?64岁。 二、诊断依据1、有高血压、贫血等病史; 2、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3、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4、血液检查可有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目的降低。 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组合物中的组分、用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及症状酌情增减,一日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250ml,分早、晚两次服用,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之品。 四、疗效标准:(1)治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2)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3)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4)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 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1-5个疗程,痊愈33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 六、典型病例: 病例1:王某,男,60岁。患者因头晕、目眩I周,自诉3天前因与家人发生口角,郁闷不解,次日即感头昏、头痛,双目发胀,食欲下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双肋下胀痛,口干,口苦,大便干结、3日未行,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诊断为眩晕,确诊后,服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I个疗程,症状明显缓解,眩晕减轻;续服I个疗程,治愈。 病例2:王某,男,46岁,工程师,患者5年前无明确诱因开始以头晕、目眩为主要症状,且逐渐加重,曾诊断为颈椎病、椎基底A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综合征,在骨科、内科多次住院治疗,症状仍然反复出现,半月前突然出现瞬间意识丧失两次,醒后感头晕,恶心,眼前发黑,房转床摇,持续不能缓解,且伴有胸闷,烦热,恶心呕吐,上肢麻木,查体:血压140 / 90mmHg,体胖,颈部活动受限,心率96次/分,律齐,心音低,原颈椎片显示生理弯曲度消失,椎体变直,骨质增生,心电图报告:T波在11,111,V 4,V 5导联低平,舌质胖嫩、有齿痕、苔黄厚腻,脉弦滑,中医诊断:眩症,分析病机为:痰浊内盛,上犯清窍,阻滞于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脑失润养,心血瘀阻,服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I个疗程,症状有所减轻,继续服药2个疗程,头晕大减,上述症状基本消失;继续巩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仙鹤20‑40份、泽泻10‑30份、桂枝20‑40份、茯苓20‑40份、苍术10‑30份、石菖蒲5‑20份、葛根20‑40份、牡丹皮10‑30份、赤芍10‑30份、炙甘草3‑1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仙鹤20-40份、泽泻10-30份、桂枝20-40份、茯苓20-40份、苍术10-30份、石菖蒲5_20份、葛根20-40份、牡丹皮10-30份、赤芍10-30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淑强
申请(专利权)人:王淑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