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志刚专利>正文

一种手扶式锄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38623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农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锄具,具体涉及一种操作省力的手扶式锄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可拆卸的,整体结构稳定,操作方便,省力高效的手扶式锄具;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扶式锄具,包括车架、前轮、锄片和扶手,车架包括与扶手相连的竖杆、与前轮相连的横架和与锄片相连的连接架,横架的一端铰接有前轮,另一端与竖杆和连接架固定连接,竖杆的底端与横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扶手活动连接,连接架包括第一套管,第一套管与横架之间通过两根并列设置的连接杆固定连接,锄片的安装高度可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便,操作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扶式锄具
本技术属于农具
,涉及一种锄具,具体涉及一种操作省力的手扶式锄具。
技术介绍
锄具是农具中比较常用的工具,在农田整理、除草和耕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的锄具种类也很多,但是一般都是比较笨重,操作不够简便,效率也低。人们根据实际需要也制作出了一些锄具,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刊载的申请号为201320705717.X,授权公告日为2014.04.30,技术名称为“前推式锄具”,将锄头与自行车相结合,利用自行车原有结构作为手扶机构来推动锄头,这种结构改变了传统锄头的样式和工作方式,但是整体结构不可拆卸,比较笨重,搬运困难,而且,把手之间的间距较短,手握在上面推动力不够,十分费力,在操作的过程中,机构整体的平稳性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可拆卸的,整体结构稳定,操作方便,省力高效的手扶式锄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扶式锄具,包括车架、前轮、锄片和扶手,车架包括与扶手相连的竖杆、与前轮相连的横架和与锄片相连的连接架,所述横架的一端铰接有前轮,另一端与竖杆和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竖杆的底端与横架固定连接,顶端与扶手活动连接,扶手的整体呈圆弧形,扶手两端之间的距离为60^100cm,间距宽,手扶在上面好发力,操作过程整体结构稳定,不会左偏右斜,省时高效,扶手与前轮的横向距离为1.3?2.0m,整体稳定性强,推动过程中,扶手与前轮的间距大,进一步达到省力效果。扶手斜向下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双手在握持扶手时十分舒适,可长时间操作。连接架包括第一套管,第一套管与横架之间通过两根并列设置的连接杆固定连接,第一套管与锄片之间通过第一插杆与锄片活动连接,通过调节第一套管与第一插杆的连接高度来改变锄片的安装高度,整体可拆卸,在搬运过程中节约空间,方便转换田地,也不需要大型的搬运车,十分简便。 进一步地,所述扶手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插杆,第二插杆与竖杆之间通过第二套管连接,第二套管的下部与竖杆之间通过螺栓活动连接,上部与第二插杆之间也通过螺栓活动连接。采用螺栓连接,拆装方便,方便携带,而且,螺栓的稳定性好,可调范围大,可根据不同人的操作习惯和身高调节,并结合所需锄地的深浅一次性调节整体结构,非常方便,工作效率也相应提高。 进一步地,横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且结构相同的支撑杆,两根支撑杆之间通过短杆相连,改变了传统的实心结构,结构稳定不变形,大大减轻了整体的重量,不论是在操作还是搬运过程中,都十分省力。 进一步地,前轮的内部通过4个轮辐支撑,4个轮辐围绕前轮的中心呈圆形均布,抛开了传统的实心和多轮辐结构,在田地里工作时,轮上不会粘附太多的泥土,推动省力。 进一步地,扶手斜向下设计的角度为45、0°,符合人们的操作习惯,人的肩膀和手臂都很舒适,可长时间工作,提高了田间劳动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锄片的前端宽度小于后端宽度,前端与后端之间平滑连接,锄片在锄地时,入土省力,而且锄地的宽度不会变窄,锄地的效果也十分理想。 进一步地,根据农民的操作习惯,扶手两端之间的距离为80cm,对于正常身高的农民来说十分舒适,符合大众的需求。 进一步地,经过实践证明,扶手与前轮的横向距离为1.5m,这个间距的操作更加舒适。 进一步地,扶手斜向下的安装角度为60°,也是符合大众操作习惯需求的设计。 进一步地,锄片的前端与后端之间弧形连接,锄地更加轻便,不会有生硬感。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技术的扶手整体呈圆弧形,美观大方,承载力更大,扶手两端之间的距离为6(Tl00Cm,间距宽,手扶在上面好发力,操作过程整体结构稳定,不会左偏右斜,省时高效。 二、本技术扶手与前轮的横向距离为1.3^2.0m,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整体稳定性强,推动过程中,扶手与前轮的间距大,进一步达到省力效果,扶手斜向下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双手在握持扶手时十分舒适,可长时间操作。 三、本技术连接架包括第一套管,第一套管与横架之间通过两根并列设置的连接杆固定连接,第一套管与锄片之间通过第一插杆与锄片活动连接,锄片的安装高度可调节,整体可拆卸,在搬运过程中节约空间,方便转换田地,也不需要大型的搬运车,十分简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横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锄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车架,2为前轮,3为锄片,4为扶手,5为第一插杆,6为第二插杆,7为第二套管,11为竖杆,12为横架,13为连接架,51为轮辐,121为支撑杆,122为短杆,131为第一套管,132为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一 一种手扶式锄具,包括车架1、前轮2、锄片33和扶手4,车架I包括与扶手4相连的竖杆11、与前轮2相连的横架12和与锄片33相连的连接架13,横架12的一端铰接有前轮2,另一端与竖杆11和连接架13固定连接,竖杆11的底端与横架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扶手4活动连接,扶手4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插杆6,第二插杆6与竖杆11之间通过第二套管7连接,第二套管7的下部与竖杆11之间通过螺栓活动链接,上部与第二插杆6之间也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扶手4的整体呈圆弧形,扶手4两端之间的距离为60cm,扶手4与前轮2的横向距离为1.3m,扶手4斜向下45°设置,连接架13包括第一套管131,第一套管131与横架12之间通过两根并列设置的连接杆132固定连接,第一套管131与锄片33之间通过第一插杆5与锄片33活动连接,锄片33的安装高度可调节。横架12包括两根平行设置且结构相同的支撑杆121,两根支撑杆121之间通过短杆122相连,前轮2的内部通过4个轮辐51支撑,4个轮辐51围绕前轮2的中心呈圆形均布,锄片33的前端宽度小于后端宽度,前端与后端之间平滑连接。 本技术的扶手4整体呈圆弧形,美观大方,承载力更大,扶手4两端之间的距离为6(Tl00Cm,间距宽,手扶在上面好发力,操作过程整体结构稳定,不会左偏右斜,省时高效。扶手4与前轮2的横向距离为1.3^2.0m,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整体稳定性强,推动过程中,扶手4与前轮2的间距大,进一步达到省力效果,扶手4斜向下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双手在握持扶手4时十分舒适,可长时间操作。连接架13包括第一套管131,第一套管131与横架12之间通过两根并列设置的连接杆132固定连接,第一套管131与锄片33之间通过第一插杆5与锄片33活动连接,锄片33的安装高度可调节,整体可拆卸,在搬运过程中节约空间,方便转换田地,也不需要大型的搬运车,十分简便。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为:锄片33的前端与后端之间弧形连接,入土更方便,锄地速度更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扶式锄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前轮、锄片和扶手,所述车架包括与扶手相连的竖杆、与前轮相连的横架和与锄片相连的连接架,所述横架的一端铰接有前轮,另一端与竖杆和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竖杆的底端与横架固定连接,顶端与扶手活动连接,所述扶手的整体呈圆弧形,扶手的两端斜向下设置,扶手两端之间的距离为60~100cm,扶手与前轮之间的横向距离为1.3~2.0m,所述连接架包括第一套管,第一套管与横架之间通过两根并列设置的连接杆固定连接,第一套管与锄片之间通过第一插杆与锄片活动连接,所述锄片的安装高度可调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扶式锄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前轮、锄片和扶手,所述车架包括与扶手相连的竖杆、与前轮相连的横架和与锄片相连的连接架,所述横架的一端铰接有前轮,另一端与竖杆和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竖杆的底端与横架固定连接,顶端与扶手活动连接,所述扶手的整体呈圆弧形,扶手的两端斜向下设置,扶手两端之间的距离为6(Tl00Cm,扶手与前轮之间的横向距离为1.3^2.0m,所述连接架包括第一套管,第一套管与横架之间通过两根并列设置的连接杆固定连接,第一套管与锄片之间通过第一插杆与锄片活动连接,所述锄片的安装高度可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扶式锄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插杆,第二插杆与竖杆之间通过第二套管连接,所述第二套管的下部与竖杆之间通过螺栓活动连接,上部与第二插杆之间也通过螺栓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扶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杨志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