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绕管式冷凝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46867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3 0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路绕管式冷凝换热器,包括箱体、多路管式换热结构以及导管;所述箱体上设有烟气进气口及废气出气口,所述的箱体内部设有烟气通道;所述多路管式换热结构包括一组换热直管以及位于所述换热直管两端的左盖板和右盖板,且所述左盖板和右盖板上均设有用于水路分流与集流的型腔,所述换热直管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箱体并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型腔与所述换热直管组成“S”形水流通道。该多路绕管式冷凝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高、工艺简单、结构紧凑,提高燃气换热效率,节约有限能源,并且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多路绕管式冷凝换热器,包括箱体、多路管式换热结构以及导管;所述箱体上设有烟气进气口及废气出气口,所述的箱体内部设有烟气通道;所述多路管式换热结构包括一组换热直管以及位于所述换热直管两端的左盖板和右盖板,且所述左盖板和右盖板上均设有用于水路分流与集流的型腔,所述换热直管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箱体并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型腔与所述换热直管组成“S”形水流通道。该多路绕管式冷凝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高、工艺简单、结构紧凑,提高燃气换热效率,节约有限能源,并且使用安全。【专利说明】多路绕管式冷凝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燃气热交换领域,尤其是指用于吸收高温烟气潜热的多路绕管式冷凝换热器。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逐步推进,质优价廉的天然气得到广泛普及,成为燃气具行业的一大机遇。同时,伴随用户的不断增加,兼之油荒、煤荒、电荒的能源危机日益凸显,开发节能环保的产品已是大势所趋。冷凝式燃气热水器作为高效的燃气燃烧设备,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与普通式燃气热水器相比,冷凝式燃气热水器在显热换热器(即一级换热器)上方增设潜热换热器(即冷凝换热器),能够充分吸收高温烟气的热量,提高整机换热效率达10%以上。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冷凝式燃气热水器使用的单路绕管式冷凝换热器,但存在换热效率低、外形尺寸大等缺点。如图17所示,单路绕管式冷凝换热器盘管间隙大,布管密度小,换热面积不足;盘管直径大,耐压能力较弱,管壁较厚,热量传递速度慢。盘管折弯半径大,冷凝换热器外形尺寸大,导致整机布局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冷凝换热器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工艺简单、结构紧凑的多路绕管式冷凝换热器,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多路绕管式冷凝换热器,包括箱体、多路管式换热结构以及导管;所述箱体上设有烟气进气口及废气出气口,所述的箱体内部设有烟气通道;所述多路管式换热结构包括一组换热直管以及位于所述换热直管两端的左盖板和右盖板,且所述左盖板和右盖板上均设有用于水路分流与集流的型腔,所述换热直管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箱体并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型腔与所述换热直管组成“S”形水流通道。 更优地,所述的箱体内部的烟气导向挡板成型为“N”形烟气通道。 更优地,所述箱体的前后壁与顶壁由一体成型的“ Π ”形围板构成,所述箱体的左右侧壁分别由左侧板和右侧板构成。 更优地,所述右盖板上,设有进水型腔、中间型腔以及出水型腔;所述左盖板上设置有经一左型腔和第二左型腔;所述进水型腔、换热直管、第一左型腔、中间型腔、第二左型腔以及出水型腔共同形成“ S ”形的水流通道。 更优地,所述烟气导向挡板由“L”形且相互异向错位设置的上挡板和下挡板组成,所述的换热直管设于所述的上挡板与下挡板形成的空间内。 更优地,在所述左侧板与右侧板上对称地设有矩阵式排布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且所述左侧板上的通孔数目和右侧板上的通孔数目均与所述换热直管的数目相同,所述换热直管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型腔连通。 更优地,所述换热直管的外径为6mm?8mm。 更优地,所述进水型腔和出水型腔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中间型腔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所述进水型腔和出水型腔均分别经过六个通孔与六根换热直管连通,所述中间型腔分别经过十二个通孔与十二根换热直管连通,形成等三角分流的水流通道。 更优地,所述下挡板的最高水平位置比上挡板的最低水平位置高。 更优地,所述换热直管为中空柱体状,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方形、矩形、腰形或多边形。 更优地,所述箱体的左右侧壁与顶壁由一体成型的“Π ”形围板构成,所述箱体的前后壁分别由前板和后板构成。 更优地,所述箱体前后壁、左右侧壁和顶壁均由板材整体拉伸形成底部敞开的矩形壳体。 更优地,所述换热直管由波纹管替代,或在换热直管上增设换热翅片。 与现有冷凝换热器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多路分流:将单路换热管改成多路分流的换热直管,多根换热直管呈矩阵式紧密排布,增加布管密度。 2、多路管式换热结构,有效换热面积更大,换热更充分。 3、换热直管的外径比现有15mm以上的换热管小,耐压性能更优,管壁可做得更薄,提升热量传递速度。 4、减小换热管直径,能够减小冷凝水附着力,加快冷凝水排放速度,减小排烟阻力。 5、多路绕管式冷凝换热器结构紧凑,外形体积小,布局紧凑,尤其适用于强鼓型燃气热水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多路管式换热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图5是本技术的烟气通道,箭头表示烟气流向; 图6是本技术的右视图; 图7是本技术的左视图; 图8是本技术右盖板上的型腔为等边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左盖板上的型腔为平行四边形的示意图; 图10是本技术换热直管的横截面分别为圆形、椭圆形、方形、矩形、腰形或多边形的示意图; 图1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分解示意图; 图1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三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三的分解示意图; 图1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四(换热直管为波纹管)的示意图; 图1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五(增设换热翅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普通型单路绕管式冷凝换热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箱体(1)、多路管式换热结构(2)、导管(3)、围板(11)、左侧板(12)、右侧板(13)、上挡板(14)、下挡板(15)、废气出气口(16)、烟气进气口(17)、冷凝水容腔 (18)、换热直管(21)、左盖板(22)、右盖板(23)、进水接头(241)、出水接头(242)、型腔 (25)、进水型腔(251)、出水型腔(252)、第一左型腔(2531)、中间型腔(2532)、第二左型腔(2533)、通孔(26)、换热翅片(27)、箱体I (1A)、围板I (11A)、前板(12A)、后板(13A)、箱体 II (1B)、围板 II (11B)、波纹管(21C)。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多路绕管式冷凝换热器,安装在燃气热水器或两用炉的烟气排放通道上方,用于吸收排出的高温烟气的潜热,以提高燃气热水器或两用炉的换热效率。该多路绕管式冷凝换热器包括箱体1、设置于箱体1内部的多路管式换热结构2、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侧面或底部的导管3。 如图1、3、4所示,所述的箱体1为一矩形壳体,其底部敞口作为烟气进气口 17。箱体1包括前后壁、左右侧壁、以及设有废气出气口 16的顶壁。其中,前后壁以及顶壁由板材一体成型的“Π”形围板11构成,箱体1的左右侧壁分别由左侧板12和右侧板13构成。所述左侧板12和右侧板13均是由板材折成的“L”形,并且在该左侧板12和右侧板13上对称地设有矩阵式排布的通孔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路绕管式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多路管式换热结构以及导管;所述箱体上设有烟气进气口及废气出气口,所述的箱体内部设有烟气通道;所述多路管式换热结构包括一组换热直管以及位于所述换热直管两端的左盖板和右盖板,且所述左盖板和右盖板上均设有用于水路分流与集流的型腔,所述换热直管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箱体并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型腔与所述换热直管组成“S”形水流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启均郭灵华邓飞忠廖振开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