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连山专利>正文

一种旱涝灾害生态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935245 阅读:82 留言:1更新日期:2015-01-21 1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旱涝灾害生态治理方法。其在流域主河道两侧平原地区5-10公里配置一条干渠,在干渠下游一侧1-2公里设一条支渠,干渠、支渠顺主河道走势与地理地貌顺势延伸,在支渠的下游一侧1-2公里内设置一水塘,并在每一水塘边设置1-3眼抽水两用深井,塘井之间设高压抽注两用水泵,并架设电线,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防护网。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创新采用了分阶段、分层次的综合旱涝生态治理的科学方法,可在旱时不缺水,大旱不成灾,涝时不被淹,大涝不成灾,让洪水变废为宝的,从而保证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旱涝灾害的频发,给人类生活、生产和生存,造成了重大损失和多种灾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及工农业的发展,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严重水形势的不断恶化是全球性的灾难。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用水量和污染量同步增加,使水资源越来越贫乏。人们为了保障生活,发展生产,从而向地下无节制的抽水,尤其大旱之年,地下水成了抗旱生产的主要水源,久而久之,由于地下水的过度抽采,使地下水位快速下降,许多超采严重的地方,出现了大量漏斗地貌,同时也致使河流湖泊断流,干枯,水形势十分严峻。另外,洪水肆令人难忘。大汛到来,农田被毁,村庄被淹,房屋倒塌,给人们的生命安全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抗洪救灾,围堤堵坝,设泄洪区、滞洪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洪水过后,有事灾后重建,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大旱时滴水成油,大涝时洪水汹涌,目前对于旱涝却无切实可行的防治之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旱时不缺水,大旱不成灾,涝时不被淹,大涝不成灾,让洪水变废为宝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其生态治理方法为:①流域主河道两侧平原地区5-10公里,配置一条干渠,在山区或丘陵地区,根据地理地貌在合适位置配置干渠,干渠入水口的底部,设在主河道警戒线以下半米处,干渠的走向沿两岸向下游顺势倾斜向两侧延伸,在干渠下游一侧1-2公里设一条支渠,支渠也顺干渠走势与地理地貌顺势延伸,直至接近下游干渠止,让干渠、支渠和主河道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水网;②在支渠的下游一侧1-2公里内设置一水塘,水塘的长宽应在10mXlOOm至150mX 150m之间,深6_8m,并在每一水塘边设置1_3眼抽水两用深井,塘井之间设高压抽注两用水泵,并架设电线,工程完成后,首先调试用水泵向深井抽水,注满水塘,再将水塘内的水由水泵压回水井,直至水塘里的水抽干为止,往返抽注三次稳定后,最后将水塘注满;③在干渠、支渠沿岸和水塘周边种植速生防护林,并设置诱捕灯,并在浅水处种植水生植物,水塘内养殖鱼鳖虾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创新采用了分阶段、分层次的综合旱涝生态治理的科学方法,可在旱时不缺水,大旱不成灾,涝时不被淹,大涝不成灾,让洪水变废为宝的,从而保证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可持续发展。【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旱涝灾害治理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其生态治理方法为:①在流域主河道两侧平原地区5-10公里,配置一条干渠,在山区或丘陵地区,根据地理地貌在合适位置配置干渠,干渠入水口的底部,设在主河道警戒线以下半米处,干渠的走向沿两岸向下游顺势倾斜向两侧延伸,在干渠下游一侧1-2公里设一条支渠,支渠也顺干渠走势与地理地貌顺势延伸,直至接近下游干渠止,让干渠、支渠和主河道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水网;②在支渠的下游一侧1-2公里内设置一水塘,水塘的长宽应在10mXlOOm至150mX 150m之间,深6_8m,并在每一水塘边设置1_3眼抽水两用深井,塘井之间设高压抽注两用水泵,并架设电线,工程完成后,首先调试用水泵向深井抽水,注满水塘,再将水塘内的水由水泵压回水井,直至水塘里的水抽干为止,往返抽注三次稳定后,最后将水塘注满;③在干渠、支渠沿岸和水塘周边种植速生防护林,并设置诱捕灯,并在浅水处种植水生植物,水塘内养殖鱼鳖虾蟹。实施例2:如图1所示,所述的生态治理方法为:①当天旱时,将经过风吹日晒,风化氧化和鱼类微生物有机塘水,通过安全防护网,用水泵的吸水管口贴塘底有序移动抽水浇地,同时深井中抽水补充水塘水,让水塘保持稳定的水位和水量;②当大涝洪峰到来时,这些设在主河道两侧入水口及警戒线半米以下的干渠,将发挥分洪泄洪的作用,这些未达警戒线便被分出的洪水,顺干渠流入支渠,再有支渠流入水塘,当水塘内的水达到预定水位时,开启水泵向地下高压注水,把洪水收储于地下,借以补充失衡的地下水。实施例3:如图1所示,在漏斗地貌处可适当加大渠、塘密度。实施例4:如图1所示,主河道两侧设置的干渠首渠和下游各渠应设计的错落有致,其距离应在50-100年一遇的洪峰流经干渠首渠和下游各渠的时间内,以保证不漫堤,不决口。实施例5: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步骤为;由于整个工程是浩大的,应分割成若干段,每段渠塘由所在县乡村承担修建,可由国家承担大部分,县乡承担小部分,由村出人工进行分别修建。修建完成后的管理由土地所有者承担责任,享受收益。其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水泵、诱捕灯、电气设施由国家投资,可同时拉动内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旱涝灾害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生态治理方法为:①在流域主河道两侧平原地区5‑10公里,配置一条干渠,在山区或丘陵地区,根据地理地貌在合适位置配置干渠,干渠入水口的底部,设在主河道警戒线以下半米处,干渠的走向沿两岸向下游顺势倾斜向两侧延伸,在干渠下游一侧1‑2公里设一条支渠,支渠也顺干渠走势与地理地貌顺势延伸,直至接近下游干渠止,让干渠、支渠和主河道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水网;②在支渠的下游一侧1‑2公里内设置一水塘,水塘的长宽应在100m×100m至150m×150m之间,深6‑8m,并在每一水塘边设置1‑3眼抽水两用深井,塘井之间设高压抽注两用水泵,并架设电线,工程完成后,首先调试用水泵向深井抽水,注满水塘,再将水塘内的水由水泵压回水井,直至水塘里的水抽干为止,往返抽注三次稳定后,最后将水塘注满;③在干渠、支渠沿岸和水塘周边种植速生防护林,并设置诱捕灯,并在浅水处种植水生植物,水塘内养殖鱼鳖虾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旱涝灾害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生态治理方法为: ①在流域主河道两侧平原地区5-10公里,配置一条干渠,在山区或丘陵地区,根据地理地貌在合适位置配置干渠,干渠入水口的底部,设在主河道警戒线以下半米处,干渠的走向沿两岸向下游顺势倾斜向两侧延伸,在干渠下游一侧1-2公里设一条支渠,支渠也顺干渠走势与地理地貌顺势延伸,直至接近下游干渠止,让干渠、支渠和主河道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水网; ②在支渠的下游一侧1-2公里内设置一水塘,水塘的长宽应在lOOmX10m至150mX150m之间,深6-8m,并在每一水塘边设置1_3眼抽水两用深井,塘井之间设高压抽注两用水泵,并架设电线,工程完成后,首先调试用水泵向深井抽水,注满水塘,再将水塘内的水由水泵压回水井,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连山
申请(专利权)人:林连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联通] 2015年01月21日 15:01
    涝灾:由于本地降水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除,农田积水超过作物耐淹能力,造成农业减产的灾害。造成农作物减产的原因是,积水深度过大,时间过长,使土壤中的空气相继排出,造成作物根部氧气不足,根系部呼吸困难,并产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作物生长,甚至造成作物死亡。
    0
1