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贴膜及移动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36649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线充电贴膜及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贴膜通过感应线圈来接收磁场能量,通过电路将磁场能量转化成感应电流,最后通过传输端子将电流传输给移动电子设备,从而为移动电子设备提供无线充电的功能。附着有无线充电贴膜的移动电子设备,包括移动电子设备本体及无线充电贴膜,通过无线充电贴膜上的电路将磁场能量转化成感应电流,最后通过传输端子将电流传输给移动电子设备充电端子,从而为移动电子设备提供无线充电的功能,具有使用方便、实用的特点,同时也不会影响移动电子设备整体的美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贴膜及移动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贴膜及移动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又称作感应充电、非接触式感应充电,是利用近场感应,也就是电感耦合,有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使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电感耦合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 无线充电已经在电动牙刷、电动剃须刀、无绳电话等部分家电产品中实用化,现在起应用范围又扩大到了智能手机领域及电动汽车和列车领域。未来可以将无线充电装置安装在办公桌内部,只要将笔记本或智能手机等电器放在桌上就能够立即供电。 目前,公知的对智能手机无线充电的改装,是将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安装在手机内,或是搭配外置无线充电手机壳为手机提供无线充电功能,但是使用具有局限性,且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给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贴膜及移动电子设备,该无线充电贴膜及移动电子设备具有使用方便、实用的特点。 一种无线充电贴膜,包括膜本体、感应线圈、电路及传输端子,所述感应线圈与所述电路相连,所述传输端子与所述电路相连,所述感应线圈、电路及传输端子置于所述膜本体同一侧的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线圈包括单层线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线圈包括多层线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贴膜包括凸出膜,所述凸出膜置于所述膜本体一端且所述凸出膜与所述膜本体相连,所述传输端子置于所述凸出膜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设于所述感应线圈中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贴膜包括粘结剂,所述粘结剂使所述无线充电贴膜有黏性。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包括移动电子设备本体及附着于所述移动电子设备本体上的无线充电贴膜,所述无线充电贴膜包括膜本体、感应线圈、电路及传输端子,所述感应线圈与所述电路相连,所述传输端子与所述电路相连,所述感应线圈、电路及传输端子置于所述膜本体同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移动电子设备本体包括充电端子,所述传输端子与所述充电端子相对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贴膜包括粘结剂,所述粘结剂把所述移动电子设备本体和无线充电贴膜相黏结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贴膜包括凸出膜,所述凸出膜置于所述膜本体一端且所述凸出膜与所述膜本体相连,所述传输端子置于所述凸出膜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电子设备本体是手机或平板电脑。 上述无线充电贴膜包括膜本体、感应线圈、与感应线圈相连的电路及与电路相连的传输端子。通过感应线圈来接收磁场能量,通过电路将磁场能量转化成感应电流,最后通过传输端子将感应电流传输给移动电子设备,从而为移动电子设备提供无线充电的功能,该无线充电贴膜具有使用方便、实用的特点,同时也不会影响移动电子设备整体的美观度。 上述贴有无线充电贴膜的移动电子设备,包括移动电子设备本体及附着于移动电子设备本体上的无线充电贴膜,通过电路将磁场能量转化成感应电流,最后通过传输端子将感应电流传输给移动电子设备本体的充电端子,从而为移动电子设备提供无线充电的功能,具有使用方便、实用的特点,同时也不会影响移动电子设备整体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无线充电贴膜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无线充电贴膜的背面示意图; 图3为附着有无线充电贴膜的移动电子设备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贴膜100。该无线充电贴膜100包括膜本体110、感应线圈130、与感应线圈130相连的电路140及与电路140相连的传输端子150,感应线圈130、电路140及传输端子150置于膜本体110同一侧的表面上。优选地,本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贴膜100还包括粘结剂120,该粘结剂120将无线充电贴膜100黏结固定于移动电子设备本体210上,感应线圈130用于接收磁场能量,而与感应线圈130相连的电路140则将感应线圈130接收到的磁场能量转化成电流,并通过传输端子150将电流传输到移动电子设备的充电端子上,从而实现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的功能。采用该无线充电贴膜100给移动电子设备充电,不仅使用方便,而且不会影响移动电子设备的整体美观度。移动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 膜本体110的形状根据具体的移动电子设备型号确定,膜本体110包括内表面。粘结剂120涂覆在内表面上,通过该粘结剂120可以将无线充电贴膜100黏结固定于移动电子设备上。具体的粘结剂120的涂布的类型及分布形状则根据具体的无线充电贴膜100的型号及材质来具体确定。 感应线圈130与无线充电设备的发射线圈相配合。无线充电设备的发射线圈产生感应磁场,感应线圈130则用于接收该感应磁场的磁场能量。感应线圈130置于膜本体110内表面上,且是以线圈的形式缠绕,但其在膜本体110内表面上的具体位置不做具体要求,具体的线圈缠绕后形成的感应线圈130的面积及叠成的厚度不做具体的限定,根据具体的移动电子设备具体设置。对于消耗较小的移动电子设备,可采用单层线圈,这样即可将感应线圈130的厚度降到最低;对于消耗较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采用多层线圈叠加或增大感应线圈130面积的方式,这样即可适应电量消耗大的移动电子设备。当然,为了提高效率,感应线圈130的材质一般会选用转化效率高、阻抗低的材料,例如铜材料等。 无线充电贴膜100还包括分别与感应线圈130及传输端子150相连的电路140,该电路140与感应线圈130相连,可以将感应线圈130接收到的发射线圈的磁场能量转化成感应电流;该电路140与传输端子150相连,可以将通过电路140转化后得到的感应电流传输给传输端子150。电路140置于膜本体110上的任意位置,只要实现分别与感应线圈130及传输端子150相连即可。本实施方式中,该电路140置于感应线圈130中间,且感应线圈130的首端及末端分别连接在电路140上。 无线充电贴膜100上还包括传输端子150,该传输端子150 —方面与电路140相连,另一方面还要与充电端子211相连,可以接收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充电贴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膜本体、感应线圈、电路及传输端子,所述感应线圈与所述电路相连,所述传输端子与所述电路相连,所述感应线圈、电路及传输端子置于所述膜本体同一侧的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贴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膜本体、感应线圈、电路及传输端子,所述感应线圈与所述电路相连,所述传输端子与所述电路相连,所述感应线圈、电路及传输端子置于所述膜本体同一侧的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包括单层线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包括多层线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贴膜包括凸出膜,所述凸出膜置于所述膜本体一端且所述凸出膜与所述膜本体相连,所述传输端子置于所述凸出膜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设于所述感应线圈中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贴膜包括粘结剂,所述粘结剂使所述无线充电贴膜有黏性。7.一种移动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